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刘春雄新营销 https://www.cmmo.cn/?87056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歪批三国系列之四:以弱胜强者并非出奇制胜

热度 2已有 269287 次阅读2006-11-1 10:00 |系统分类:营销实战

三国演义描写了大大小小上百次战役,个个精彩无比,惊心动魄。尤以三大战役最为经典。“官渡之战”,曹操扫除北方最强劲的对手袁绍,一统北方;“赤壁之战”,孙刘联盟完胜曹操,三足鼎立初现;“夷陵之战”,蜀国大伤元气,为三国归晋埋下了伏笔。
三大战役,其重要性在于它们是魏蜀吴三国的重要转折点,其经典意义在于它们均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重要战争。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这种大逆转结局的战争本来就很罕见,“垓下之战”、“淝水之战”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相隔上千年,真正是“千年等一回”。而三国短短不到20年的时间里,竟然连续出现3次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堪称奇迹。

三大战役的结局,现在看来是意料之中,而当时是完全出乎意料之外。“官渡之战”后,曹操从缴获袁绍的战利品中找到书信一束,都是许都和军中诸人与袁绍暗通之书信。有人出主意:“可逐一点对姓名,收而杀之。”曹操说:当时袁绍势力强盛,连我都不能自保,何况他人呢?遂命人尽焚其书。“赤壁之战”前,孙权内部也是主和派占优势,最后靠诸葛亮舌战群儒才把主和派的气势压下去。“夷陵之战”时,吴国内部对陆逊能否胜任也是议论纷纷,不服之人甚众,最后靠孙权筑坛拜将,亲授上方宝剑才压制了争议。可见我们现在看来顺理成章的结局,在当时确实是扑朔迷离,充满悬念。
  
出奇制胜要有前提
  
三大战役,获胜方获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长期以来,大多数人都从获胜的一方去寻找,比如战略多么正确、战术多么灵活、谋略多么出众等。似乎胜利者的胜利是多么理所当然。还有人认为,以弱胜强的关键是“出奇制胜”。其实,出奇制胜是有条件的,即发现对手没有意识到的薄弱环节。只有对手没有意识到才能称之为奇,只有攻击对手的薄弱环节,弱势方才能取胜。但如果对手没有薄弱环节,或对薄弱环节防卫得很好,不管如何出奇都难以取胜。一言以蔽之,出奇制胜的前提是对手犯错误。
窃以为,凡是以弱胜强的竞争(包括战争、商战、棋战、格斗等),失败的一方不是被对手打败,而是被自己打败的,是自己犯了不该犯的错误。
在竞争中,强势方的最大敌人不是对手,而是自己。如果自己不犯错误,没有任何对手能打败强势方。不管对手的战略战术谋略多么出众,只要自己在各方面不犯错误,弱势方就永远是弱势者。“六出祁山”就是很好的例证。在蜀国与魏国的较量中,蜀国是弱者,魏国是强者,而且强大得多。诸葛亮够厉害的吧,他不仅很少犯错误,而且善于抓住对手的错误大做文章。但六出祁山,每次都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主要原因就是其对手司马懿很少犯错误,或者不犯大错误,不犯致命的错误。诸葛亮再能干,司马懿不犯错误就抓不住战机,诸葛亮就没有以弱胜强的机会。
  
