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叶茂中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85197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叶茂中谈营销—林彪与修辞学(转载自经济观察报)

热度 1已有 43394 次阅读2014-9-9 15:13 |系统分类:营销实战| 修辞学, 思想, 政治, 创造, 自然

启之/文

  林彪的女儿林豆豆有一篇文章《爸爸教我怎样学会写文章》,此文一度风行长城内外,大江南北。1968年的夏天,我从一份油印的传单上看到它,一口气读了好几遍,他用“电石火花”来比喻灵感,前面还用了一个“稍纵即逝”的形容词做定语,让我至今不忘。

  如果你把此文仔细读上三遍,相信你会对林彪的文章之道留下深刻印象。下面是此文的要点——

  一、林彪反对党八股,反对空洞无物:“不要写那些又臭又长,干干巴巴的文章,这种文章像机器造出来的一样,只有零度的感情,就会使人感到没有兴趣。……长而空不好,短而空也不好。”

  二、林彪主张有自己的风格。他认为,革命文学的风格“应当是充满革命激情的,非常正常化的,调子很高昂的。”

  三、林彪认为,文章是宣传教育的工具。他说,文章是为人民为政治为工农兵服务的,是为了“教育人、改造人的”。

   四、林彪重视灵感,并从写作中得到乐趣:“新鲜的比喻,思想的闪光,既所谓灵感,要抓住不放,要‘丝丝不断’,也就是使自己的思想像密集的雨丝一样,一 滴一滴连成线。深入了生活,思想的火花会不断地迸发出来,成为‘思想零件’。而好的思想,往往如同电光石火稍纵即逝。因此,必须抓住不放,使这些‘零件’ 逐渐装配起来,综合成为一个完整的东西,并使之逐步完善。写作也和其他工作一样,只要做有心人,就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得到最大的愉快。”

   五、林彪非常看重词汇的作用。他告诉女儿,“要留心学习各种各样的词汇……主要是好的词汇,才能使文章生动简练,有立体感,增强艺术性,给人以深刻的印 象,一篇文章没有一句好的语言,就等于一碗白开水。”他以苏州刺绣为例,启发女儿:“为什么(苏绣)那么漂亮呢?就是因为丝线的品种很多,听说有4800 多种,光红色的就有几十样。颜色的花样很多,所以绣出来的东西好看,逼真。写文章也是一样,词汇好比丝线,掌握词汇越多,就能运用自如,变化无穷,随手拈 来就能选出那些浓淡相宜的颜色,‘织成’最美好的作品。”同时,他还提醒林豆豆:“用词也要慎重选择,用得自然,用得得体。”“不要那些没有生命力的,已 经死去的陈词滥调,也不要故弄玄虚,堆砌词汇,在一篇文章里使用过多的词汇,会产生臃肿累赘,以词害义的毛病。”

  林彪教女儿写文章,其实来自于他自己对写作的心得体会。兹将林彪最爱的词汇,最擅长的修辞法,择要列如下。

  在副词之中,林彪最爱“最”。

  1960年,红旗发表他的长篇文章《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其中就有四个“最”——

   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毛泽东同志根据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用最坚定、最 彻底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和最巧妙、最灵活的斗争艺术,指挥全党和全国人民在曲折复杂的环境中,取得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胜利。

  六年以后,他将“最”的使用推向了新的高度:

  毛泽东思想是当代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顶峰,是最高最活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主席的书,是我们全军各项工作的最高指示,毛主席的话,水准最高,威信最高,威力最大,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

  毛主席是当代无产阶级最杰出的领袖,是最伟大的天才,有最高的革命责任感,最现实的革命精神。毛泽东思想经过长期革命斗争性的考验,是无产阶级最高的理论,是世界上无产阶级最高水准的著作,是我们有史以来最高水准的著作。

