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刘春雄新营销 https://www.cmmo.cn/?87056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CEO日记:事必躬亲的价值

热度 27已有 389348 次阅读2011-6-1 19:32 |系统分类:营销实战

 

 

      做小企业容易,做大企业也容易,把小企业做大不容易。

      专家们研究得比较多的是大企业的运营法则,也是小企业的学习标杆。然而,望着这些高不可及的标杆,多数小企业已经主动“缴械”了——因为“学不了”。

      前几年国外有一本畅销书叫《跨越鸿沟》,讲的是高科技产品从出世到被市场所接受,要跨越一道“鸿沟”,否则,就失败了。其实,不光高科技产品如此,很多问题都是如此。

      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有一条巨大的“鸿沟”,如果只讲大企业如何做,而不讲小企业如何跨越“鸿沟”,那么大企业可能就永远只是“远大理想”而已。

      跨越“鸿沟”,就是把小企业做大。多数小企业是死在鸿沟面前。

      跨越“鸿沟”,其原则是“向大企业看齐,但不向大企业学习”。向大企业学习应该是已经跨越“鸿沟”后的行为。

      对于小企业的成长,我最近感受非常深。

      我现在任职的企业是家小企业,我们的目标当然是想做大,那么,我们就既不能按照原来的方法做,同时也不能模仿大企业的方法——因为我们还不是大企业。我仔细思考过一阵时,应该是跨越“鸿沟”的办法。

 

      在中国传统价值观中,事必躬亲这个词应该是个正向评价的词汇。想当年,诸葛亮以“鞠躬尽瘁”赢得中国的好感,其做法就是事必躬亲。

      现在中国人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在西方现代管理价值观面前,事必躬亲似乎有了更多的负面含义。比如说,我们经常批评一些小老板做不大的原因就是事必躬亲。

      事必躬亲的负面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培育不出人才,就如同诸葛亮死后蜀中无大将一样。同时,事必躬亲还可能产生对个人的依赖,比如某件事只有老板能做得了。很多小企业的老板有个感觉,就是离开他就玩不转,这是事必躬亲的结果之一。

      我是反对事必躬亲的,并曾经写文章批评诸葛亮所犯的这类错误为“光荣的错误”——道德层面的“光荣”与管理学上的“错误”并存。

      然而,我最近却在事必躬亲,甚至准备把公司的各项工作“过滤”一遍。

      说实话,我最近比较痛苦,因为我在做一些我曾经反对的事。仔细想明白后,又发现是必不可少的事。比如,对于事必躬亲的理解,我又有所改变。

      我任职后,一直在强力改变企业。为什么说是强力改变呢?一是因为公司成立这么多年来,已经有了传统,或者说企业文化。我说过,除了企业的基因不能变,其它的都要变。这似乎在模仿原来韩国三星的说法——除了老婆孩子,一切都要变。我正是看中这家企业的基因很好,才敢于任职。所以,基因不能变。因为基因决定了你能否成为一个大企业,老鼠的基因决定了即使是一只大老鼠,除非发生基因突破,也不能长得像一头象那么大。一头小象大过一只大老鼠,这是基因决定的。

      改变之难,在于两项因素:一是因为有传统,或者说是企业文化,我更愿意称之为“集体习惯”;二是不会变,不知道怎么变。

      大企业,人才比较充足,一项工作交待下去,就会有合格的人去做。小企业,每类岗位可能只有一个人,如果这个人干得不好,你要么培养他,要么辞掉他。如果刮掉了,新招聘的人可能还不如他——要知道,你是一家小企业,高薪也不一定能招聘到合适的人才——这是很多专家们对小企业不理解的地方。

      不改变不行,交待给部下去改变也很难——不是没有这样的部下,而是很少。那么,事必躬亲就是不得不做的选择。

      因为一直是家小企业,所以做事难免会进入小企业的做事思维。我发现,面对同样的问题,我解决问题的思维与多数员工不一样。他们的思维,我能理解;我的思维,多数人不能理解。

      如果多数员工不能理解,那么,就需要亲自参与做一遍。成功了,员工就会理解。

      如果事必躬亲的结果是显示只有自己能干,或者以后必须次次事必躬亲,那么,我就失败了。

      有些事,如果你没有亲自做过,那么,也许你能讲出很多道理,但感觉是很难找到的。我现在所做的事必躬亲,其目的是通过亲自经历一遍,从而进入我所希望正常轨道,也就是我说的“理顺”——管理学上叫做“流程再造”,我很少用这个词,因为对公司员工太抽象了。“理顺”以后,就不必事必躬亲了。

      当然,事必躬亲也不是说做一遍就能理顺的。最近我经常在公司开会时打一个比喻,一个孩子长大了,那么服装是不是应该换?新服装不仅比原来的尺码更大了,而且风格款式也不一样了。一个在成长的孩子,就在不断换衣服,而且刚好合身的衣服,很快又不合身了。

