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刘春雄新营销 https://www.cmmo.cn/?87056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中国的问题与欧洲的问题

热度 20已有 617877 次阅读2011-12-17 16:50 |系统分类:市场评论|

 

      我一直不愿写时评,也不主张金焕民老师写时评。现在的时评,不愤青一点,不出位一点,不骂政府,就要被骂。这次定力不够,还是将就了一篇。

 

      中国的问题,在中国媒体上(特别是网络上)吵得很厉害,以前不那么受关注的问题(比如校车问题,过去更严重),现在开始受关注了。

      欧洲的问题,现在震动了世界,超越了国界。

      哪个国家的问题更多?无疑是中国。中国几乎在各方面都有问题,你甚至很难找出一个没有问题的领域。

      哪个国家的问题更严重?好像欧洲的问题更严重,严重到自身无法解决,需要其它国家救济。

      以前不断有人预言“中国将崩溃”,但中国没崩溃,预言却崩溃了。以至于现在没人敢做这样的预言。

      好像还很少有人预言欧洲将崩溃,欧洲在崩溃的边缘,据说已经有国家在为欧元解体做准备。

      用邓小平的话说,中国的问题要通过发展来解决。欧洲现在的问题只有通过“紧缩”来解决,欧洲人要过苦日子了。当然,欧洲人眼里的苦日子,可能还是比中国人现在的日子更幸福。

      欧洲人过去的“幸福”是通过透支未来获得的,现在要连本带息还上了。欧洲人民不愿意了,上街游行。欧洲人(主要是现在的笨猪X国)的逻辑是:政府犯的错,凭什么让我们买单!那些已经下台的政府可能还来不急说这样的话:我们不开这样的支票,你们会投我们的票吗?

 

      以前听人说,社会主义在欧洲,我还将信将疑。后来到欧洲旅游一次,发现欧洲确实快进入理想社会了。

      在欧洲,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简直就是中国人的梦想。

      当中国人刚实行周五工作制时,法国人就在为争取四天半工作制而努力。当中国人愿意为多挣钱而加班成常态时,欧洲人给再多的钱也不愿加班。

      在中国,福利是少数部分或少数人的权利,欧洲却是从摇篮却墓地的全程福利。

      说实话,在欧洲生活真幸福。

      中国有篇小说《活着》(后来被改变成电影),电影在欧洲参加电影节时,翻译成《生活》。中国电影人发现,“活着”这种语境,已经很难用欧洲的语言的语境表达。

      确实,欧洲人在享受生活,中国人在活着。

      我有一个亲戚,嫁给一个意大利人,住在德国,两人基本没有上班,偶尔打点零工,但却很享受欧洲的生活。按照她的说法,中国人,不管穷人富人过得都很累;而欧洲人,不管穷人富人过得都很轻松。就业管理部门天天打电话替他们介绍工作,但他们并不愿意上班。反正上班与领救济金的生活差别不大,上班的收入大部分要缴税,不上班却可以领救济金。大多数欧洲人也不像中国人那么有“理想”,天天做着发财的梦。意大利经常搞选举,为了吸引选民回国投票,补贴机票,所以,每次选举,他们就回家探亲一次。

      这样的好事,中国人想都不敢想。

 

      上个世纪末,欧洲基本上是社会党的天下,社会党(包括英国的工党)比较关注社会福利。

      现在的所谓民主选举,比的是谁更能讨好选民,即谁能给选民好处,社会党当然有优势。所以,经济形势好的时候,社会党有竞选优势。经济形势差的时候,保守主义政党有竞选优势。

      除了中东石油国家外,世界上福利最好的是北欧,其实是南欧,再是美国,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人民享受的福利并不多。当然,这里已经扣除了一些“穷福利”国家,如朝鲜、古巴等。

      北欧的经济基础比较好,南欧的经济基础比较差。但南欧人寻求更好的福利时,财政是无法负担的,所以向外举债成为主要福利来源。

      中国现在的福利肯定有问题,穷人富人都有后顾之忧。搞福利就要增加财政收入,就在多收税,否则政府就会破产。其实,福利问题最终还是经济发展问题。当然,有人可能会说贪污腐败少一点就可以搞福利了,这个话题我就不谈了,谈了也没用。

 

      欧洲的问题,现在扯上了欧元,好像欧元是罪魁祸首。

      我有一个猜想,欧洲的问题可能与世界经济格局的改变有关。

      自殖民时代以来的国际分工,欧洲和美国是占据优势的。不发达国家出口原材料,欧美出口高附加值的制成品,欧美获得超额利润。这样的格局,使得欧美人与其它国家的人付出同样的劳动,却有不同的收入。

