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刘春雄新营销 https://www.cmmo.cn/?87056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中国制造:质疑、承认与拷问

热度 12已有 350185 次阅读2012-4-23 16:40 |系统分类:营销实战|

       很多问题,只有放在历史在长河中才能发现它的价值。承上启下,如果没有往前看往后看,就没有价值。

      每个历史性事件,它的前因与后果是什么,非常重要。不考虑前因后果的“标杆式对比”不是正常的研究方法。

      以历史的眼光看待现在,虽然很难,但做到了却更容易理解现在。

     

      从一个落后的国家,在短短30年内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是至今的唯一。日本战后虽然也做到了,但因为日本战前已经奠定了经济基础,完成了国民教育。

      今天,“中国制造”这个概念已经被全世界所接受,但30年前、20年前,甚至10年前,这都是一个不被承认的概念。

      “中国制造”被世界承认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是多年积累的结果,包括我们现在质疑甚至力图否定的工作的积累。

 

      强者被承认与弱者被承认遵循不同的逻辑:强者的错误需要用失败证明,弱者的正确需要用用成功证明。

      强者做错了,社会才否认,甚至怀疑我们的判断是否出错了;弱者做对了,社会才勉强承认,甚至怀疑中间是否有问题。

      不承认——质疑——承认——拷问——认同,这是弱者得到社会认同必然经历的过程,任何想超越这些过程的人都犯了“急性病”(毛泽东语)的错误。请注意,我这里讲的是社会认同,不是个体认同。社会认同遵循着某些共性的心理学规律。

      不了解社会的群体心理过程,就会犯简单冒进的错误,有人称这种错误为“左倾幼稚病”。在中国人的思维中,左倾比右倾更容易引起喝彩。

 

      一个不被认同的群体做什么才能被认同?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中国低价——中国性价比——中国制造,这是基于社会认同原理,中国制造得到认同所走过的路径。

      与之相对应,认同中国价格,不认同中国品质;认同中国品质,不认同中国制造;认国中国制造,不认同中国创造。这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同所经历的历程。

      中国低价——便宜到难以置信,这是中国产品走向世界“没有办法的办法”——除了低价,还有什么办法让那些居高临下的消费者认同?用品质、价值证明自己,别人不承认,只有用低价诱惑。

      现在的中国人不要说30年前的中国人“无能”,换你到那个时代,你也照样“无能”。未来的中国人也不要指责的中国人无力做“中国创造”。

 

      中国制造,必须而且只能从低价开始,尽管很多人不情愿。因为100多年的贫穷落后挨打,我们手中还有什么筹码能够获得认同?

      品质、价值、品牌,这些多少都带有主观的成份,消费者不认,谁也没招。

      最容易被认同、最难被质疑的就是低价——毕竟,价格就是这么低,怎么质疑?如果可以质疑的话,那么就只有“倾销”一种方法了,倾销实际上是一种“故意低价”。但是,可以想像,一个企业可以在某个阶段低价,但一个国家在多数企业在相当长时间内低价,还是倾销吗?

      低价是一种诱惑。只要价格低到一定程度,总会有相当多的人抵挡不住诱惑,特别是收入不高的消费者。

      低价,恰恰是中国制造的起点。

      起点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终点在哪里?

 

      因为低价诱惑而购买,因为消费而改变看法。从“中国低价”到“中国性价比”。

      经常有人质疑“1亿件衬衣换回一架飞机”这样的事情。其实,这是很有积极意义的一件事,可总是被人误读。一亿件物美价廉的衬衣,能够让多少消费者感受中国产品?世界离不开中国制造,不正是这样来的吗?

