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杨竣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86602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中非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已有 73423 次阅读2010-7-13 10:07 |个人分类:产业状况|系统分类:市场评论|

 中非共和国地处非洲大陆腹地,是一个没有出海口的内陆国家。国土面积62.3万平方公里,2009年末全国总人口440(估计)万,全国可耕种土地1500万公顷,草场面积1600万公顷。据有关机构(FAO、中非国家统计局、中非农业部等)估计,全国粮食自给率60~80%,主要食物来源于木薯(自给率80%),其次是花生、玉米香蕉等。2009年人均GDP453美元,其中工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率不足10%,农渔牧业占10%,林业占31.8%。目前是被联合国认定为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之一。本规划提出的农产品加工产业,是根据中非农产品加工产业现状、气候条件、不同地区的农业优势资源、传统习惯和发展趋势,综合考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通过重点发展和扶持,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的规模化产业。

    一、农产品加工产业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适应现阶段国家恢复和振兴农业的结构性调整新形势,以市场为导向,以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为动力,集聚公共资源、技术力量和项目资金,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一体化经营,加快建设传统优势农产品生产产业带,积极发展和建设规模化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打造优势农产品品牌,创建农产品现代营销体系,努力提高中非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行由传统的原始和小农经济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产业发展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重点发展具有广阔市场发展前景、产业覆盖面广、对农民增收效果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外向型农业,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2.坚持发挥比较优势的原则。充分考虑资源、人才、技术、资金、区位等各方面因素和各地经济发展特征,优先发展具有相对比较优势并对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有一定支撑作用的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在考虑现有加工企业和传统的基础上,以优势农产品发展对当地和国家经济的拉动作用大小和对农民增收贡献作为衡量标准,确定一批优势产业企业和发展项目予以扶持培育。

    3.坚持区域分类指导的原则。按照区域经济生态特点,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分工和产业布局。发挥中部地区降雨量适中、人口比较密集和农产品加工优势,突出发展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水产养殖、畜牧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劳动力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发挥南部地区降雨量大、人口密度大、技术力量相对较强、交通相对便利、农产品加工企业比较集中的优势,突出发展农牧渔业良种繁育和引进、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畜禽和水产养殖、蔬菜种植和农产品加工等劳动力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发挥北部、东部和东北部地区水资源丰富、草场面积大和人口密度相对稀少的特点,突出发展水产品和食草动物养殖及农产品加工和储藏;发挥西部和西南部地区气候、区位、水资源和传统种植业优势,突出发展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水产品养殖及农产品加工。

    4.坚持尊重农民意愿的原则。在稳定农民土地使用权的前提下,切实尊重和保障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和经营自主,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政府加强政策引导和信息及技术服务,充分调动企业和农民等各方面的积极性。

    (三)目标任务

    1.近期目标。经过3-5年的努力,逐步恢复传统优势农林牧渔业生产,全国形成特色鲜明的区域化、规范化、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优势农产品总量占全国农产品总量的80%以上;恢复、启动和新建一批竞争力强、带动面广、与优势农产品生产相配套的企业,优势农产品加工率达到80%以上;完善农产品产业化服务体系,确保优势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及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技术指导和服务到位,农户参与优势农产品产业化经营的比例达到50%以上,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40%以上;加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力度,全国优势农业良种覆盖率要达到50%;外向型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农产品出口总额翻一番。

    2.中长期目标。在不断加强传统优势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同时,建设一批适应国内国际市场需求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开发新产品,延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国内就业,进一步扩大出口,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加深加工农产品自给率,替代进口,降低物价,满足国内市场消费,促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多元化、可持续良性发展。力争在10-15年内,实现农产品出口额比现在翻两番,农工业GDP翻两番。

    二、发展优势农产品产业的主攻方向、发展重点和优势区域

    (一)林业产业

    木材加工产业现状:目前中非全国有八个大型木材加工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南和西南的热带雨林地区。森林部已经向这些企业发放11个木材采伐许可证。其中有三个许可证发放给中国企业。中非森林可采伐树木品种约25种,但是具有出口竞争力的木材品种只有11种。中非于2008年颁布实施森林法,要求木材企业在中非加工量必须达到70%,原木直接出口量不得超过采伐量的30%,主要是为了促进当地农民就业。

    发展趋势:从中非贸易统计数据来看,原木的出口量远远高于锯木的出口量。2006、2007、2008、2009年原木出口量分别为624861、537998、554667、348779立方米,锯木分别为84304、91239、75778、59946立方米。木材出口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原木出口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

    (二)棉花产业

    产业现状:中非棉花产业于2005年实行国有化,国家在农业发展局设立棉花办,分别在班巴利和博宋戈设立办事处,负责两个棉花主要产区的产业化工作,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收购加工、统一销售。包括提供种子、农药、化肥、技术培训、棉花收购、加工等。

