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刘春雄新营销 https://www.cmmo.cn/?87056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中国制造:制度性外包的视角

热度 10已有 306794 次阅读2012-4-24 15:09 |系统分类:营销实战|

      目前,对中国制造质疑的声音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廉价劳动力、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这是事实,不能否认。但如果认识仅限于此,则会陷入悖论:不打造强大的制造业,中国无法强大;打造强大的制造业,强大的代价无法承受。因为制造业的转移,往往是跨国公司寻找廉价资源开始的。

      对中国制造的这种认识,与我们对世界制造业转移的模式的认知有关。目前,世界制造业有两种转移模式。

      模式1:除了劳动力外,几乎所有资源严重依赖母公司“进口”——“内包”模式。管理者、机器设备、资金、技术和管理策略从母公司“进口”,仅仅利用当地廉价劳动力和廉价自然资源,依赖当地市场。当劳动力和自然资源枯竭时,所有资源又全部转移到其它国家。除了消耗资源和破坏环境,没有留下什么遗产。

      模式2:制度性外包。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研发“就地取材”,对母公司的依赖降低,市场是国际化的。制度性外包的结果,不仅增加了GDP,也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显然,很多人对中国制造的认识还停留在模式1的阶段,很多结论就是以此为视角的,而中国制造的成功恰恰是制度性外包的结果。

 

      中国成为制度性外包国家,有两大重大原因:一是外部原因。制度性外包模式的出现,是现代IT技术发展的结果,互联网的发展使瞬间交流变得极其容易;二是中国的战略空间和政策原因。

      制造业遗产的积累需要很长的时间,如果一个国家缺乏战略空间。或许还未来得及留下什么遗产,资源性因素已经不具备优势,制造业再次被转移出去。很多东南亚国家就是如此,它们曾经承接了制造业转移,但还未扎根就已经转移到中国了。

      从制造业角度讲,中国的战略空间举世独有。一是幅地广阔,经济发展呈现阶梯状态;二是二元经济结构为制造业源源不断地提供劳动力。

      制度性外包需要政府产业政策的配合。在一个制造业基础不完善的国家或地区,单个企业无力担承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任,地方政府独立建设也没有财力。但是,制度性外包则不同。制度性外包是一种企业与政府的一种“集体共识”,跨国公司的集体决定,地方政府“筑巢引凤”,共同打造了中国的基础设施。

 

      香港投资对中国制造意义重大。首先,因为乡缘的关系,他们更倾向于返乡投资,故与地方政府存在更多的信任关系;其次,由于港商相对较集中,港商的投资能够集中于少数地方,形成突破;第三,由于投资集中,地方政府有信心进行基础设施投入。

      香港投入,打造了中国最早的制造业基地,引发了其它地区的示范效应。

      跨国公司进入中国,最初采取的是模式1,因为那时中国没有经济基础,无力与跨国公司配套。随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配套提出硬性要求,比如桑塔纳在中国设生产线后,初期零部件基本全部从国外引进,政府强制提出配套比例要求,逼着他们在中国进行配套。

      现在,中国制造早已进入模式2,形成制度性外包。从模式1到模式2是个漫长的过程。

 

      制度性外包留给中国的遗产是什么呢?首先,培训了一大批掌握熟练技能的产业大军,可以说,中国的产业大军不是中国教育的产物而是中国制造的结果;其次,围绕中国制造形成了一批研发与设计机构,一些跨国公司的地方设计总部(如微软等)已经布局中国;第三,在学习和模仿过程中,本土企业开始与狼共舞;第四,中国的重装备业开始形成,为中国制造提供装备。

      随着人民币升值和劳动力价格提升,或许有部分跨国公司会转移出去,但留给中国制造的遗产难以转移,不会转移。

 

      最初的招商引资过程中,中国对“外销”比例有过硬性规定,“三来一补”其实是“两头在外”。虽然有人曾经提出“以市场换技术”,实际上中国早期的市场规模很有限,所拥有的不过是“潜在市场”而已。

      当然,随着中国市场的扩大,随着中国制造的自信,早期的外销比例早已不复存在。

      在模式2的形成过程中,中国制造在跨国公司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早期,只是制造基础,跨国公司的地方总部通常设在香港、台湾或新加坡,现在,更多的搬到了上海、北京、广州等地。

 

      在谈中国制造升级或向中国创造过渡的时候,我们要判断一下:中国制造到底是模式1还是模式2?如果是模式1,则中国制造不仅不可能升级,而且还可能消失;如果是模式2,则既存在中国制造的升级问题,也存在向中国创造转型的问题。


路过

鸡蛋

鲜花
5

握手
2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7 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回复 三度修炼 2012-4-25 08:45
好文!
回复 王旭升快刀唐门 2012-4-25 21:57
再加个营销外包
回复 小肖588 2012-4-27 22:57
“中国的产业大军不是中国教育的产物而是中国制造的结果.”说得好!但中国的教育又该何去何从?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5-4 13:25 , Processed in 0.03008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