      便宜无好货,这是一般人的常识。如果便宜有好货呢?那么常识就会被颠覆。

      不可思议的低价,能够接受的品质。虽然受到低价的诱惑而购买,但购买后的担忧却会消失,并进而产生对中国产品品质的重新看法。

      承认中国价格,不承认中国品质。从最初的低价诱惑,到后来的品质认同。这是一次进步。

 

      承认与认同的区别在于,一个是对事情的承认,一个是心理的认同。“不服”往往就是承认事实但心理不认同。

      认同中国品质,不认同中国制造。这是第三阶段。

      这是中国生产的吗?中国能生产这么好的产品吗?当无数次的消费冲击消费者的思维定势时,传统定势就会瓦解。

      中国制造,正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

      无处不在的中国产品,足够大的GDPU总量。正是中国制造被世界承认的前提。

 

      不承认——质疑——承认——拷问——认同,这是中国制造被认同的历程。

      低价,是对付不承认的手段,而且是有效的手段。

      中国制造被承认,是因为GDP总量足够大。请注意,承认和认同的差别极大。GDP世界第二,不承认都不行,但是否从心里服气,则不一定。所以,还会有个拷问的过程。

      中国制造现在就处于被拷问阶段。拷问是最后认同的前奏,拷问实际上是抓住“成就中的问题”作最后的质疑。一般来说,拷问都是成立的,这也是无法回避的硬伤。

      目前,中国制造就面临着“道德拷问”,资源消耗、环境破坏、人权等都是拷问的内容。

      拷问结束,才会有心理上的认同。

      有心理上的认同,才会承认“中国创造”。


路过

鸡蛋

鲜花
4

握手
1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5 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评论 (16 个评论)

回复 史贤龙 2012-4-24 00:04
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不是替代关系,是并存互渗关系。
升级转型这些本来没有问题的方向,总是被一些歪嘴专家念错了调。
拷问是合理的,但拷问还没有讨论完成,中国制造或许已经实现转型、升级,华丽转身。
不用担心中国人的适应能力与创造能力。中国真正可怕的不是基层,而是体制与高层,包括带路党、特洛伊木马式的文人。
回复 刘政 2012-4-24 03:44
史贤龙: 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不是替代关系,是并存互渗关系。
升级转型这些本来没有问题的方向,总是被一些歪嘴专家念错了调。
拷问是合理的,但拷问还没有讨论完成,中国 ...
支持,“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不是替代关系,不是必然渐进关系,不是必经演进过程。

同时,某种角度谈“中国制造”,离不开“世界工厂”的变迁。从最开始的英国、到美国、到日本。虽然三个国家的世界工厂地位的根基各有不同,但核心都是通过自身的或工业(技术)革命、工业化/规模化生产的时代性突破、电气化革新、精密化生产等等其自身核心价值奠定。

“中国制造”的生成,某种角度给世界交了一个近乎丑陋和原罪的答卷,其根基貌似在低廉的劳动力和对于环境资源的伤害,实质上其核心在于一些近乎缺乏商业道德的决定性行为获得,这种缺乏核心竞争力支撑的“中国制造”一方面受到世界越来越多的警惕、憎恨以及恐惧,另一方面低廉劳动力等的地域性和国度性在发生转移,而支撑“中国制造”得以延续的真正内核竞争力从来没有群体性生成。这里我们不是要探讨企业原罪,不是漠视“中国制造”置换过程中的受到的不对等、不公平,摄取甚至掠夺,不是无视和低估越来越多行业、产业中中国企业的创新和创造,而是真正看清楚“中国制造”的成立的根基为何,直面的局势怎样,自身的出路何在。

既不是要否定“中国制造”的价值,以及一代中国企业、企业人的努力,更不是说“中国制造”没有出路,但盲目拔高放大其地位,夜郎自大的宣扬,不只是认知的问题,而是种种曲解、误导会实实在在真正伤害到日渐被压缩和面临转向甚至转型升级的“中国制造”群体。低价的“中国制造”不是问题,高性价比的“中国制造”不是问题,升级裂变中“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更不是问题,试图放大、夯实或者是维系“中国制造”的“世界工厂”位置,是大问题。

如史兄评论言,不用担心中国人的适应能力与创造能力,种种曲解、误导或许会误导伤害单个、某些中国企业,但群体性中国企业不会根本性被误导,但如果高层——体制、政策制定者的思维被误导,这才真的是会群体性伤害“中国制造”。
回复 刘春雄 2012-4-24 07:25
刘政: 支持,“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不是替代关系,不是必然渐进关系,不是必经演进过程。