      这就是我目前面临的现状。从事必躬亲“流程再造”,到形成新流程,从而不必事必躬亲,最后再进行新的流程再造,从而必须再次事必躬亲。

      这样的问题,不仅我存在,而且其它管理者也存在。比如,店长的店长只负责一个门店,管理方式主要是现场管理,要是有导购员做得不好,很自然地就事必躬亲了。现在,这些店长很多升职为区域经理——大店长,现场管理很难了,事必躬亲也难了,这对店大长们是个很大的考验,有些人转变就比较难。

      到公司任职后,我做的第一件事是市场扩张。我认为没有经验,所以交待其他人做,后来发现第一批扩张门店有问题,所以,只有亲自参与,现在,因为已经理顺,所以,已经不需要事必躬亲了。

      如果事必躬亲,做的是日常工作,那么,这样的事必躬亲不值得提倡,企业也做不大。

      如果因为企业管理升级或流程再造,那么,事必躬亲就值得。

      说实话,前段时间因为几乎每项工作的流程都要过滤一遍,情绪很不好。现在,想通了,过滤是为了管理和流程升级的需要。

      如果事必躬亲是为了以后减少或不再事必躬亲,那么,事必躬亲的价值就发生了变化。


路过

鸡蛋

鲜花
19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19 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评论 (19 个评论)

回复 包强盛 2011-6-1 20:54
如果事必躬亲是为了以后减少或不再事必躬亲,那么,事必躬亲的价值就发生了变化。
回复 杨红杰 2011-6-1 23:17
刘老师不是说自信就是相信别人吗?为什么还要事必躬亲呢?
回复 刘春雄 2011-6-2 00:12
杨红杰: 刘老师不是说自信就是相信别人吗?为什么还要事必躬亲呢?
世界上有无条件的信任吗?
我相信你能做好这件事,但不相信你能做成那件事,这是否叫相信别人?
回复 李彦超 2011-6-2 08:04
事必躬亲,这里的事应该是下属或合作单位能解决且做好的小事情吧,或泛指事事时才具有负面意义。企业系统管理升级是决策高管的事情,是应该要躬的吧。
回复 谢锡宙 2011-6-2 09:52
事必躬亲关键是看创造性的还是习惯性,是创造性的就值得提倡,比如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李世民在隋唐交战、朱元璋元末的起义中冲在前线每战事必躬亲;事必躬亲还要分阶段性与长期性,如果是阶段性就值得提倡,比如到新的环境为了有发言权必须有调查研究式的事必躬亲。事必躬亲应该是个中性词,是褒是贬关键在于环境与使用对象的差别而已。
回复 刘春雄 2011-6-2 11:44
谢锡宙: 事必躬亲关键是看创造性的还是习惯性,是创造性的就值得提倡,比如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李世民在隋唐交战、朱元璋元末的起义中冲在前线每战事必躬亲;事必躬亲还要 ...
字字珠玑,解读得好!
回复 魏长永 2011-6-2 12:05
量变达到一定量值,需要事必躬亲,到了9.99了,需要管理者的伸手一把,不能眼看着不过坎。在量变积累的过程中,需要放手。
回复 任小东 2011-6-2 16:03
与刘老师感同身受!只有全面的了解了,并且摸索出能指导以后实践的管理制度,流程,表单,方法,关键控制节点了,才可以不必事必躬亲!
回复 蔡海彬 2011-6-2 22:56
懂的放手,不懂的参与!
回复 刘春雄 2011-6-2 23:27
任小东: 与刘老师感同身受!只有全面的了解了,并且摸索出能指导以后实践的管理制度,流程,表单,方法,关键控制节点了,才可以不必事必躬亲!
说得好!流程、表单、控制点等,不会自然形成,也不能靠请专家形成,还是要在管理者的关注下形成。
回复 杨红杰 2011-6-2 23:38
这就是说“自信”别人也需要别人有被“自信”的资本。
回复 毛小民 2011-6-8 11:28
实践出真知
回复 刘平 2011-6-10 18:22
感悟:事情要动态的看。
回复 有得吃 2011-6-15 16:43
小企业用不到大企业的模式,这个我同意
回复 秦国伟 2011-6-16 11:38
向刘老师问好,时间飞快,上海一别已三年.
回复 陆东华 2011-6-20 17:27
可以做表率,事成之后,就必须放开。凡事事必躬亲,离结局也不远了。
回复 闫福磊 2011-6-22 23:39
学习
回复 高祝庆 2011-6-25 17:19
什么事情没有绝对,要视情况而定!!
回复 陈奕辰 2011-7-28 22:19
杨红杰: 刘老师不是说自信就是相信别人吗?为什么还要事必躬亲呢?
刘老师对事必躬亲的意义有很清楚的阐述,详见最后三段。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5-18 13:20 , Processed in 0.03379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