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刘春雄新营销 https://www.cmmo.cn/?87056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让品牌回归营销的原点

热度 20已有 450788 次阅读2012-3-19 18:26 |系统分类:营销实战|

      谢锡宙和娄向鹏几乎在同时贴出同相同的文章《做销量,还是做品牌?》,再次引发了关于品牌与销量的争论,金焕民老师的文章《炒饭剩——为平庸辩护》再次勾起了我对过往的回忆。或许,年龄大了,这是常态。

      1996年,我在《销售与市场》发表第二篇营销类文章《不是名牌也畅销》。一个老板看到后对我说,这篇文章显然说的就是他那家企业,为什么不指名道姓?我告诉他,写文章就是写文章,指名道姓就有嫌疑了。老板一笑置之。现在,这家企业理应被人们称为名牌。

      实际上,当时并非不想做品牌,这家企业花过不少钱请人做过品牌,鉴于花钱做品牌是个无底洞,花过不少钱却无效,老板害怕了,才寻找不做品牌也能畅销的方法。想不到,居然做到了。

      真正提出品牌与销量关系的是金焕民老师与王荣耀老师。据王老师讲,有次他与金老师在一起聊天,金老师谈到这个观点,王荣耀立即要求金老师写出来。1990年代,王荣耀老师与专家们的沟通比较频繁,很多文章和观点就是王荣耀老师这样发掘出来的。我们看到,《不做品牌做销量》这篇文章其实是金老师与王老师共同署名。在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我们不能忘记王荣耀这时确实发挥了伯乐的作用,很多专家是王荣耀老师发掘出来的。

      后来,我还写了一篇文章《品牌不能当饭吃》。这篇文章给编辑时没有署名,编辑结稿时拿着文章问编辑部主任,编辑部主任看完文章后说“肯定是刘老师写的”。

      想不到,我已经被归类了。

      历史比较诡异的是,尽管我和金老师认为做销量比做品牌重要,但我们服务的企业,最终成就了品牌。

      对于销量与品牌的关系,我和金老师一直纠结于没法彻底讲清,直到写作《销量为王》这本书时,我们提出了“用强大的销量破解品牌,用强大的销量托起品牌”这个观点,我们认为才基本讲圆满了。

      品牌的问题,比较难讲清楚,我可能会多写几篇文章。

 

      从2000年开始,统一方便面连续年销量下滑。最初,公司以为品牌出了问题,加大了品牌投入,结果品牌越做越好,销量越做越差。在人们的概念中,统一还是仅次于康师傅的第二品牌,但实际上销量已经下滑到第5位。对于多数消费者而言,甚至很难说出方便面行业的第4名是谁。

      从2008年开始,统一改变了策略。推出了“老坛酸菜”这个大单品,建立了“以推广为主导”的营销模式。此后,销量连续多年以80%左右的速度增长,再次逼近行业销量第二的位置。

      统一方便面老总刘新华上任后,给高管们每人一本《销量为王》,让我非常吃惊。实际上,统一方便面的销量不仅上来了,品牌形象更好了。

      很多人看到了跨国公司品牌做得好,以为这就是营销成功的全部。其实,在做品牌的同时,他们可能也做好了其它各方面的工作。在中国成功的跨国公司,也是向中国环境妥协最彻底的企业,只不过他们不愿意公开承认罢了。那些在中国失败的众多跨国公司,那个不是响当当的品牌?

 

      我有一个习惯,每当对营销问题剪不断理还乱的时候,就回归营销的原点开始思考。这就是金老师所讲的,凡事都有个历史背景。

      营销的原点是什么?就是环境导向的思考,就是消费者导向的思考。也就是中国的营销环境到底是什么?与西方发达国家到底有何不同?

      确实,西方营销已经逐步从4P营销向1P营销过渡。1P就是产品(包括品牌),现在最典型的案例就是苹果。这是西方国家的环境使然。

      1P营销使得跨国公司的营销彻底变成“后台营销”,即技术研发、品牌规划、战略规划等营销的后台工作,这正是中国企业所缺乏的。

      中国的营销环境要复杂得多,从能够与世界接轨的大都市到原始的山村,这么复杂的市场环境,给了有些人们认为无法成活的小企业成长的空间。

      复杂、原始的营销环境,使得前台的“营销表演”非常高效,尽管有些人批评这类表演之拙劣,但无法否认其有效。比如,很多跨国公司的中国区CEO上任时,是非常排斥促销的。但很快就发现,不搞中国式促销,销量就急剧下滑。当他们回过味来时,搞促销的狠劲比中国人还厉害。

      有人质疑:没有品牌怎么有销量?这个问题或许在成熟市场国家问得理直气壮,但在中国确实不难做到。

      我们最初提出“不是名牌也畅销”、“不做品牌做销量”这类命题,并非我们有什么理论和坚定的理念,而是面对弱势企业的现实提出的不得已方法。正如金焕民老师所言,尽管有人质疑,我们无意争辩,只是一如继往地强化、完善我们的观点和方法。

