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薛俊民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85642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乳业重建必须有持久战思想

已有 76562 次阅读2008-9-26 00:00 |个人分类:文章专辑|系统分类:市场评论

中国 乳业10年集聚的产业矛盾,我们不能想象能够在短期内解决,任何操之过急的做法又会使乳品企业走上又一轮弯路.

这几天一直白天在市场跑,和媒体\乳品企业\协会等沟通如何能够尽快走出目前的困境,那么目前的困境是什么呢?

一、消费者缺乏信心,消费需求下降带来了几个直接影响:

1、业绩下降,从市场反馈来看,一线上榜品牌业绩下降6成以上,二三线品牌业绩下降3成左右,估计除北京三元由于地位特殊,本来在北京市场份额占比20%左右,通过本次事件,可能会上升到50%左右,其他乳制品企业业绩增长都不可信。

2、企业各项成本均大幅度上升。不管是生产成本,还是营销成本,由于产业链全线失控,漏洞太多,在业绩不能提升时,所有被掩盖的问题都需要补“短”,费用已经无法控制。

3、刺激消费需求的杀手锏又重现市场。近几天,蒙牛、伊利等品牌产品又出现“一赠一,二赠一”等大力度促销。区域性及城市型乳品企业也在参与到疯狂促销行列,但是由于消费者信心远未建立,需求满足障碍未消除,行情并不看好,无人问津的情况居多。

二、“三聚氰胺”事件处理漏洞太多。事件处理过程,很多手段“矫枉过正”,又有一些处理程序不够严谨。

1、销售一线,问题牛奶批次前后牛奶均没有问题?蒙牛、伊利正在大力度促销的产品批次都是9月初到9月18日曝光前后,消费者对于检验批次前后的产品都没有问题表示严重质疑,还是那些产品,企业贴几张本产品已经经过检验,没有问题就能拉回消费者,有点不负责任,一厢情愿。

2、国家发布部分行业信息,明显脱离现实。9月26日晚国家监控的乳制品系列价格明显偏高,很离谱:250毫升袋装纯牛奶价格在1.8元?100毫升原味酸牛奶价格在1.3元?我在市场上还没有看到这样的价格,事实上,销售价格远低于这个水平,又是一个电话信息,而不是调查信息,还是这样的工作作风,老百姓不会放心。

3、“批批检验、批批合格”出厂,标准本来就应该是这样。但问题是,谁来检验?如何检验?很多省份质检部门缺乏设备,使企业产品几天出不了库,影响了销售工作正常流程。

4、“三聚氰胺”是巴尔干导火索,它不是问题的全部。很明显,质检部门甚至到了“唯三聚氰胺是问”的误区,其它问题同样不能轻视,消费者需要的是营养健康的产品,而不是不含某一种不能添加的东西,是所有的食品安全问题。

5、三聚氰胺都有谁在生产,都卖给了谁?那些地方的奶源都受到了污染,时间已经有多长了?信息透明将是相关部门能够更快堵住源头。

三、食品安全及产业链协调问题不是速决战,是“持久战”。

1、很少有哪个产业能像乳制品的奶源出现问题的影响巨大及长远。

我不同意很多专家拿“苏丹红与肯德基”,“大米与石蜡”,“火腿与敌敌畏”等等事件与本次事件作比较,给出很多的建议。这些建议对于乳制品奶源的“三聚氰胺”事件善后处理流程,价值并不大。由于消费者不可逆转需求部分,就是婴幼儿及中老年部分,进口品牌无一例外都选择了进口奶原料,或者自有控制奶源,这部分需求增长对于缓解奶源压力几乎不起作用。蒙牛伊利由于停产及产品积压,退换货等大伤元气,生产及销售恢复不到三成,大量的奶源根本无法消化。区域性及城市型乳品企业同样业绩下降,库存及加工能力有限,也不能为奶源问题解决分忧,能保证自己合同就不错了。更重要地是,国内目前奶制品加工成品过于单一,主要是奶粉和液体奶两种途径,产成品保质时间相对较短,国内需求在保质期内根本不可能消化,国际市场基本上不会有出路,企业深加工只会增加自己的风险。

2、政府目前强制性保护奶农利益的做法值得商榷,对企业来讲,不是负责任的做法,使企业背上很大的包袱,不可能把精力用到恢复消费者需求方面,恶性循环就此形成。

3、几年前,有很多人在讨论肯德基舍近求远,国内的土豆价格很便宜,他偏要不远万里进口。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只有一个,我们的土豆不但要符合人家的产品质量指标,而且生长环境可监控,由专业的供应商和物流服务商,能够及时满足人家的需求。对于此次奶源引起的行业危机,我们可能一方面需要检讨到底是监管的问题,还是企业道德的问题,还是恶性竞争造成的部分人利欲熏心问题?行业重建需要严谨的工作作风,需要认清形势,如何从中国整体的奶源水平上探讨问题很关键。

奶农不赚钱有很多原因:可能是奶牛品种问题?可能是奶源地生态问题?可能是饲养及管理水平问题?也可能是产能与需求脱节问题?而解决每一个问题都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为了解决某一个问题操之过急的手段都会继续伤害行业重生。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6-12 00:35 , Processed in 0.03130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