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刘春雄新营销 https://www.cmmo.cn/?87056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中国制造”与世界经济格局

热度 10已有 303821 次阅读2012-4-25 15:02 |系统分类:营销实战|

      巨量的规模、不可思议的低价,这些都只是中国制造人尽皆知的表象特征,中国制造对世界经济结构性的改变才是深层次的。只要参与结构性重构,就会形成共生的格局——谁也离不开谁。

 

一、加速产业模块化进程

      产业模块化与制度性外包两者是共生的,产业模块化使制度性外包变得从技术上可行,制度性外包加快了产业模块化。

      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外包基地,对产业模块化的贡献巨大,而产业模块化彻底改变了企业的运行规则。

      “产供销一条龙。”这是过去企业常用的词汇,现在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越来越低,因为每个业务模块作为独立的运作单元被独立出去,被外包出去,除了合同关系,甚至不再是企业内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比如,苹果公司的iPhone生产外包给富士康,生产已经基本与苹果无关。

      产业模块化是世界经济的一次革命变化,但却很少引人注意。它使得跨国公司不再是个功能健全的组织,更像一个外包机构。

      亚当斯密所强调的分工是工作的细分化,专业分工是一种模块化。模块化的结果是享有专业优势。“经管管理之父”法约尔提出“管理十四原则”,第一条就是分工。

      产业模块化是整合基础上的分工,这种分工这对企业运行机能的分解,分解的结果是外包。

      一切皆可外包,正在变为现实。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是在北京听菲利普科特勒的弟弟米尔顿的演讲,当时挺惊讶。

      不仅制造业在外包,创意、设计均在外包。所以,除了中国成为制造业中心外,创意之都、设计中心均已经成为模块化的业务。

      低技术、低门槛业务的模块化早已实现,比如服装鞋业等。高科技、高门槛领域的模块化也很正常,比如台湾的晶片业务。

      先模块化,再成就品类冠军,再成就多品类冠军,最终形成产业集成。产业集成才是最重要的国家竞争力(波特语)。我今年所带的研究生毕业论文,选的就是产业集成的题目,但起点是产业模块化。

 

二、改变产业属性

      附加值通常只存在于象征业产业中,已经高度大众化的产业很难产生附加值。

      人们之所以购买,是因为有使用价值;人们之所以追求,是因为有附加值。有附加值意味总有部分人的追求无法实现。所以,价值是淘汰部分消费者的方法。

      手机面世时,价格高,只有少数人使用,所以使用者的心理满足很大。现在,手机已经高度普及,普通手机根本无法产生心理满足,只有少数高端手机例外。目前,所谓的高端手机也有普及化的趋势,很快也将不再产生心理满足。

      普通手机从过去的“特殊品”,到现在“选购品”,未来或许是“日用品”,这就是产业属性的改变。

      特殊品之所以是特殊品,是因为有附加值。如果打掉附加值,进行大众普及,还是特殊品吗?显然已经变成了选购品。

      对于特殊品,消费者购买的就是附加值;对于选购品,消费者购买的就是性价比。

      中国制造所进入的行业,往往都能够迅速普及化,从而快速改变行业属性。这恰恰是跨国公司所害怕的。

      中国进入世界经济体后,有很多曾经高高在上的产业已经大众化了。产业的大众化,使得一些依赖附加值生存的跨国公司不断放弃这些产业,中国逐步承接了这些产业。

 

三、中国制造与沃尔玛等一起共同打造了“金字塔底的财富”

      “金字塔底的财富”就是穷人的财富,这是美籍印裔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提出的一个概念。对于穷人来说,性价比远比附加值更重要。

      沃尔玛是第一个颠覆商业附加值的企业。沃尔玛最初开在乡村小镇本顿维尔,其总部仍然在这个小镇。开业之初,普通商品降价20%,名牌商品更是降价50%,其它零售商业根本不是其对手,很快就在乡村小镇实现了零售业的整合。当沃尔玛成为美国最大的零售商业企业时,居住在大都市的消费者竟然多数不知沃尔玛为何方神圣。百货之王西尔斯根本不是其对手,凯玛特也败下阵来。

      中国是颠覆制造业附加值的国度,尽管不是第一个,但是至今最强有力的一个。中国制造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中国制造彻底改变了世界制造业的成本结构,这种改变不仅是量的微小变化,而是根本性的变化。

