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刘春雄新营销 https://www.cmmo.cn/?87056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价值领袖的话语权

热度 16已有 363007 次阅读2012-4-11 22:15 |系统分类:营销实战|

       在金焕民老师的文章《价值创造的本质和机理》中,我评论道:对于目前关于价值创造的文章,我都不满意,包括金老师的这篇文章。如果只讲价值创造,不讲价值认同,是没有意义的。我已经创造出来了,但你就是不认同,这样的现象很普遍。

 

      如果你创造了价值,谁来认同你?

      没有话语权,就难有价值认同问题。创造价值,需要资格认同。

      没有资格认同,价值创造就难以变现。

      中国做的事,美国人认同了,中国人自然也就认同了。美国人不认同,中国人就怀疑。

      我们自己都没有自信,怎么拥有判断价值的话语权?

 

      营销的问题,主要不是解决创造问题,而是解决认同问题,即你做什么能够得到别人承认。

      品牌价值,包括价值创造,也包括价值认同。

      苹果公司的新产品,还没有面世,甚至还处于保密状态,全世界就已经对它疯狂。这是价值认同问题。

      新iPad面世后,社会反响不如预期,连代工的富士康都受到连累。这就是价值创造问题。

 

      对于跨国公司来说,价值认同的问题不大,价值创造才是关键。

      摩托罗拉崛起了,我们认同,因为摩托罗拉创造了价值。

      诺基亚崛起了,我们还认同,因为诺基亚创造了价值。

      苹果再次崛起,我们还认同,因为苹果创造了价值。

      这些此起彼伏的价值领袖,都是西方企业。

      西方是价值领袖,他们基本不需要解决价值认同问题,只需要解决价值创造问题。谁不能创造价值,谁就被抛弃;谁创造了新价值,立即被追捧。

      好莱坞是价值领袖,所以,每年的“大片”总是出自好莱坞。只要解决了价值创造问题,全世界的认同不是问题。

      在电影市场上,好莱坞无可匹敌。但在各地的电影节上,好莱坞并不占优势。因为电影节的评委本身就是价值领袖,他们不容易受到好莱坞的“价值干扰”。

 

      价值的认同有个话语权问题,即谁说了算?谁是价值领袖?

      这里还有个集体话语权与个体话语权的问题。

      手机行业的价值领袖一直是西方国家,它们掌握着集体话语权。

      手机行业的话语权从摩托罗拉,到诺基亚,再到苹果,这是个体话语权的转移。

      不论个体话语权如何转移,集体话语权没有变。

      只要是西方认同的,我们都认同。当然,政治是个例外。

      我们认同的,西方不一定认同,而且多数是不认同。

      中国电影被世界电影界认同,不是表现了中国先进的东西,而是用中国的落后讨好西方。世界对中国人的印象,张艺谋起了不小的作用,以至于很多西方人还以为中国人活在中世纪。

 

      我一直不主张孤立地研究企业品牌,主张同时研究国家品牌、区域品牌、产业品牌、企业品牌和个人品牌。

      这里同样有个品牌话语权的问题。

      缺乏集体话语权的认同,个体话语权的认同很难。

      当中国家电企业(包括海尔)拼命想进入世界品牌TOP100时,我一直认同这几乎不可能。

      因为品牌TOP的企业几乎全部是象征性产业,西方掌握着绝对的价值话语权。

      请问:在品牌TOP100,还有纯粹的家电企业吗?索尼、三星能够进入TOP100,不是因为他们是家电品牌,而是已经转型为IT品牌。

      中国的家电企业几乎都是纯粹的家电,在中国人还把家电称为“X大件”时,西方已经把家电边缘化了。当纯粹的家电企业无法进入TOP100时,中国家电企业只要还很纯粹,就几乎不可能进入。

      品牌TOP100反映了西方的人价值观,或者说发达国家的价值观。他们是当然的价值领袖。

 

      西方小国出大企业,如诺基亚;西方小国也出大产业,如瑞士钟表,那是他们都在西方,价值话语权不是问题,价值创造才是问题。

      中国企业被世界认同,单个企业很难做到。

      没有集体认同,那来个体认同?

      索尼、松下等被世界认同,是因为“日本家电”获得了世界的集体认同。

      丰田、本田、日产被世界认同,是因为“日本汽车”获得了世界的集体认同。

      三星、LG被世界认同,是因为韩国的家电业集体崛起的结果。

      海尔的价值牌打得很响,但基本属于“出口转内销”的做法,利用西方价值领袖的位置“征服”中国消费者。在西方眼里,家电还有多少附加值?在一个已经缺乏附加值的行业,西方消费者倒是对中国价格很垂青。

 

      数千年来,中国一直是价值判断的意见领袖,我们一直自信为世界的中心。我们认同的,世界都应该来朝圣。

      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对价值判断的垄断地位。起初,我们不服,挨打多了,我们不仅服了,现在更是放弃了自己的价值判断,以西方的价值判断作为我们的价值判断。动辄以跨国公司的标杆“审判”中国企业,不就是这种表现吗?