    中非以前有七个国有棉花加工厂,其中有四个年生产能力为11000吨,另外三个年生产能力为五千吨。中非籽棉出棉率41%。棉花加工厂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主要生产设备是美国产成套设备,目前有一个工厂棉花脱籽机尚能正常运转,棉籽脱纤机因为陈旧失修已经多年不能使用;一个工厂的整条生产线能够全面运转。皮棉全部出口,棉籽只有部分卖给班吉市的榨油厂,其余作为燃料或垃圾处理。

    中非现在发展种植的棉花属于长绒棉,新选育的品种出棉率高达44%。现在棉花由国家实行保护收购,制定了振兴棉花产业的计划,同时加大了对棉花产业的投入,棉花生产呈回升趋势。预计09~10年产季籽棉产量可以达到11000吨。

    (三)畜禽产业

    畜禽产业现状:在班吉市有两个国有屠宰场管理公司所属大型牲畜屠宰厂,一个是1975年世界银行援建的,设计日屠宰量350头牛,加工车间有成套的机械化生产流水线,配套相对独立的工序车间等。由于通往工厂的道路已毁坏,设备陈旧而无钱修理和更新,已处于停产状态。另一个主要以手工宰杀牛的简易露天屠宰厂,日均宰杀牛200头,最高日宰杀240头。偶尔宰杀几头猪、

    发展趋势:畜禽养殖业近几年总体呈回升态势,但是尚未恢复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水平。

    (四)乳品产业

    产业现状:中非乳品产业目前还是空白,没有从事奶牛养殖和乳品加工的企业,只有牧民自产自己食用的牛奶和制品,市售奶制品全部依赖进口,04-08年均进口额6.4亿非郎。

    发展趋势:从商品进出口统计数字来看,中非乳品的进口量大幅度波动。随着经济的复苏和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乳品消费量必将大幅度增加。

    (五)咖啡产业

    产业现状:咖啡在中非是出口收入额第二的产品。中非最主要的咖啡加工厂是:安德雷阿(巴西)、歌登(英国)、保尔卡克(德国),分别属于不同咖啡种植者合作组织。在合作组织控股的工厂中,五座工厂建在咖啡主产区。这五座工厂建于1986-1987年度,近二十年来,均由私营出口商管控,拥有完备的咖啡生产线,所有的生产设备均配有电动机,由发电机组供电。

    出口商通常通过私营厂商进行代加工,付给后者加工费。位于班吉市的两个公司主要从事咖啡豆的精选,分别是Saleh Hilal和Cattin。

    发展趋势:出口量不稳定,88/89年度出口量为3620吨,到97/98度为1000吨。从08/09年度,国家对咖啡产业进行扶持,出口量达到8000吨,预计09/10年度可以达到6000吨。

    (六)植物油产业

    产业现状:中非的植物油生产以棕榈油为主,年需求量约为12500吨,其中80%作为食用油。棕榈油产业主要由三个企业组成,一个是国有棕榈油加工厂,一个是87年被黎巴嫩人收购的集玉米加工、榨油、肥皂生产于一体的企业,一个是非政府组织的肥皂厂。另外还有棕榈油加工厂周边的105家小作坊。

    发展趋势:由于资金和管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目前国有棕榈油加工厂也面临产权制度改革的选择。外资的肥皂厂也在考虑开发新产品,特别是努力启动玉米加工项目。

    (七)食糖产业(甘蔗种植及制糖)

    食糖产业现状:全国食糖产业生产经营管理和贸易的公司-中非糖业公司(SUCAF),总部设在首都班吉市,负责甘蔗糖生产、食糖进口和经营管理等,覆盖全国市场约1/3。全国唯一的甘蔗制糖厂建于1984年,因为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已经于2007年实行私有化,现在由法国人经营。甘蔗糖加工厂位于瓦卡省班巴利市,食糖分装厂设在班吉市。该公司现有甘蔗种植面积1700公顷,年生产甘蔗糖近8000吨左右,约占年全国糖消费量(官方统计数字)的50%;年进口食糖约1万吨,主要是巴西白糖。食糖的边境贸易量很大,估计全国年食糖实际消费量约60000吨,走私量约占中非年食糖总消费量的65%。进口糖小包装出厂价750郎/公斤,班吉市食糖市场零售价950郎/公斤(约合人民币14.25元/公斤)。04-08年均进口额29.5亿非郎,金额居进口产品第二位。

