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刘春雄新营销 https://www.cmmo.cn/?87056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中国制造”体系下的中国品牌

热度 20已有 526352 次阅读2012-4-18 22:56 |系统分类:营销实战|

      当中国改革开放时,全世界的制造业体系发生了一次重大变革,世界上的任何一次产业转移都没有此次意义重大。

      美国人谢德华在《中国的逻辑》一书中透露了一个中国制造成功的秘诀:中国的成功是制度性外包的结果。全世界的跨国公司共同把中国作为外包基础,促进了中国基础设施的建设、人才队伍的培养,把中国打造成一个制造业基地,降低了全世界的制造业成本。

      也就是说,中国成了世界制造中心,除了中国的政策外和中国自身的条件外,竟然是跨国公司集体努力的结果。跨国公司集体转移制造基地,改变了中国。

      中国制造业的优势,不再是任何企业——包括中国企业和跨国公司——的优势,而是全世界企业的共同资产。

      由于跨国公司的制度性外包,使用价值的非设计部分不再由单个跨国公司决定,而是由世界制造基地——中国——决定的。

 

      在中国成为全世界的制造业基地之前,世界性的产业分工和转移虽然也发生数次,但没有任何一次像这样彻底。

      日本、亚洲四小龙曾经受益于世界产业转移,但因为其国土面积太小、人口太少,无法承载全世界的集体转移,也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全世界制造业的成本结构。

      中国是一个人口的超级大国,是一个落后几十年的人口超级大国,是一个二元结构明显且因为户籍制度,因而能够在30多年内源原不断提供持续供应的廉价劳动力的大国,是一个区域发展严重不平衡因而有战略空间的人口大国。

      上述特征,才使世界跨国公司做出“集体决策”——针对中国的制度性外包。中国企业,正是在跨国公司的制度性外包学习和成长起来的。

上述特征,使得中国融入世界制造业体系时,彻底改变了全世界的成本结构。使得全世界严重依赖中国制造业。

      世界制造企业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把生产厂搬到中国,要么委托中国企业生产——外包。

 

      因为中国制造改变了全世界的成本结构,所以,中国制造使得全世界的跨国分工更加彻底。制造业从跨国公司的价值体系中独立出来。按照科斯和交易费用理论,这种现象得以成立,一定是内部交易费用大于外部交易费用的结果。像苹果这样的企业,已经彻底放弃制造业,完全外包给在中国的制造业高手——富士康。

      最初,制度性外包是源于中国的资源性优势,然而,长期制度性外包的结果,是中国企业衍生出一种新的竞争优势——制造业的技术创新。

随着人民币升值,一些简单加工的产业转移出去了,但相当多的产业仍然留下来了——这不仅仅是廉价资源优势能够解释的。

      人力成本、装备产业、产业配套半径、制造业专用技术,这些共同构成中制造业的优势。

 

      由于中国制造对世界产业的成本结构的改变是革命性的,跨国公司就逐步放弃了它们不具优势的领域,在品牌价值的构成要素中,使用价值这部分,中国具有重要的发言权。

      中国制造、中国价格已经成为一种象征——中国在此方面具有话语权。

      有些已经大众化的产业,消费者并不在乎附加值,这些领域已经成为中国企业的专属领地。

      因为“中国制造”,西方一些传统上充满附加值的产业因此而附加值贬值。格兰仕称这种做法是“打掉附加值”。具体做法是:通过优质低价的产品,使产品大众化。一旦产业大众化,附加值即刻贬值。

      中国制造的优势,使得跨国公司无法拿制造说事,只有从事价值创造一条路可走。部分跨国公司也曾经作出尝试,比如以“Made by”代替“Made in”,但并不成功。“Made by”彰显的设计者价值,“Made in”彰显的是产地价值。

 

      现在已经被全世界接受的“中国制造”来之不易,是改革开放30多年积累的结果。

      当前,对中国制造的批评声音来自全世界,这样的声音很特别。

      来自中国的批评声音是贬低“中国制造”的价值,标志性问语是:为什么没有中国创造?

