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夏晨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86475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终结富士康悲剧,给年轻人梦想空间(摘自环球时报)

已有 49556 次阅读2010-5-29 21:18 |个人分类:事件评述|系统分类:市场评论|

   “卢新”,这个已被百度百科收录的“词条”,代表的是一个生命在24岁嘎然而止的青年。在2009年富士康才艺大赛上,多才多艺的卢新因一曲罗大佑的《你的样子》而获得二等奖。“潇洒的你,将心事化进尘缘中;孤独的孩子,你是造物的恩宠”,但卢新没有潇洒地走下去,他带走了自己的心事,将悲伤留给了亲人,将遗憾留给了造物主。更可悲的是,悲剧还在上演,悲伤仍在继续。
  郭台铭的鞠躬道歉没能破解富士康“连环跳”的魔咒,他的一句“富士康会不会有下一例自杀,实在是没有把握”却是一语成谶:在他返回台湾后数小时,富士康出现了第“十二跳”。这些天来,舆论的关注将富士康推向了风口浪尖,媒体从不同角度分析这些年轻生命过早凋零的原因。有人指责富士康非人性化的企业管理模式;有人将悲剧归因于“维特效应”;有人分析80、90后新一代产业工人心理承受力不如父辈;有人反思沉重的社会压力给年轻人造成了不可承受之重;有人思考曾创造
中国奇迹的经济发展模式已到了转型的时刻。无论是指责还是反思,都传递出共同的信息:不希望悲剧再次发生。       
  整个社会在短时间内的集中关注本身就可以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但可惜的是这股力量没能化作驱散这些正处于花样年华的年轻人心中阴霾的暖流,没能阻止他们纵身一跃的冲动。从媒体的报道来看,富士康的管理模式人道与否是不是悲剧的主因见仁见智;将连环自杀归咎于学术意义上的“维特效应”本身也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思社会压力、经济发展模式虽然必要但显得太过宽泛、遥远。我们这个社会应该认真对待却长期忽视的是,这些80、90后年轻人是如何看待职场生态和社会万象的,他们内心世界与现实世界的错位对他们产生了多大的影响,造成了多大的困扰。
  科技尤其是信息科技的发展,让这些新一代的产业工人心中装满了整个社会,但社会却没有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与父辈们相比,这些年轻人大多都接受过更多的学校教育,有着更加独立的思考能力和意愿。在信息爆炸时代,他们有太多的渠道获取信息,勾勒自己心中的社会图景,无论这个属于小我的社会图景与现实社会本质上是否一致。中国的快速发展在物质上没有相对均衡地惠及所有社会群体,信息科技的发达却绝对公平地“惠及”了几乎所有人,让这些年轻人更容易看到和理解梦想中的生活到底什么样的,同时也让他们更切身地感受到梦想与现实的落差究竟有多大,这种认知上的错位很自然会导致挫折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发展一直落后于经济发展,我们所谈论的发展基本是经济发展的同义语,社会功能的建设长期滞后。在经济高速发展的30年里,资本的力量以摧枯拉朽的方式让社会呈现碎片化趋势,作为社会个体的人逐步沦为高速运转的经济机器上的单个零件。但另一方面,社会却没有承担起整合的功能,没有让经济链条上的社会个体回归为真正意义上具有喜怒哀乐的社会人。客观地说,我们不应该指责富士康厂房里流水线工作方式是多么单调乏味,每个职场人都能说出一大堆不满、抱怨的理由;但我们应该追问为什么企业员工没有实现从流水线上“螺丝钉”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变。

     我们应该反思的是,到底是年轻人的内心世界没能跟上社会前进的步伐,还是社会的转身没能跟上他们成长的脚步?与其指责经济发展模式,还不如思考我们这个社会有没有做好接纳新一代产业工人的准备,有没有给他们留出梦想空间。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6-17 17:15 , Processed in 0.03003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