    发展趋势:由于国内自产食糖量严重不足,国家计划建设新的甘蔗种植基地和甘蔗糖加工厂,以满足国内市场供应,减少进口,降低糖价。

    (九)木薯(薯类)产业

    木薯加工现状:木薯是中非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区域覆盖全国各地,产量居各种粮食作物之首。木薯加工都是家庭的手工小作坊,产品是初级的木薯粉粒、未蒸馏的发酵液和少量的蒸馏酒。

    (十)饲料产业

    饲料产业现状:中非的饲料加工企业只有一个,工厂位于首都班吉市,隶属全国畜牧业总会。产品就是玉米经过粉碎后得到的玉米粉粒。目前设备因为损坏无钱修理而无法生产,处于停产状态。畜禽养殖的饲料都是养殖户自己配制,水产养殖的饲料主要来源于啤酒厂的醪渣、榨油厂的棉籽渣、玉米糠皮(因为与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合作停止而停产)等,没有企业生产配合商品饲料和预混料。

    发展趋势:由于市场需求比较旺盛,人工养殖畜禽呈上升趋势。

    (十一)水产和渔业产业

    水产品产业现状:中非水资源、渔业资源非常丰富,但是水产品人工养殖和捕捞作业,处在非常原始低效的水平,中非没有规模化水产品加工和贮藏企业,市场上销售的水产品制品都是经过自然晒干的小鱼或腌制熏烤的鱼干,超市销售的产品大多是进口的海产品。

    发展趋势:由于水产品市场需求较大,价格较高,呈上升趋势。

    (十二)玉米产业

    玉米产业现状:玉米是中非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总产量居粮食作物第三,主要作为食物食用,部分养殖户用于畜禽养殖。目前,全国没有玉米加工企业正常运行。

    发展趋势:随着人们食物结构的调整和畜禽人工养殖的发展,玉米需求量呈上升趋势。

    (十三)稻米产业

    稻米(小米高粱)产业现状: 稻米(小米高粱)是中非重要粮食作物,在几个稻谷主产区有大米机械加工设备,其他地区都是人工脱壳。

    发展趋势:稻米市场需求呈供不应求态势,目前在中非稻米仍然作为生活奢侈品。

    (十四)水果产业

    水果产业现状:中非有丰富的热带水果资源,如芒果、菠萝、香蕉、桔子、柚子、橙子、柠檬、木瓜、鳄梨、百香果等。有自然生长的,也有人工成片种植的。但是国家没有对水果产业给予足够的重视,全国没有从事水果加工和储藏的企业和条件,同时交通运输条件差、费用高,所以每年都有大量成熟的水果腐烂浪费。

    (十五)蔬菜产业

    产业现状:蔬菜种植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主要种植时间在旱季,主要种植区在Bangui和Bouar城郊的种植基地。但在农村,也生产一些当地的叶菜类作物,这些作物有部分在田间与其他作物间种,有部分在地里分块种植,这种生产主要是是用于自给。目前中非没有从事蔬菜加工和储运的企业。

    发展趋势:蔬菜产业在中非尚未形成规模化生产,但是外来品种的市场价格还是比较高的,呈现供不应求和季节性价格波动较大现象。是具有很好市场前景的产业。中非每年都要从周边国家进口许多蔬菜,特别是洋葱和土豆等,市场需求量较大,价格很高,呈供不应求态势。

    (十六)桑蚕茧产业

    产业现状:目前中非养蚕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所以养殖规模小、产量低,无法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发展趋势:中非良好的气候条件为发展种桑养蚕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农民有发展养蚕业的愿望,政府也积极引导发展养蚕业,该产业今后可能成为一项重要农业发展项目。

    (十七)花生产业

    花生产业现状:在中非全国大部分地区适合种植花生,以小粒双籽品种为主,总产量居粮食作物第二,2008年产量15.7万吨,通常人们作为日用粮食煮熟食用。中非目前还没有企业从事花生及其制品加工。

    发展趋势:作为主要食物之一,花生产量和需求呈上升趋势。

    (十八)花卉苗木

    产业现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低下,目前中非苗木花卉产业尚未形成产业化和规模化。

    发展趋势: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城市化进程,苗木花卉必将成为城市绿化美化、家庭和办公及节日庆典等公共和私人空间装饰和点缀。

    三、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的主要政策和措施

    (一)切实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产业建设工作的领导。农产品加工产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涉农各部门的分工和协作。政府建立农产品加工产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政府特别顾问、国家经济与计划部、农业部、森林河流与水产渔业部、水利与能源矿产部、工业与商业部负责人任副组长,国家财政部、科技部、商品进出口检验检疫局、工业与商业部、海关总署、教育部、班吉大学、卫生部、农科院、林科院负责人为成员。联席会议的主要职能是定期交流工作情况,研究产业扶持政策,确定重点建设项目,加强组织协调,检查督促农产品加工产业重点发展规划的实施和进展,对各产业的发展目标进行年度和阶段考核评估。