      “中国向世界输出通缩。”曾经在某个阶段,这是世界媒体的惊呼。朱镕基任总理时,到美国访问,反复强调中国制造让美国人省了多少钱。

      沃尔玛和中国制造对世界经济格局形成了逆向重构。一般来说,重构是强者对弱者的重构。而沃尔玛和中国制造恰恰是弱者对强者的重构,其中一定有某些革命性的改变。

      沃尔玛的出现,形成了“品牌覆盖”,即商业品牌对制造业品牌的覆盖。所以,思想深邃的海尔CEO曾说,海尔的最大对手不是跨国家电企业,而是沃尔玛、家乐福这样的现代零售商业。它们对产业链的逆向整合逼着上游厂商按照它们的规则行事。在消费者面前强大的制造业品牌在沃尔玛等现代超级零售企业面前并没有多少筹码。

      中国制造的强化,未来也许能够形成另一类品牌覆盖,即产地品牌对厂商品牌的覆盖。


路过

鸡蛋

鲜花
7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7 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回复 王旭升快刀唐门 2012-4-25 21:36
多数南方人的习惯是作坊意识,还没有市场规划,更无品牌意识,对于花钱的事不想做,不会做,实际上还是买卖人的思维方式,不属于现代营销。中国制造这种格局,应该由第三方营销风投来改变,只是目前国内金融机构只对固定资产给贷款,对市场不管。
回复 史贤龙 2012-4-26 00:57
产业模块化、集群化、产地化,本质都是分工、专业化、成本优势的产物。
品类消费(日常、实用、价格导向)与品牌消费是市场的两极运动,也是消费者收入及需求层级差异的体现。以和平的财富人群增加角度看,两者的消费总量都是在增加,而不会是零和游戏。
回复 孙曙光 2012-4-26 10:27
信息时代,地球村时代,信息流的便捷和物流的便捷,为产业模块化、制度性外包提供了基础性的支持。拿维基经济学解释,产业模块化、制度性外包是分享、协同思想的具体体现。如何在这新经济时代打造品牌,值得研究。
回复 刘春雄 2012-4-26 10:48
史贤龙: 产业模块化、集群化、产地化,本质都是分工、专业化、成本优势的产物。
品类消费(日常、实用、价格导向)与品牌消费是市场的两极运动,也是消费者收入及需求层级 ...
现在社会形态更趋向M型,M形社会的消费形态是什么?
原来的消费形态是建立在社会的中产化基础之上的。
回复 史贤龙 2012-4-26 11:19
刘春雄: 现在社会形态更趋向M型,M形社会的消费形态是什么?
原来的消费形态是建立在社会的中产化基础之上的。
个人感觉,社会形态与消费形态未必是对等关系。
在人口中等的发达国家(如美国),橄榄形的中产社会是容易形成的。在中国(包括印度)这样人口过多的国家,橄榄形社会是困难的,M型社会则是危险的,社会形态呈现金字塔的几率较大。
在一个金字塔社会形成M型消费,也就是“中等”品牌难活,是财富两极化的表现。
唯一的希望是M的底部的刻度能够高一点,实现普遍小康或至少温饱。
中国现在的“浮财”太多了,造成巨量资金堆积在少数阶层手里,这个阶层的保守估计在100万人(资产净值1000万美金以上),已经足够支撑每年300亿美金的奢侈品市场,并示范带动一般品牌消费。
回复 山峰_高端商品 2012-5-3 20:50
1.大量的平价质优产品出现,会改变消费结构。这点同意,很多产品,我就不再需要“感觉”,回归产品就好。
2.在特殊品和选购品之间,还是存在中间地带的。除了高附加值的奢华、社会地位外,还有中等附加值的情感价值存在,这些往往是一些玩乐概念。比如,目前推出的康泰克喉爽,明显比金嗓子喉宝溢价多一点。
3.“产地品牌对厂商品牌的覆盖”这个有实现的可能,但有危机。比如:当年的4小龙,日本都在某个关键节点被打得退化了。全球有一股控制力量,在安排不同的国家承接这些苦活,而在干苦活的能叫板时完成抽血。目前,中国制造有向东南亚,南美逐步转移的趋势,一如当年的台湾。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5-4 04:52 , Processed in 0.02919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