      来自世界的批评有两方面:一是对“中国制造”的恐惧,因为“中国制造”无处不在,让人害怕。这种恐惧被政客们利用,在美国大选年如此; 二是对“中国制造”的轻视,因为“中国制造”伴随着一些侵犯知识产权、人权(劳动环境)等问题。

      不论哪种声音,都显示一个结论:“中国制造”已经在世界立足。

 

      “中国制造”是中企业的集体品牌,产生的是基于对使用价值的认同。虽然没有定价权,但有了足够的销量——GDP世界第二,出口却是世界第一。

      下一步,我们利用“中国制造”这个平台能做些什么事情?

1

路过

鸡蛋
1

鲜花
12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14 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评论 (18 个评论)

回复 史贤龙 2012-4-19 01:45
至少可以先用两位《让增长改变命运》里的产业逻辑,教育一下“中国制造”里的优秀企业,走产业整合(或理性定位、战略发展)的道路,最终形成一个相对均衡的产业生态。
也就是让优秀企业,从自然增长转向战略增长(亨德森)。
无序、良莠不辨,应该只是一个过渡阶段。现在是希望营销智慧能照亮一部分优秀企业,让这个阶段缩短一些,减少一些无谓的资源浪费-----但这也只能是个愿望。
两位老师应该再展雄风,善莫大焉。
回复 formchan 2012-4-19 09:07
好东西。收了。
回复 苏强专栏 2012-4-19 09:14
磅礴大气,一代宗师,高山仰止。
回复 苏强专栏 2012-4-19 09:24
大笔如椽,恢弘大气。看先生宏论,常使苏强情不自禁想起朋友之中思想锐度、深度都堪称之最的刘悦坦,二位同列天外飞仙级别,均属“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中之君。匠人总结经验,大师参悟本质。膜拜。
回复 刘春雄 2012-4-19 10:35
刘政: 虽无需妄自菲薄,却也不敢夜郎自大。

中国制造还没有整体性转化为中国创造,就已经开始直面被中国自身和世界抛弃。

一方面中国制造赖以成立的基石,低人力成本 ...
很好的质疑,并且中国充满了如此质疑。
如果质疑成立,那么中国几十年的努力从此白费——中国为何不在改革开放伊始就搞“中国创造”,一步到位多好。
如果质疑是一种对现状担忧,那么质疑是发展的动力;如果质疑是一种否定,那么谁又能肯定“中国创造”未来不会受到质疑呢?
中国制造是否还有未来,我将另文系统论述。
感谢刘政!
回复 市场拓展孙强 2012-4-19 11:54
赞!刘老师旗帜鲜明!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是流着肮脏的血!资本主义初创时期,有几个有商业道德的!有几个有信用的!它们用战争、掠夺来传播道德!喀坏啊!
     没有中国制造,全靠进口?外汇在哪里?谁创造了外汇?没有中国制造,全世界都喝西北风!争吧!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到东风!或者,东西风合二为一!不要“中风”就行了!中国非著名女装市场拓展——孙强。
回复 市场拓展孙强 2012-4-19 12:02
顶!毛主席说,先做学生,后做老师!中国制造就是要先学会“打工”,后做老板!不要看不起打工的!十九世纪,为英国人打工,二十世纪,为美国人打工。二十一世纪,中国人一定会让别人为我们打工的!也许,我们看不到胜利的那一天了,但一定会来到!一定!中国非著名女装市场拓展——孙强。
回复 李兴敏 2012-4-19 15:08
好文,正是因为这样的格局,不管必然也好,巧合也罢,总之中国成为了世界制造基地。从这个角度讲,加入全球产业分工,对具体某国来说,首要一点还不是产业链垂直优化,而是横向整合甚至一体化,才能形成国际分工暗含的比较优势。所以,从这个角度讲,中国的国企如中石油,中移动等企业通过自上而下的手段整合是最具效率的,而效率恰恰是市场经济的核心。
回复 老巴布 2012-4-19 15:12
个人浅见,“中国制造”背后有一种政治意味,有一种贸易保护的意味,不可不警惕。作为企业来讲,最重要的是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遵循企业所在地的法律法规,正如中国国民对跨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所要求的那样,也展现自己的社会责任。

