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刘春雄新营销 https://www.cmmo.cn/?87056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2005,营销老总做什么?

已有 287872 次阅读2005-1-1 10:00 |系统分类:营销实战

发现问题需要智慧,解决问题需要勇气。营销老总面对新挑战时的态度,应该是承认现实并勇于改变。让我们记住英特尔公司老总的一句话:改变是我们的挚爱。为了应对2005年的营销挑战,营销老总们总要做出某些调整。
变化之一:企业营销管理体系将从总部“中央集权”的管理体制,逐步向区域分权的“联邦体制”或事业部化的“邦联体制”过渡,实现营销管理体系扁平化。当企业的营销管理层级不超过2级时,“中央集权”的管理体制高度有效;而那些已实现对全国市场无缝隙覆盖的企业,当其营销管理层级超过3~4级(如“总部→大区经理→省级经理→市级办事处→县级业务员”)时,管理渗透力已经无法传递到基层业务员。对于管理渗透力减弱的问题,企业一般的应对措施是强化管理,这在一定时间内是有效的。然而更长效的措施则是反其道而行之,即弱化总部管理,把管理权下放,让区域经理承担更多的管理权,形成总部与区域经理分权的“联邦体制”。对于一些区域特征明显的行业(如食品行业),总的趋势是实现走向“战略区域市场”,实行区域事业部,彻底转向“总部虚拟化”的“邦联体制”,将营销管理权彻底下放到区域事业部。如此,通过营销管理体制的改变实现内部“管理体系扁平化”。
变化之二:当行业变迁从“规模经济”走向“规模不经济”时,企业的应对措施是建立新的“结构经济”,即建立“规模分摊成本,结构产生利润”的新型经营模式。这意味着:第一,企业将适当降低主导产品的比重,增加“小批量产品群”的比重,因为主导产品是竞品的“靶子”,难以产生利润,而“小批量产品群”是利润丰厚的产品;第二,建立适当的产品结构,建立“低端产品产生现金流并分摊成本,中端产品产生利润,高端产品塑造形象”的经营模式,只有针对中高端市场或高中低端市场“通吃”的企业,才能在“规模不经济”时代生存。
变化之三:建立区域市场和分众市场导向的研发体制。这意味着:第一,调整研发队伍结构,增加对区域市场和分众市场熟悉的研发人员;第二,调整研发流程,建立研发人员与区域营销人员“直通”的信息交流体制;第三,在区域市场建立区域研发分支机构;第四,调整研发政策,以前的研发奖励政策可能与新产品的销量挂钩,而在区域市场或分众市场导向的研发体制下,有些产品的上量则可能意味着研发失败。
变化之四:调整业务员组织方式和收入分配政策。由于市场范围的缩小和营销的专业化分工,“跑单帮”的业务员越来越少,“营销英雄”已经没有生存的土壤,“全能业务员”已经敌不过像流水线一样被组织起来的高度专业化的营销团队,成功的真谛不在于拥有更出色的人才,而在于能够让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当业务员的组织方式和承担的职能发生革命性变化时,对业务员的分配模式也发生了变化,曾经被企业奉为法宝的“提成制”已接近终结,代之以“职能制”的收入分配体制。
变化之五:当市场扩张和市场重心下移已经难以带动销量增长时,企业必须寻找新的销量增长空间,一些以往不被我们重视的增长方式将成为未来的主流。第一,通过“战斗产品”或“战斗品牌”进行行业洗牌,实现行业集中,并带动销量增长;第二,通过消费者教育扩大行业市场容量,实现销量增长;第三,在地域性空白市场越来越少的情况下,通过空间型空白市场的开发实现销量增长;第四,通过发现新的分众市场实现销量增长;第五,通过“小批量产品群”实现销量增长;第六,通过“战略区域市场”实现区域市场的深度开发,带动销量增长;第七,通过产品结构的提升实现销量增长;第八,通过新产品投放实现销量增长;第九,通过第二层面新业务的投放实现销量增长;第十,通过对薄弱市场的提升实现销量增长。(详见《销售与市场》2004年12月营销版封面专题“明年的销量增长从哪里来?”)
变化之六:通过建立有节奏的新业务层面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增长。一个企业的业务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业务层面是为现在带来现金流和利润的业务。对于很多企业而言,第一业务层面已经增长乏力,呈强弩之末之势。第二业务层面主要包括正在崛起的业务,这些业务带有快速发展和创业特性,经营概念已经基本形成,并且具有高成长性。第三业务层面主要指明天的业务,更准确地说是指未来业务发展可供选择的项目。大多数本土企业只有第一业务层面,而缺乏对第二、第三业务层面的培育,这是第一业务层面长期增长带来的后遗症。
变化之七:对系统化营销给予应有的重视。企业发展初期也许可以通过单兵突破发挥优势效应,但企业的持续成功却有赖于规避“木桶理论”所昭示的“短板效应”。当那些运用单一要素竞争的企业左冲右突时,具备系统营销能力的企业却稳如泰山。TCL手机掌门人万明坚《系统战必胜》的面世,也许代表了本土企业营销的新风向。
变化之八:在管理上以“管理力”、“控制力”替代“执行力”。“执行力”的有效性基于三个前提:第一,有效的管理流程;第二,营销队伍具有自我约束的良好品格;第三,对于公司战略、政策和策略的充分理解和领悟。显然,“执行力”是一个很少有人企及的“道德标杆”。营销老总们应该从“执行力”的迷失中醒悟,投身于“管理力”和“控制力”的构建。所谓营销的“管理力”,就是通过管理者的强力推动,保证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最基层的业务员和经销商。所谓营销的“控制力”,就是当政策和措施没有得到有效贯彻落实时,能够及时发现并得到纠正。研究优秀企业可以发现,我们可以模仿它的产品和策略,但却无法模仿它的管理,这恰恰是优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变化之九:营销老总必须改变“通路业务员围绕通路促销转”和“终端业务员围绕终端促销和终端导购转”的简单化营销倾向。现实已经证明,过度的通路促销和终端销售是一个误区,营销老总必须回归营销的基础工作,并寻求营销各要素之间的均衡,避免对某一营销要素的过度使用。
变化之十:超级终端布局二线市场,将对二线市场的经销商和传统终端重新“洗牌”,生产厂家的二、三线市场营销策略也要随之改变。这通常意味着传统分销商的萎缩或消失,以及超级终端服务商的崛起,同时对在二、三线市场建立专营店的企业也将是致命打击。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5-3 01:43 , Processed in 0.02660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