      西方的价值判断地位的获得,是工业革命以来对世界的征服获得的。谁不听话,我就打谁。打多了,打狠了,就服了。

      在西方藐视中国的时候,我们创造价值并不难,但缺乏价值领袖的地位,其价值经常不被承认。

      创造价值之前,先要获取价值判断的话语权。

      价值判断的话语权,是集体话语权。

      没有对中国和国家认同和国民认同,很难有对中国品牌的认同。

      先解决集体认同问题,再解决个体认同问题。这是我的思路。

 

      中国制造已经被世界集体认同,很多中国企业都从中受益,这是中国企业集体行动的结果。

      中国很多行业已经高居世界第一,中国价格才能够成立,这是中国企业集体行动的结果。

      中国要成为价值领袖,同样需要集体行动。

      一旦中国成为价值领袖,那么,也许掌握话语权的企业在不断变换,但换来换去,总是那几个中国企业。

 

      中国是一个新兴市场国家,这个名称很有意思。

      一个叫阿格塔米尔的美国人发现,如果用第三世界这样的名称谈论中国,美国人不感兴趣。中国又不是发达国家,怎样定位中国呢?他想到了新兴市场国家这个词,美国人对此很感兴趣。

      同样,“金砖国家”这个词也是美国人的发明,与新兴市场国家有类似的含义。

      这两个词给中国企业一个定位:对于中国创造的使用价值,西方是认同的;对于中国创造的价值,西方还不认同。

      相比于普通发展中国家,对于使用价值可能都难以认同,只认同原材料。我们已经有所进步。

      相对于对于发达国家的价值认同,中国还欠火候。

      但,总会有哪一天的!


路过

鸡蛋

鲜花
13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13 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评论 (20 个评论)

回复 史贤龙 2012-4-12 11:01
界定价值创造与价值认同,及在不同企业的差异,洞烛幽微的见解。
价值认同应该取决于三点:主体势能、主导媒体的影响力与倾向性、公众再传播。
刘老师深刻解析了主体势能在价值认同中的作用,另两个“非企业”因素也值得重视。实际上,主导媒体,即主流媒体始终是有倾向的,公众再传播不仅包括一般大众的“跟风”,也包括利益关联者的“鼓吹”,如以贩卖洋专家口水为业的本地带路党;非利益关联者的“追捧”,洋人说的都是对的----现在出版界、新闻界的风气,即话语权的仰视效应。
回复 刘春雄 2012-4-12 11:10
史贤龙: 界定价值创造与价值认同,及在不同企业的差异,洞烛幽微的见解。
价值认同应该取决于三点:主体势能、主导媒体的影响力与倾向性、公众再传播。
刘老师深刻解析了 ...
见解专业、精到!关键还是主导势能,媒体影响力和公众再传播,还是与主导势能有关。
话语权的仰视效应,不知与我提出的“品牌是心理上的仰视”是否同义?
回复 史贤龙 2012-4-12 12:03
刘春雄: 见解专业、精到!关键还是主导势能,媒体影响力和公众再传播,还是与主导势能有关。
话语权的仰视效应,不知与我提出的“品牌是心理上的仰视”是否同义?
刘老师说的是,主体势能是关键。即你与金老师提出的产业、国家、区位的“习惯认知”影响个体品牌(包括组织与个人等),是被定位与反定位争夺的核心。
话语权仰视效应与您对品牌的见解是一个意思,品牌就是一种从认知到话语地位的强权。
回复 市场拓展孙强 2012-4-12 17:07
顶!很好!小媳妇的话语权是微弱的,甚至是没有的!但是,媳妇熬成婆的哪一天,就有了强大的话语权!  但,总会有哪一天的!媒体的声音是“南腔北调”,很正常!即使是在主流媒体之间也有差别!亦很正常,大家的“角色认知”和“解读能力”是不同的嘛!百家争鸣!推陈才能出新塞!呵呵!支持刘春雄老师的精彩言论!中国非著名女装市场拓展——孙强。
回复 王旭升快刀唐门 2012-4-12 23:34
文化价值观不同,旧版的美国护照写到:美利坚合众国是你坚强的后盾,z国的护照写到:请给与照顾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5-4 00:30 , Processed in 0.03195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