企业作为国家、社会的重要组织,服务股东,服务员工,服务社会,份内之责。若将自己绑在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的车轮上,加入意识形态的对抗,企业需要慎重做出权衡。

企业家可以参政议政,但企业不可以(特殊情况另当别论)。
回复 刘春雄 2012-4-19 15:49
李兴敏: 好文,正是因为这样的格局,不管必然也好,巧合也罢,总之中国成为了世界制造基地。从这个角度讲,加入全球产业分工,对具体某国来说,首要一点还不是产业链垂直 ...
有悟性。
回复 刘华东 2012-4-19 16:29
李兴敏: 好文,正是因为这样的格局,不管必然也好,巧合也罢,总之中国成为了世界制造基地。从这个角度讲,加入全球产业分工,对具体某国来说,首要一点还不是产业链垂直 ...
“中国的国企如中石油,中移动等企业通过自上而下的手段整合是最具效率的,而效率恰恰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在我看来这才是最可怕的!!在中国所有垄断行业企业中,只有石油行业,电信行业三十年来不曾降价的。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这些企业不是中国人的了,完全是国际资本控制的了。在目前无法对这些企业进行有效的监督的情况下,国际资本家肯定有办法对国内的管理层进行“遥控”,比如给几百万美元工行的管理人员,然后作出新的收费策略。不然是很难理解在全国人民声讨的形势下这些企业没有感到羞耻的。我以前看过一本《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就明白其中的阴谋。
回复 李兴敏 2012-4-19 16:50
刘华东: “中国的国企如中石油,中移动等企业通过自上而下的手段整合是最具效率的,而效率恰恰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在我看来这才是最可怕的!!在中国所有垄断行业企业中 ...
价格问题,是对消费者剩余的诈取。而且,我们思考的有分歧。自上而下的这样整合到目前阶段还是为了完成基础设施的建设和配套的夯实,依旧属于投资引领阶段。
回复 金焕民 2012-4-19 17:39
尽管是在营销网上,但目前的讨论越来越远离具体的营销问题,也超越了营销技术和工具。恐怕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甚至心理学都会用上一部分。讨论中国制造,肯定要借助一些发展经济学理论和国家营销理论。纯粹用营销理论分析中国制造、中国创造根本就不会有结论---用企业微观营销原理怎么去全面地分析宏观经济现象?
回复 刘政 2012-4-19 21:05
金焕民: 刘政看问题有点像段誉的六脉神剑。
评价中国的事有时、有些方面需要尖锐,有时、有些方面需要宽容。同样一个问题,说它很不错成立,说它一蹋糊涂也成立。横看成岭 ...
谢谢先生指正,义愤了,偏执了。存乎一心,面于执念。心鉴、心谢。
回复 王效辉 2012-4-19 23:12
maozhuxi zhenshuol ma
回复 范茂辉 2012-4-19 23:22
中国创造势在必行!
回复 曾金沧海 2012-4-24 09:25
金焕民: 刘政看问题有点像段誉的六脉神剑。
评价中国的事有时、有些方面需要尖锐,有时、有些方面需要宽容。同样一个问题,说它很不错成立,说它一蹋糊涂也成立。横看成岭 ...
升级还好理解,设备,技术,人才等等的升级,转型就很扯淡了。你叫一个造了一辈子鞋的人去搞什么光伏能,你不是叫人家放弃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去以弱击强吗?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5-4 02:30 , Processed in 0.03305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