  他教育女儿:“用词也要慎重选择,用得自然,用得得体。”显然“最”是林彪慎重选择的结果。在他看来,他对这个词的运用,自然而得体。

  这一自然而得体的“最”,在两年后得到了进一步升华,1968年10月20日,在八届十二中全会上,林彪以文化大革命“成绩最大最大最大,损失最小最小最小”一语,将“最”的用法放到了史无前例且登峰造极的位置上,从而赢得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在形容词之中,新、一定、真正、一切、必须、全面、永远等是他的最爱。

  新局面/新形势/新的水平/新的阶段……

  一定要按照毛主席的教导/一定要掌握这个斗争的大方向/一定要比过去举得更高/一定要进一步抓紧……

  军队一定要真正成为毛泽东思想的大学校/把毛泽东思想真正学到手/真正掌握起来/……

  冲破一切阻力/正在荡涤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一切污泥浊水/毛泽东思想是全党、全军和全国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坚持在一切工作中用毛泽东思想挂帅……

   林彪在修辞学方面,还有一个重要特点——他创造了不少“闪光的语言”,“活学活用,学用结合,急用先学,立竿见影,在‘用’字上狠下功夫。”“读毛主席 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对毛主席的话,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

  林彪教育女儿:“不要那些没有生命力的,已经死去的陈词滥调,也不要故弄玄虚,堆砌词汇。”“一篇文章没有一句好的语言,就等于一碗白开水。”

   显而易见,这些语言,在林彪看来,是有生命力的,是好的语言。它们也确实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连毛泽东本人也铭心刻骨,“什么一句顶一万句,连半句也 不顶。”毛的牢骚从另一方面,说明这句话之深入人心。林彪的这些惊人之语很快成了大众传媒的宠儿,在他还没有出事之前,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迅速地成为那 个时代的惯用语。

   林彪还将修辞法中的“引用”格推向了全国各地。他要求解放军报登载毛主席语录,他要求全军上下大学毛语录,他为毛语录撰写再版前言,他在讲话中文章里大 力鼓吹对语录要句句熟读、句句照办。在他的推动下,引用语录迅速成为现代汉语的一大景观,以至到了不引用语录,就不能讲话,不会作文的地步。

  林彪虽然反对八股,反对空洞无物,但当引用语录成了作文的规矩之后,无论什么文章都变成了八股,除了空洞无物之外,别无它物。

  语言风格是文风的重要标志,林彪通过对副词和形容词的独出心裁的使用,通过对引用格的大力鼓吹,创造了一种文风,这种文风一方面“充满革命激情的,非常正常化的,调子很高昂的。”另一方面,是公式化的,空洞浮夸的,更重要的是阿谀谄媚的。

   江青白日里,为革命样板戏奔忙;夜深时,以看好莱坞电影为消遣。两种对立的审美观——嘉宝的自然本色与样板戏的矫情造作在她身上无冲突地相处。同样的两 面性出现在林彪身上,一方面,他反对文章的空洞无物,另一方面,他又是这种文风的制造者和推崇者。这种两面人,恐怕不止林、江二人;这种两面性格之形成, 恐怕与政治文化环境有关。

   一波又一波的政治运动,培养了一个政治上极左,思想上激进,行动上投机的社会集团,并且不断地召唤这一集团参与政治生活。江青、林彪是这一集团的上层代 表,他们的下面是大批怀抱着乌托邦理想的“革命群众”。文化大革命将这一集团的上下两层结合成一个共同体,呼唤他们创造一种崭新的政治生活。像法国大革命 一样,新的政治条件同样要求一种新的政治语言,这个共同体也需要一套词汇和修辞来表达他们的理念和诉求。



以上文章转载至叶茂中营销策划机构官网:www.yemaozhong.com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老王的营销观号 2020-7-25 19:26
也就是这些遣词造句和排比,捏造出了革命的最高理想,让抱持崇高的革命理想的革命群众在这场被制造的极度狂欢中残暴的吞噬了整个社会数十年。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5-2 22:21 , Processed in 0.03474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