以弱胜强的诀窍
  
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诀窍,就是抓住强势方错误,然后集中优势兵力给予致命一击。
无论何种竞争,不管强势方多么强大,通常都有自己的薄弱环节。薄弱环节就是自己的“命门”。如果强势者不知道自己的“命门”,或对“命门”没有很好地予以保护,或让对手探悉自己的“命门”,强势者就只是表面的强势,实际上是“外强中干”。
20年前看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有一件事印象非常深刻,“黑风双煞”梅超风夫妇凭借从师傅“东邪”黄药师那里偷来的半部武经,练成“九阴白骨爪”,功夫甚是了得。当时郭靖还是一个小孩儿,没有任何功夫,在“黑风双煞”与郭靖6个师傅的打斗中,郭靖以一把随身佩带的匕首,偶然扎中了陈玄风的肚脐,而肚脐恰好是陈玄风的命门,一个武林高手顿时丧命。武侠小说虽是杜撰,但所揭示的道理却是确信无疑的。所以,武林高手在比武时,总是优先保护自己的“命门”,首先立于不败之地,然后与对手周旋。弱势方要想击败对手,也总是千方百计地寻找对手的“命门”。
仔细分析三大战役的全过程,发现惊人的相似。我称之为以弱胜强之“四步曲”。第一步:强势方利用自己的优势,赢得无数胜利,但始终没有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第二步:弱势方经过顽强抵抗,稳住阵脚,形成对峙局面,在对峙中发现强势方的“命门”;第三步:弱势方抓住强势方的命门给予致命一击;第四步:强势方方寸大乱,土崩瓦解,劣势方乘胜追击,获得完胜。
“夷陵之战”,刘备是强势方,陆逊是弱势方。刘备的“命门”是什么?我认为有3个:第一个“命门”是报仇心切,急于冒进。中国人经常讲“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意思是说报仇心切容易犯错误。第二个“命门”是不会带兵却偏要打仗。刘备一生打过无数仗,但基本没有打过胜仗。在三顾茅庐前,五次依附于人,打的全是败仗。诸葛亮出山后,基本上全靠诸葛亮打胜仗。甚至可以设想,即使刘备不犯“连营七百里”的错误,他终究会犯其他致命错误,因为不会打仗是他的命门。这使我想起了曾国藩。曾国藩可以说是清朝中兴名将,但他后来发现,只要他出现在哪个战场,哪个战场就打败仗。后来他弄明白了,他自己是个战略家,而不是战术家。打不打仗、打什么仗是战略家的事,如何打仗是战术家的事。刘备实际上是个战略家,但他非要去打仗,也就只有他能犯“连营七百里”这样的常识性错误。第三个“命门”是过分轻视对手。关羽就是因为轻视陆逊而丧命,刘备不仅没有吸取教训,反而更加轻视对手,哪有不败之理?“夷陵之战”的弱势方则相反,先“牢守隘口,不许轻敌”,不让对方发现自己的命门,然后等待发现刘备的命门。一旦发现刘备犯了“连营七百里”这样的重大错误,则倾巢出动,奇袭对方,终获全胜。
“官渡之战”,曹操是弱势方,袁绍是强势方。曹操发兵七万,而袁绍兵十倍于曹操。曹操粮草不敷,而袁绍粮草充足。双方谋士不相上下,武将旗鼓相当。交战初期,袁绍充分发挥其兵多粮足的优势,打了几次胜仗。当曹操转入战略防御后,他很快就发现了袁绍的“命门”。袁绍虽然谋士众多,但谋士之间相互拆台,而且袁绍多谋寡断。果然,许攸由于受怀疑而转投曹操,直指袁绍的“命门”是位于乌巢的袁绍军粮辎重。结果,曹操仅以五千之众“劫乌巢孟德烧粮”,并随后大败袁绍,取得“官渡之战”的全面胜利。
“赤壁之战”,曹操是强势方,孙刘联盟是弱势方。曹操号称百万大军,而刘备兵不过万,周瑜也仅有数万人。但诸葛亮和周瑜何等聪明,一眼即看穿曹操的“命门”。周瑜对孙权说:曹操“北土未平,马腾、韩遂为其后患,而操久于南征,一忌也;北军不熟水战,操舍鞍马,仗舟楫,与东吴争衡,二忌也;又时值隆冬盛寒,马无藁草,三忌也;驱中国士卒,远涉江湖,不服水土,多生疾病,四忌也”。诸葛亮的观点与周瑜极其相似,他们都看穿了曹操的“命门”。至于后来如何使用“苦肉计”、“连环计”,诸葛亮如何巧借东风,周瑜如何纵火三江口,这些细枝末节已经不那么重要了。真正的赤壁之战,在诸葛亮和周瑜说服孙权时就已经有了定论。
  
三大战役的启示
  
三大经典战役,给我们很多启示。第一,它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不可战胜的对手,只有不会战胜对手的人。再强大的对手,都有其命门。命门就是给弱势方的机会。第二,强势方在竞争中的失败,不是对手打败自己,而是自己打败自己。如果不是自己的命门暴露无遗,如果不是自己没有很好地保护命门,弱势方就永远战胜不了自己。第三,弱势方在任何时候都有生存空间并抓住机会战胜强势方。弱势方战胜强势方的唯一办法是寻找对方的命门,然后集中全部力量予以致命的攻击。在没有发现强势方命门,或没有攻击强势方命门机会的时候,弱势方与强势方的竞争,其结局等同“以卵击石”。

(编辑:赵力文 livermail@126.com


路过

鸡蛋

鲜花
1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李少辉 2010-7-27 09:28
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要想战胜对手,就等着他犯错误吧!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6-11 19:51 , Processed in 0.03029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