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叶茂中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85197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叶茂中谈营销——煎饼煎饼!

热度 4已有 88938 次阅读2013-9-26 15:45 |个人分类:文章专辑|系统分类:营销实战| 价格优惠, 煎饼, 便宜, 餐馆, 产品

一说到煎饼,想必大家都吃过,也很熟悉,它与豆浆、油条、馒头等产品一样,都是拥有广泛群众基础并且价格优惠的产品。平均每顿在3-5元左右,比周边的餐馆要便宜很多,非常百姓化。

 

最近在北京就有一家很火的煎饼店——黄太吉。它位处于北京市建外SOHO西区10号楼一层,主要消费群体是附近的白领一族。店内只有15平方米,16个座位(原先13个,后增加3个),新浪微博粉丝约25000个,开店不到一年,收入就实现500万进账,被风投估价4000万元人民币。

 

 

 

大家会很好奇,这么一个平民,甚至可以用“土气”来形容的煎饼是如何被搬上台面,做成一个品牌的。

 

在分析黄太吉之前,不得不提先前我们服务过的中式快餐案例——真功夫。

 

真功夫与黄太吉有个共同点,在品牌定位时,都是以肯德基麦当劳作为敌人或榜样。

 

在我们策划真功夫的时候,我们洞察到了健康快餐之间的冲突,人们想要快捷,方便的享受美食,但也想享受的健康,享受的没有负担——而肯德基和麦当劳的油炸食物,与消费者渴望吃的健康,吃的安心的理念,日渐冲突。因此,我们砍掉了真功夫所有的油炸食物,将产品线重新进行规划,并且迅速确立了中式的、蒸的、营养的品牌核心价值。

 

而黄太吉则是借鉴了肯德基麦当劳的食品形态:简单,快捷,千变万化,不仅容易拓展口味且又能规范标准化。而中餐难以掌握每道菜的火候和口味。在洞察到这点后,黄太吉中西合璧,着手打造“中国式汉堡”——煎饼果子。

 

我们再来看另一个曾经风靡一时,如今已成过眼云烟的失败案例——掉渣儿烧饼。

 

作为土家烧饼家族中一员,掉渣儿烧饼曾经被喻为“中国式比萨”,它在05年初横扫了全国包括北京、上海等各大城市的大街小巷,但在一年后,它风光不再,全线夭折,几乎在一夜之间消失。

 

今天拿出来重提,是因为它和黄太吉有很多的对比性,可以大家一个借鉴。

 

先说说产品线。

 

“一种拳法打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在讲求个性化的年代,连肯德基、麦当劳都需要常变常新,更何况是初出茅庐的小品牌。

 

一小团面、些许碎肉、一些葱花就构成了一张掉渣儿烧饼,售价2元,香味扑鼻,在刚出市场时确实令人有新鲜之感。但是,掉渣儿烧饼是以特许加盟连锁方式在经营,是店内唯一销售的产品。

 

但对于消费者来说,单纯去吃一张干硬的烧饼是不够的,他们还需要去搭配豆浆、牛奶或是其他饮料,但掉渣儿烧饼不提供。显然,任何一个品牌如果单纯凭借一个产品就一劳永逸是不可能的。

 

 

 

再看看黄太吉,只要研究过黄太吉的菜单,就发现它卖的不仅仅是煎饼。它还卖豆浆、油条、豆腐脑、自家秘制肉、五花肉卷、风味卷饼、卤汁、凉面、麻辣个烫、盖世苏泊汤、莲藕猪骨汤、南瓜羹等等,可以说酸的、甜的、苦的、辣的产品它家都有了。

 

 

 

黄太吉的主打产品——是由煎饼、豆浆、油条、豆腐脑组合成的“老四样”,也是消费者点单率最高的产品组合。而相较于外面3-4元的煎饼,黄太吉煎饼走的可是高端路线,售价在9.5-15元之间。最重要的是找到煎饼果子的产品尖叫点:坚持用无明矾现炸油条做馅。

 

 

 