      抄近路“做品牌”的想法,确实对老板们非常有吸引力。有的老板去找品牌或策划专家,专家们经常问他们一句话:“你们准备一年投多少钱?”就这句话,立刻吓跑了不少老板。有钱谁不会花呀?当然也有不少老板“砸锅卖钱”也要做品牌的,或许我的见识有限,反正我目前还没有见到最后的成功者。

      我们为资源雄厚的大企业服务过,这类企业当然有实力做品牌,不用提醒,他们肯定知道要做品牌,我们不会反对。甚至可以说,做品牌几乎是人类的本能。

      不论是大手笔做品牌,还是低成本做品牌,对于一些生存艰难的企业来说,都是不可承受之重。在有些人眼里,这类企业或许就不该活。然而,让这些企业活下去,并且发展壮大,营销才有技术含量。

      在营销领域,我不认为花钱有什么技术含量,不花钱却能赚钱才有技术含量。让资源雄厚的企业发展起来固然也需要本事,但让几乎活不下去的企业活下去才是真本事。

      正是对于中国弱小企业竞争地位的认知,才促使我们提出与营销界主流声音不同的看法。对这类另类的看法,我们从理论界得到的赞许少,但企业界(特别是中小企业)赞许的却较多。

 

      我在很多场合说过,中国企业研究毛泽东和邓小平比研究西方营销理论更重要。

      整个共产党内,没有任何人比毛泽东更理解中国革命的现实状况,毛泽东思想被全党接受,并非党内信服他的理论,而是他带领共产党取得了革命的成功。

      第二个深刻理解中国现实的是邓小平,同样不是人们信服他的理论,邓小平理论实际上是不象理论的理论一。因为他带领中国人民富裕起来了,所以人们把他的思想总结为邓小平理论。

      在毛泽东上井冈山之前,共产党搞过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声势都不算小,但都失败了。毛泽东本人也搞过秋收起义,失败得也很快。

      论在共产党内的地位和对蒋介石的威胁,南昌起义的领袖们都比毛泽东大。当时的党中央也设在上海。然而,当毛泽东拉着秋收起义的队伍上井冈山后,整个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井冈山,一个历史上几乎不受关注的落后地方,竟然成为整个中国的焦点,党中央搬到了井冈山,蒋介石的围剿也主要针对井冈山。

      为什么井冈山突然那么受关注?因为毛泽东的队伍壮大了,有实力了,毛泽东的影响力也就扩大了。

      在当时,美国和英国是“世界品牌”,日本是“亚洲品牌”,蒋介石是“中国品牌”,中国还有无数的“区域品牌”,毛泽东是什么品牌?被蒋介石称为“共匪”,拒绝承认毛泽东的品牌地位。

      毛泽东没有去做“品牌”,但毛泽东在不断壮大实力。有了实力,就是公认的品牌。毛泽东的这种做法,被王明们瞧不起,认为“山沟里出不了马克思主义者”,每到危险时刻,毛泽东就被重用。每到打完胜仗,毛泽东就挨批判。

 

      毛泽东和邓小平对中国的理解是深刻的,所以他们最后都成了伟人。现在,营销界有多少人在真正理解中国营销的环境,然后提出行之有效的理论和方法。

      中国营销的最重要的环境要素,就是中国很多企业刚诞生,就遭遇改革开放,就开始与跨国公司同台竞争。

      弱势与强者的竞争。这是中国营销面临的基本现实。尽管现在已经有不少企业强大了,但与跨国公司相比,仍然是弱者。格兰仕的常务副总裁俞尧昌参观三星后说,格兰仕的技术储备已经到10多年后,格兰仕根本不可能在短期内赶上。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人研究强者的竞争逻辑,很少有人研究弱势的竞争逻辑。毛泽东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善于研究弱势的竞争逻辑,所以总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因为强者都特别重视品牌,或者说品牌是强者的主要竞争要素,于是,弱者应该像强者那样行事,然而就能够成为强者。这是逻辑上的错误。

      弱者如果是强者的小型版,那么,弱者是难以成为强者的。弱者只有遵循与强者不同的逻辑,才能颠覆强者。

      强弱竞争,我们一直强调:弱者怕什么,我们就做什么。而不是强者做什么,我们就模仿什么。

      毛泽东研究的是对方的弱点,毛泽东的做法是成为强者的对立面。这是人成功的逻辑。

      我与金焕民老师曾经想全面研究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逻辑,然后据此研究中国营销成长的逻辑。可惜,这个问题太大,我们没有深入下去。

 

      中国营销环境最大的特点,就是有巨大的战略回旋空间。沃尔玛崛起于美国的乡村小镇,但在中国离乡村小镇还很遥远。

      战略回旋空间越大,隐藏的市场机会就越多。

      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说,成功不是因为解决了问题,而是因为抓住了机会。对于弱小的中国企业,现在还不是拼资源的时候,没有品牌照样做销量,或许在全世界都很困难,但在中国并不难。

      营销有两种导向:一种是资源导向;另一种是机会导向。如果你的资源足够充足,你尽可以花钱去做事,比如做广告、做品牌等等;如果你什么资源都没有,你能做什么?