      过去的国际格局,使得发达国家可以进行财富转移。比如,经常有专家说中国制造业赚的是苦力钱,附加值都被欧美国家的跨国公司拿走了。这就是一种财富转移的方式。

      欧美国家之所以有这种财富转移的优势,在于工业革命以来获得的相对于世界其它国家的整体优势。

      这样的格局,使得欧洲人能够借助于对于其它国家的经济优势,获得更幸福的生活。

      实际上,欧洲人的幸福生活,恰恰是从发现美洲开始,是从欧洲与世界不对等的贸易开始的。

      《大国的崛起》中有这样一个观点:西班牙从美洲掠夺了大量黄金,以至于黄金泛滥,做什么都不划算,所有产业都没有竞争力。当武力无力保护继续掠夺黄金时,国家什么也没剩下。

 

      亚洲四小龙、包括日本战后的崛起,都没有从整体上影响国际分工的基本格局。

      现在,以“金砖四国”为主体的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却从根本上改变了国际分工的格局。这些国家都是人口的超级大国,也是资源的超级大国,现在也是GDP的超级大国。

      亚洲四小龙崛起后,很快就丧失了劳动力优势,过小的经济总量不足于冲击世界格局。中国这样的国家竟然保持了30多年的劳动力优势。长期、大力度的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冲击,传统的格局开始失衡。

 

      德国在欧洲危机中的状况更好一点,因为德国的制造业仍然很发达。制造业不发达却已经转向虚拟经济的欧洲国家,问题最大。

      欧洲的制造业整体上已经缺乏竞争力,虚拟经济如果不能从世界转换财富,却要享受更加幸福的生活,只有透支未来。

      欧洲危机,就是借钱借到别人不敢借了,再也借不来钱了。

      如果还有人愿意借钱,欧洲人还会继续“幸福”下去。

 

      中国的问题是社会问题,不是国家问题。

      欧洲的问题是国家问题,最终会演化为社会问题。

      我与金焕民老师多次提出,世界已经形成了“美国—日本—韩国—中国”的产业链,美国的金融危机是因为它借助整体优势转移财富过度,形成泡沫过多所致。

      中国在产业链上被压缩在底端,却有无限向上游的空间。而欧洲,在世界产业链的格局中好像逐步被边缘化了。

      这就形成了一个现象:中国问题丛丛,却充满活力,力争往产业链上游前进;欧洲居于优势,却失去前进的方向。

      另外一个现象就是:中国人收入较低,却对未来过幸运生活充满期待,信心指数列世界前列;欧洲人享受着幸福,却缺乏动力。

 

      中国过去的很多问题,下决心解决却无力解决,后来发现,问题慢慢消失了。

      经济快速发展期,时间是解决问题的最好的良药。过急的解决问题,不一定真能解决问题。

      记得改革初期,中央政府曾经想在价格改革上“闯关”,后来因为某些事件没敢闯。再后来,发现价格已经不用闯关了。因为经济发展了,市场价格占主体了,价格还用闯关吗。

      在经济水平整体不高的情况下,就业是个很大的问题。下再大的功夫,也不能解决整体就业问题。然而,随着GDP的增长,现在竟然出现了就业不足,这是多少人没有想到的。

 

 

      中国的问题,谁也不敢说能够把住脉,谁也不敢说能够开出正确的“处方”。只要有人敢说话,就会挨骂。无作为要挨骂,有作为也要挨骂。

      这很正常。挨骂的在做事,骂人的不一定在做事。做事就要有挨骂的担当。

      如果中国仍然像30年前一样穷,没有这么多骂声音,顶多也是偷偷地骂。如果中国已经极度富裕,骂声可能会少一点,但一定还会挨骂,就像现在的欧美一样。

     中国历史上的改革,极少成功,改革者往往身败名裂。邓小平几乎是唯一的成功者,这是我等的幸运。

      中国的问题,是已经开始富裕,但还不足够富裕造成的。用很主流的语言表达,就是发展中的问题。比如,堵车,原来为什么不堵车?因为没有车。现在堵车是因为买车的速度超过了修路的速度。

      我做过农资和农牧行业,做过农资的人,吃菜有心理障碍;做过农牧行业的人,吃肉有心理障碍。这是因为对这两个行业太了解。现在这两个行业暴露的问题,实际上问题已经比原来少多了。但在消费者看来,好像现在的问题更多了。原来问题更大,但因为稀缺,所以暴露不多。现在丰富了,才暴露得更多一点。比如瘦肉精,一个农大教授带我看市场时,教过我认瘦肉精,那时几乎都用,只是用多用少的问题,比现在爆光的瘦肉精多多了。