    (二)明确部门分工和职责,落实农产品加工产业化目标责任制。在农产品加工产业化建设中,既要加强统一领导,通力协作,又要明确分工和职责,落实任务。农业部承担联席会议办公室日常工作,负责统一组织管理,计划与经济部负责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的牵头与协调管理工作,财政部负责项目建设资金筹措与监管。根据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自身优势,按产业具体分工如下:

    农业部负责木薯、棉花、咖啡、畜禽、饲料、植物油、烟草、乳品、花生、玉米、稻米、蚕桑产业;

    森林河流与渔业部负责木材、水产、渔业产业;

    农科院负责水果和蔬菜产业。

    各涉农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在制定规划、确立项目时,要将各种农产品加工产业规划确定的主攻方向与发展重点列入重点支持范围,对产业链的关键环节进行重点支持。

    1.基地建设。由计划与经济部、农业部、森林河流与渔业部负责。

    2.技术推广。由农业部、森林河流与渔业部负责相关产业技术推广和组织实施,农业发展局负责相关产业的畜力和机械化耕作与农艺的结合。

    3.企业建设。由国家计划与经济部会同农业部、森林河流与渔业部、工业与商业部负责。

    4.人才培养。由教育部、国家计划与经济部、农业部、森林河流与渔业部、工业与商业部、班吉大学负责。

    5.市场建设与市场营销。由国家计划与经济部、海关总署、工业与商业部、农业部、森林河流与渔业部负责。

    6.科技攻关。由科技部负责。

    7.质量建设。由国家计划与经济部、农业部、森林河流与渔业部、工业与商业部负责、卫生部、海关总署、进出口检验检疫局负责。

    (三)集聚项目资金,加快农产品加工产业建设。按照“渠道不变、管理有序、目标统一、合理分工”的原则,将国家财政和从各方面争取的对农业的援助资金和物资的投入,进一步向优势农业产业集聚。根据各种资金的性质和用途,按照产业建设分工和实施职责,由联席会议统筹安排产业与地区间投资渠道,避免部门间、地区间项目的重复投资和不均衡,提高产业的项目整合力度。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三项工程专项经费

    围绕农产品产业化,加强优良品种引进、选育和示范推广、标准化配套种养技术和无公害农资(肥料、农药、兽药、饲料和添加剂等)研究和产业化开发,加快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建立农产品产业化链式技术开发体系,提高农业新技术转化率和推广普及率。

    2.农业生产设备和工具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农用工具、设备和机械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发展,生产适合各种农业生产的工具和设备,提高产品质量,建立农机农具质量标准化管理体系。

    3.畜力和机械化耕作资金。重点发展畜力耕作规模和技术培训,扩大机械化耕作的种类和数量,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4.农田水利建设经费。重点支持建设农田水利工程,在农产品产业化优势项目基地,配套排灌基础设施,建立示范区。

    5.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经费。建立国家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认证体系,发展和推广农产品生产技术,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对无公害农产品实施补贴,鼓励优质农产品认定和品牌创建。

    6.农业资源开发资金。重点加强优势农产品产业化、标准化、优质化农业生产基地和农产品出口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优先修建道路、水库水坝、桥、闸、涵、沟、渠和电力设施等。

    7.农业科技攻关经费。围绕农产品产业化项目,以培育科技主导型、区域性支柱产业为重点,针对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技术需求,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创新开发等基础应用研究,重点抓好产、前产、中产后的关键技术研究。

    8.重点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加强规模化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改造,提高农产品加工技术水平,扩大生产规模,增强重点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农民增加收入的能力。

    9.外向型农业专项资金。围绕农产品产业化项目,重点扶持外贸出口型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发展壮大外贸出口型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创建优势农产品品牌。

    10.科技成果示范基地专项资金。围绕农产品产业化项目,加大力度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示范作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率。

    11.林业专项基金。主要支持人工造林工程、林业种苗基地建设、森林病虫害防治,提高森林综合防治能力和生态效益。

    (四)吸引社会资金对农产品产业化建设的投入,一是建立一资带三资的机制,通过涉农项目政策性导向资金,引导当地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和外资参与农产品产业化开发,特别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链中的加工流通销售;二是构建投融资平台,拓宽投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形成以财政投入为导向,信贷资本为依托,企业和外资投入为主体,社会资金和农民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格局;三是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产业开发的金融信贷服务,按照“政府扶持、企业运作、风险共担”的原则,探索建立农产品产业化建设贷款担保机制,拓宽投入渠道。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5-1 22:59 , Processed in 0.02844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