      我们经常面对这样的企业:在有些人眼里,它们根本就不该活下来。但是,很多企业却做大了。

      在相当长时间内,中国的多数行业仍然是大中小并存。有些企业已经积累了足够的资源,有了做品牌的资本。但是,中国多数行业的格局还是可以颠覆的,也就是说,弱势企业还有机会。

      我们一直在考虑,弱势企业怎么成长。

      通过做品牌拉动销量,与通过对企业的彻底改造推动销量,如果可以选择的话,当然还是做品牌来得快速、简单。

      我们承认品牌的巨大拉动作用,而且只要有资源作保证,做品牌只需要少数人的参与就能够迅速拉动销量。对于做咨询的人来说,这是最简单的方法。如果做得好,短期内的销量是有保证的。

      不做品牌做销量,其实是最艰难的事,需要对整个营销系统进行彻底改造。正因为如此,我们没有做过项目式咨询,都是做系统服务。与某些咨询公司拿出漂亮的策划方案不同,我们几乎没有拿过像样的方案。

      我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有点知名度的专家给企业拿出一份策划方案,执行效果不佳。老板找专家问罪。专家说“方案没问题,你们的执行有问题”。老板回答得很妙:“你们明明知道我们的执行有问题,为什么还拿出一个我们执行不了的方案。”这个故事,换话“翻译”很有意思,大夫的处方没问题,但病人的病有问题,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品牌做好了,当然能够产生销量。问题是:没有品牌到底能否做成销量。如果能够做成,那么,企业就有了成长的另一条道路。

      不要以为我们是反对做品牌的,不是,我们只是反对把做品牌当作唯一的一条路。

      我们的实践已经反复证明,没有品牌照样做销量,有了销量自然能够成就品牌。

      麦肯锡认为,绝对的销量产生绝对的品牌。沃尔玛没有刻意做品牌,它在广告上的投入是不到其对手的一半,但谁能说沃尔玛不是响当当的品牌?


路过

鸡蛋
1

鲜花
15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16 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评论 (10 个评论)

回复 张俊屏 2012-3-19 18:52
刘老师分析的透彻,不亏为大“家”。
回复 市场拓展孙强 2012-3-19 19:46
正见!客观!刘春雄老师对事物的剖析真是信手拈来,化繁为简,通俗易懂!赞!顶!中国非著名女装市场拓展——孙强。
回复 mystyle 2012-3-20 09:54
文中,“格兰仕的常务副总裁俞尧昌参观三星后说,格兰仕的技术储备已经到10多年后,格兰仕根本不可能在短期内赶上。” 大约是说三星的技术储备吧。没有品牌能做出销量是企业成长的另一条道路,国内企业中有很多隐形的冠军,只有量没有品牌,同样可以做大做强,在细分领域内称王
回复 市场拓展孙强 2012-3-20 10:13
mystyle: 文中,“格兰仕的常务副总裁俞尧昌参观三星后说,格兰仕的技术储备已经到10多年后,格兰仕根本不可能在短期内赶上。” 大约是说三星的技术储备吧。没有品牌能做出 ...
是的!王老师说得对!国内有大多的隐形冠军!都没有什么像样的牌子!销量为王!符合中国国情!至少符合现阶段中国的国情!条条大路通罗马!中国非著名女装市场拓展——孙强。
回复 谢锡宙 2012-3-20 10:53
支持。
回复 金焕民 2012-3-20 12:31
看了你这篇文章,我突然觉得重新思考这个问题很具意义。也许剩饭炒三遍,给肉都不换!
我甚至在想,我们的思想是不是也部分地被他人领拐了?看来,仍然需要回归原点,永远不可偏离了原点。
真是不容易---直到今天我们写文章仍然能够不约而同。
回复 胡志芳 2012-3-21 13:46
为什么你总是得到鲜花和赞美声,因为你讲得好讲得透!产品适应消费者的需求量就会上来,品牌就有了。
回复 远路孤云 2012-3-23 00:35
在中国这个浮华的社会,很多企业注定会出现一些浮华的行为。尤其是一些企业热衷快餐速食式的品牌运作,殊不知,这条路走得远了,都忘了来时的路了。
刘老师的文章可谓是一剂令众多迷茫又彷徬的企业的清醒剂,让他们再一次在做品牌与做销量之间作出思考及审慎的抉择。
回复 周喜定522 2012-4-10 17:11
品牌是船,销量是水,水涨船高。很有趣的现象是,一个品牌的成功往往是某些产品的成功,宋河的珍品大曲,康师傅的红烧牛肉面。。。。。。
回复 神天居 2012-4-18 08:29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6-2 00:01 , Processed in 0.03350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