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叶茂中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85197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叶茂中谈营销-猜猜我是谁

热度 1已有 59959 次阅读2014-3-31 17:36 |个人分类:文章专辑|系统分类:营销实战| 营销, 叶茂中

人类对于沟通的要求,总是不能被满足的。

 

手机的出现打破了空间上的距离,使得两个个体无论此时身处何地,都可以无障碍的同一时间沟通。可是手机只满足了单对单的信息联系需求,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人们急切的把自己真切的与这个社会联系起来,成为真正的社会动物。于是社交网络的概念随机出现,从最早的Chinaren,再到开心网人人网,都是人类社交需求的产物。而这种社交要求的爆发,则诞生了Twitter,以及微博。

 

而新浪微博(当然,现在已经改名为微博了)在走过了三年的快速增长后也碰到了自己的问题:其独特的评论与转发不平级的设置,类似新浪博客围绕名人进行推广的方式,系统的逐渐臃肿和复杂,都使其活跃热度逐渐下降,让微博的社交网络身份慢慢褪色,反而成为了一个独特的媒体形式。

 

然后就是微信的天下了。有人总结的好:国事微博,家事微信。凭借直接通讯录入口的方式,微信毫无疑问抢占了你的“真实”社交资源,而讨论群、朋友圈、游戏,一次次更新更是牢牢占据了移动端的社交位置,无人可动摇。

 

足够了吧?

 

微信看起来已经是个终极工具了,点对点可以文字可以语音,有群保证多人沟通,朋友圈人人刷的开心,公众号把新闻和各种服务一网打尽,现在还绑上了银行卡和大众点评网,无所不能,无所不包。

 

当然,水满则溢,夸奖之后一定后面会接一个但是或者然而:

 

没错,微信很强大,用户数可怕。但正是由于其的过于普及,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信息过载和混乱。打个比方,现在随便出席个什么会议,和周围人寒暄几句接下来多半都会冒句“你给我扫一下?”看看,连手机号都省略了。此时微信主打的强关系链带来的真实社交体验,随着熟人关系被打破陌生人关系的强行介入,不免打了一个大大的折扣。随即就是朋友圈的彻底口水化和崩溃,无可否认的是,在朋友圈发展初期,其的确做到了真正的熟人社交,其用户主动的互动和交流体验也极佳,从微信独特的“半强制性的发表内容必须附加照片规则”也不难看出,微信希望打造一个真正的生活圈。而现在的朋友圈已经变成了什么样呢?

 

“同志们,现在走过来的是微信方阵,看他们左手手机,右手充电器;身后背着一锅心灵鸡汤,胸前挂着佛经和养生秘方,自吟着励志经典和情感小句;他们倾身侧脸嘟嘴瞪眼,45度俯拍着健步走过主席台。首长问:‘同志们好,同志们刷新朋友圈了吗?’微信方阵响亮地回答:“首长好,天安门wifi密码是多少?’”

 

“现在微信的朋友圈里面各种职场定律成功必备、各种情感领悟心灵鸡汤、各种佛经祈文符咒灵童、各种分享链接求赞点名、各种转发N次好运降临、各种乔布斯柏拉图语录以及各种流行段子……知道的人明白那是微信朋友圈,不知道的还以为那是新浪微博呢,尼玛,朋友圈算是彻底被毁啦!”

 

而即使是原创内容,即使是别人真实的生活感悟和记录,可一个陌生人的生活,跟你又有半毛钱关系?

 

泛滥的社交信息,也并不见得是件体贴的事。正如人的日常生活,也有公众和私密之分,上班时面对几人的会议几十人的会议上百上千人的会议,可是下班时只想书房台灯下泡杯咖啡找本闲书安静的休息一会儿;白天里充斥了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大脑飞速运转不可懈怠的假面人,晚上也可能希望能找个角落看天花板发发呆。

 

这是一个正确的推论,于是,就出现了一些奇特的做减法的社交工具。

 

这款APP叫做“秘密”,其卖点很清晰,就是“熟人间的秘密社交”。。在秘密这个社交网络中,所有人都可以匿名发布或者评论一个图文相辅的帖子,这和树洞没什么区别,不同的是,只有你的通讯录好友发布的帖子才会出现在你的信息流中,除非你的好友对其他帖子点了赞,这个帖子才会被你看到,有些类似转发的机制。

 

而秘密的创意来源,则不出意外的来自大洋彼岸,匿名社交APPSecret”上线不到两个月已经拿到了1000万美元的融资数额。

 

这让人不得不想起微博的“偷偷关注”设置。如果说偷偷关注满足的某人对某人定向的偷窥欲的话,那秘密则会让人激起无限的熊熊八卦之火。比起树洞那种持续性不强的论坛性平台,熟人(但是不知道是谁)之间的劲爆猛料则更能维持人的兴趣。秘密的创始人林承仁之前在觉得像这类熟人间的匿名社交在国内会有更大的市场,因为国人更喜欢含蓄的表达观点,有啥话都不太愿意当面明说。

 

不得不说这是个很奇特的创意,面对的日常的各种压力,首先找个出口发泄下的确很有必要,其次人类碰到八卦却没法到处说时候,郁闷指数会成倍增长。

 

但在真实的前景却得打上个问号,会不会碰到这样的状况,所有人都看别人的八卦猛料看的津津有味(即使不知道是张三还是李四)。可自己参与进去让别人猜测的热情又有多少?或者说比起这种比较私密的事来,懒惰中国的用户更喜欢简单做个点赞狂魔?

 

太多国外的神级应用,做成中国版都有水土不服的现象,所以也只能秘密这款闷骚而又带点刺激的另类社交工具好运了。

 

 

以上文章转载至叶茂中营销策划机构官网:www.yemaozhong.com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老王的营销观号 2020-6-28 23:46
微信从IM社交一步步到达信息流“帝国”,甚至替代了百度的搜索功能和论坛的专题功能,典型的由点到面的发展过程,一步一脚印,扎扎实实,实难撼动。可一旦成为“帝国”,权利天平必然由用户向官方倾斜,其发展的行为轨迹发生扭曲也就成为了必然。不过,只要保证用户的核心价值不变,倒也无可厚非,毕竟用户对一些已经习以为常的事物的容错率比想象中要高。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6-1 18:45 , Processed in 0.02964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