 

      最近,价格双轨制得了经济学奖。双轨制是中国的“发明”。

      苏东一些国家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实行了“休克疗法”,结果经济真的休克了。中国在价格上实行了双轨制,避免了经济的动荡。

      双轨制是个什么东西?经济学家认为它不是个东西,它只是过渡办法。

      要抛弃计划经济,建立市场经济,这中间如何过渡?双轨制找到了这个过渡办法。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中国的提法也是过渡性的,从最初的计划经济,再到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再到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再到有中国特色的市场。

      什么叫智慧?这就是智慧。一步到位、休克疗法就没有智慧。

      理想主义,看似高尚,实则最没有智慧。

      以前,对于多数专家提出打造世界品牌,我与金焕民老师是反对的,因为那时我们没有这样的实力和影响力。现在则不同了,中国的底气已经很足了,中国企业才有打造世界级品牌的底气。

      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打造品牌是理想主义,做的是“英勇就义”的事情。所以,那时我们提出“不做品牌做销量”、“用强大的销量破解强大的品牌”。现在做品牌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社会出了问题,最后只有一个责任人:政府。所以,政府永远只有挨骂的份。这是民主社会的特征,只有威权社会才会歌颂政府和政府领导人。

      国家出了问题,谁是责任人?在中国,还是可以骂政府,因为中国的政府并不是人民可以选择的。但欧洲这样的民主国家就不行了,因为政府是人民选择的啊,你怎么选择了一个坏政府呢?

      经济学上有个合成谬误理论,个人的最优选择可能并不是集体的最优。每个人选择对自己有利的,国家的选择并不是如此。

      希腊、意大利现在是专家政府,专家政府的特点是不用讨好选民,而是可以做出专业的判断。当然,如果专家政府判断出错,可能更危险。

 

      对于欧洲的问题,我们不能见猎心喜。

      对于中国的问题,我们要放在历史进程中看待。

      我们都是改革的受益者,也是问题的受害者。

      为什么我对这个问题有深刻的感受?因为我最近在公司进行的改革,同样遇到这样的问题。过去的问题,不改革就可能完蛋。改革过程还可能产生新的问题,怎么看待改革产生的问题?不解决这些问题,就有因有问题而怀疑改革。

      金焕民老师在《说也说不清楚》博文中说:“在情形较好的情况下,问题或者不满,左右着人的思维和情绪,反过来也左右着舆论。而且情形越好,越会如此---这就跟牛人脾气大是一个道理。在情形较差的情况下,积极因素反倒更多地影响着人们的情绪。而且情形越差,越会如此。 似乎不需要号召,人们天生就会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光明,在胜利的时候要看到问题。因此,在整体上形势大好的前提下,大众的不满,在逻辑上是成立的;立足于现实,也能够找到足够多、足够翔实的证据。这样,问题又来了:成就很明显,有目共睹;问题是广泛存在的,并且局部十分尖锐。毛泽东和彭德怀曾经就成就与问题的认识发生重大分歧,好像现在也存在这个问题。不同的是,那时问题明显成就不突破,而现在则是成就问题都突出,分个主次更加不容易:无论怎么说,说什么问题,都能找到强而有力的反证。”


路过

鸡蛋
2

鲜花
16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18 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回复 王旭升快刀唐门 2011-12-17 19:36
jingqi
没问题才是问题
回复 金焕民 2011-12-18 00:51
表扬与自我表扬相结合:这篇文章把一个宏观、复杂的问题,写得从容淡定,真是一篇好文章。
回复 曹红元 2011-12-18 09:29
中国人收入较低,却对未来过幸运生活充满期待,信心指数列世界前列;欧洲人享受着幸福,却缺乏动力。
回复 曹红元 2011-12-18 09:32
纵论天下,有深度
回复 任小东 2011-12-18 16:09
感觉刘老师好像没写完?还是意犹未尽?
回复 张旭婧 2011-12-19 11:00
值得品读
回复 殷格格 2011-12-19 15:57
关于您写在自己公司改革那段,我深有感触。自己的公司也遇到过这种问题。但是我总结了一句话,该改革必须改革,老员工有意见持怀疑态度的,那么个别老员工就是企业前进的绊脚石,必须有新血液进来。
回复 李兴敏 2012-7-4 09:57
佳作!以前没发现这篇文章。接着金老师那句话说,人要将批评和自我表扬结合,才能坚定目标,要将表扬同自我批评结合,以便不迷失。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5-2 08:25 , Processed in 0.03506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