而在产品研发上,除了通过在公关活动和广告诉求产品功能、口味特色的基础上,黄太吉也一直适时推出升级换代的产品或者衍生其他品种的新品,以满足更多人不同的口味。

 

比如推出四川风味的“麻辣个烫”和四川凉面;开发女孩子爱吃的甜品如南瓜羹和紫薯芋头泥;限量定时供应秘制猪蹄,满足爱吃肉食的吃客;还有东北卷饼等等。 产品系列的多样化,让黄太吉快速拉开与竞争对手和模仿者的距离,从而以产品为基础形成产品和品牌的差异化。

 

另外,由于烧饼自身的劣势,让它只能局限定位于早餐。而黄太吉产品的多元化,让它可以从早卖到晚,让人们频繁光顾。它将营业时间定为早上7点到夜里2点半,推出夜间同步外卖活动,并打出海报“夜的黑,我们懂”。全面满足了消费者“一站式”消费。

 

我们暂且不论黄太吉的产品口味是否有什么过人之处。我们谈谈它的经营模式。

 

不管是烧饼还是煎饼,都属于技术含量、门槛很低的产品,这样的产品很容易引起跟风模仿。所以,黄太吉从一开始就走起了跟真功夫一样的价值成长路线——只直营,不加盟,这在某种程度上对品质的把控起到了一定的管理和监督,也让品牌越走越长久。

 

另外,黄太吉在传播上也是非常值得一提。

 

作为传统行业,黄太吉的创始人并没有采用传统方式去传播自己的品牌,也因为创始人是互联网出身,深知互联网的最显著优势就在于用户体验。

 

除此之外,还几乎利用了所有社会化媒体平台营销,不止微博、大众点评,还有即时通讯工具,如微信、陌陌,通过这些途径来订餐和推送促销信息。

 

 

 

下面是我们搜索到的一些资料。

 

Ø 注重用户反馈。比如推出的“金榜蹄名”,坚持做试吃3-5天,根据食客反馈来调整口味,再正式推出。而推出时结合类似网络赢家的手段,限量限时、提前预订,这是很知名的“饥饿营销”方式,但很少有人会在快餐店上使用饥饿营销,这是典型的互联网营销模式。

 

Ø 利用微信、微博等媒体来制造营销爆点:“开奔驰送煎饼外卖”;

 

Ø 卖萌、要好玩、制造分享内容,比如:店面广告语“所有汉堡、比萨都是纸老虎!”“在这里,吃煎饼,喝豆腐脑思考人生。”“端午节不啃不快乐”的猪蹄广告,“爸气十足”“父亲节带老爸来送煎饼”等等;

 

Ø 。。。。。。

 

从这些可以看出,好玩、具有话题性,与消费者之间存在积极紧密的互动是黄太吉传播最大特点,也是成功的关键。

 

我们应该要意识到,在现下这个媒体时代,好玩才是最重要的。在品牌传播过程中,要让消费者感知到,谁更好玩,谁更屌丝,谁更接地气,谁就自然受到追捧。

 

所以说,品牌塑造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关键是品牌内涵的构建,没有品牌内涵去支撑,任何一个品牌都很难走的下去。

   

以上文章转载至叶茂中营销策划机构官网:www.yemaozhong.com


路过

鸡蛋
3

鲜花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老王的营销观号 2020-6-21 17:27
黄太吉、雕爷、伏牛堂、西少爷,一帮广告营销人、IT从业者、应届毕业生……理想主义者,在“互联网+”的包装下,这些异业者以蛮横姿态杀入传统餐饮业,通过打造爆款单品,策划事件营销(现在看来近乎自嗨型)达到了病毒式传播的目的,轻松拿下上亿估值,一时得意,成为创业神话。但最后无不是败走在产品力上,”难吃还贵“的口诛笔伐从未断过。即便黄太吉从意识到到转陀变向反应够快,但因营销的惯性思维使然使得其无法在品类和产品上深入沉淀,高估自我实力,用户体验管理缺失,最后不得不走上崩盘之路。再次证明经营的第一性原理不来自嘘头和情怀(尤其餐饮业),二者充其量是品牌附加值的加分项。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6-14 12:43 , Processed in 0.03041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