同时,某种角度谈“中国制造”,离不开“世界工厂”的变迁。从最开始的 ...
英国、美国、日本都曾经受到“道德拷问”,马克思就是一个著名的拷问者。
当马克思预言寡头资本主义灭亡时,反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这就是拷问的价值。
拷问者的本意往往是否定,其结果恰恰是促进。
回复 刘春雄 2012-4-24 07:40
史贤龙: 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不是替代关系,是并存互渗关系。
升级转型这些本来没有问题的方向,总是被一些歪嘴专家念错了调。
拷问是合理的,但拷问还没有讨论完成,中国 ...
没有梯次的升级是危险的,日本的问题就是因为缺乏梯次,往前比不如美国,往后比不如中国。
升级如果是对战略空间的压缩,可能比不升级更危险。
回复 老巴布 2012-4-24 09:39
刘政: 支持,“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不是替代关系,不是必然渐进关系,不是必经演进过程。

同时,某种角度谈“中国制造”,离不开“世界工厂”的变迁。从最开始的 ...
有理性、有建设性。

回到问题上来说,极端的方式适合某种场景的问题解决,而中庸的方式则貌似普遍适用,实则无用。

有一本关于战略管理的书籍,列举两种最极端的方式,真是水火不容,然而读后确实受益颇丰。一则思维的方式,一则战略的理解。

共勉。
回复 曾金沧海 2012-4-24 10:02
我常常想,改革开放30年来,对经济贡献最大的群体是哪个?结论是农民工。毛能战胜蒋介,就是靠忽悠老百姓“打土豪,分田地”,取得了中国最多人口的支持而成功的。土豪是打掉了,农民还是没自己的田地。建国以来,老毛坚持“人多力量大”,他是准备用来打仗的,就像拼命号召挖防空洞一样,都是战略行为。结果阴差阳错,这么多的人口又为中国经济的振兴,在30年里成为世界GDP第二立下了汗马功劳。谁说经济的振兴老毛没功劳呢?向农民工致敬!当政者只要给予人民自由,其它的人民就可以搞定了。
回复 白依锐 2012-4-24 11:33
没有中国制造就没有中国创造。
回复 史贤龙 2012-4-24 11:58
刘春雄: 英国、美国、日本都曾经受到“道德拷问”,马克思就是一个著名的拷问者。
当马克思预言寡头资本主义灭亡时,反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这就是拷问的价值。
拷问 ...
西方被马克思主义拷问成了福利社会,中国被资本主义拷问成了封建社会。
回复 史贤龙 2012-4-24 12:14
刘春雄: 没有梯次的升级是危险的,日本的问题就是因为缺乏梯次,往前比不如美国,往后比不如中国。
升级如果是对战略空间的压缩,可能比不升级更危险。
中国市场的规模与纵深,是世界经济发展前所未有的---类似人口的印度在资源纵深上与中国不是一个概念,资源与市场的层级决定了制造梯次的必然性。
从宏观角度看,中国制造的主要出路是中国消费,即所谓的内需市场。内需启动的核心在就业率与社会保障制度。
中国制造本身没有道德困境,主要是一个智慧与愚昧的问题,高能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问题,大量“二高”制造向三四线及乡村转移,这是最大的危险,如怀宁血铅、曲靖铬废料污染珠江源头等,这是大危险。
农村的水源、土壤(盲目农药)、道路等,都还停留在20年前,变化是盖了2、3层砖房。
目前甚至看不到改善的迹象,城镇化的喧嚣掩盖了这个可怕的趋势。总有一天,中国人或许会发现不是没有乡村,而是乡村已经被污染到只能生产毒大米、毒蔬菜、毒水果......这一点,西欧、日本就做得很好。
中国制造必须改变以透支资源为代价的GDP导向发展模式。否则,除了在唯利是图的道路上富了少数人,多数人乃至后代都将成为这种短期GDP的牺牲品。
回复 市场拓展孙强 2012-4-24 22:07
好!不承认——质疑——承认——拷问——认同,这是中国制造被认同的历程。刘老师此文更好!新的路径图出来了!清晰有理!非常好!中国非著名女装市场拓展——孙强。
回复 刘政 2012-4-24 22:46
已无回帖评论价值,就此别过。
回复 马国宇 2012-4-25 11:00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5-4 00:18 , Processed in 0.03089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