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姚永斌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85003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建设新农村的难点与对策

已有 54564 次阅读2008-10-13 09:48 |个人分类:文章专辑|系统分类:营销实战

建设新农村的难点与对策

梁湘国姚永斌

目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正在全国兴起,各地比学赶超、竞相发展,整个农村正在发生着越来越深刻、越来越令人惊喜地变化,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这种发展和变化还不够平衡,在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上我们还面临很多问题和困难。这些问题和困难概括起来讲就是“四难”:

1、认识难统一。尽管很多地方都作了大量的宣传发动工作,但目前,仍有不少人,包括相当一部分党员、干部在内,对新农村建设的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存在误解、曲解新农村建设的现象。比如,有的农民朴素地认为,新农村建设就是政府划地贴钱给农民砌新房;有的农民片面地认为,新农村建设是上级党委政府的事、是干部们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有的乡村干部虽对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有所了解,但一问起如何结合实际推进工作时就说不出个一二三,多倾向于等上面布置、听上面安排。

2、主体难保证。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受益者,理应起主体作用、关键作用,但目前,农民的主体作用发挥的还不够明显。现在,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在外务工经商,除农忙时节外,大部分人平时很少回家,有的即使住在家中也是早出晚归,留在家中的大多是老人与小孩。在此情况下,新农村建设就面临一个重要且不可回避的问题,新农村建设靠谁来建?靠留下来的老人和小孩?这显然不现实。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不仅在数量上不足,而且在质量上也有待提高。从总体上看,目前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不是很高,尽管很多人在外务工经商,但大多是在工厂里从事粗重的体力或简单的手工活,收入与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相比差距较大。

3、资金难筹集。目前,村级经济普遍较为薄弱,很多村无资源、无房屋、无企业,资金主要来自上级的转移支付,维持正常工作都困难重重,更何谈搞新农村建设。虽然有时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从群众那里也能筹集到一部分钱,但相对于动辄数十万、上百万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些钱也只能是杯水车薪。有心干事、无钱办事的现象比较突出。

4、 措施难配套。新农村建设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供遵循,也正因为如此,很多地方在实践中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并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很多干部群众对不少问题仍感到困惑,有的呼吁上级能及时就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出台相关措施进行规范和完善。比如,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征地补偿费和建房补贴费是群众较为关心的两个问题,但很多地方对此并无规范规定和标准,致使群众疑心重重,踌躇观望。再比如,村“两委”是带领广大群众进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的宣传者、组织者和推动者,因此,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至关重要。但目前,村干部无论是经济待遇还是政治待遇都较低,缺乏一套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在此情况下,村级岗位的吸引力就不强,不少村组干部感到工作没劲头、没奔头,胡差、应付现象较为普遍。

针对以上实际困难与问题,笔者认为要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应当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要以提高农民素质为重点,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没有主体的觉醒和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新农村建设。为此,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把农民的素质提升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多管齐下,多措并举。一是要深入宣传发动,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农民群众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可以以广播、电视或公开栏、宣传牌等为媒介,向广大农民描绘新农村的美好前景,讲清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和指导原则,做到家喻户晓、入脑入心。对于党员和干部则应有更高一点要求,可通过理论学习、专家辅导、外出参观等形式,努力使他们对新农村建设有个全面的理解,使他们认识到自己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参与者,更是组织者和带头人。二是要强化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素质。要抓住“双培双带”先锋工程、“阳光工程”等实施的良好契机,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力度;切实增加科技下乡的次数,通过组建农业科技讲师团、开通科技110热线等形式,把先进的农业技术和适用信息及时送到农民手中,大力提高农民的种田技能和致富本领。三是要创新活动载体,不断提高农民的文明素养。要以村级活动场所,党员电教中心户等为阵地,以争创“科技示范户”、“五好家庭户”等为载体,经常性地组织群众开展有益的文体活动,让农民群众在喜闻乐见的创建活动中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2、 要以改善物质基础为重点,做好资源整合利用工作。必要的财力、物力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物质保障,但当前,村级集体经济普遍薄弱,“无钱办事”问题较为突出,为此,就必须一面大力发展生产,壮大经济,一面大力整合资源,调动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来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一是要整合利用好自然资源。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从村情民意出发,选准一条发展经济的好路子,确定一个强村富民的主导产业,宜林则林、宜水则水、宜粮则粮。二是要整合利用好社会资源。首先,要吃透用活政策,近年来,国家为解决“三农”问题,确定了“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这些都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法宝”,各地各级政府也相应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措施,对此,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和广大干部有必要吃透这些政策措施,努力把各项惠农政策用足用活。其次,要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积极动员农民投工投劳、筹资出力。再次,要积极引导企业及能人大户等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以减轻政府和农民的压力。积极探索乡(镇)村、企(业)村、机(关)村、站(所)村等多种形式的结对共建模式,充分利用资源,实现共同发展。

3、要以服务“三农”、促进发展为重点,做好新农村建设相关机制的配套完善工作。制度建设带有长期性和根本性作用,新农村建设要获得充足而持久的推动力,必须加强制度建设。一是要建立健全公共财政对“三农”工作的投入机制。政府要逐步把由农民和村集体承担的公共事业承担过来,减轻农民和村级组织的压力,不断扩大公共财政在农村的覆盖面。二是要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帮扶机制。要在资金投入、税费征收等方面向农民倾斜,鼓励农民走向市场,自主创业。三是要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要在教育、医疗及日常生活等方面给农民以保障。要安排好失地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做到标准合理、程序透明、兑现及时。另外,对在新农村建设中表现积极的组织或个人要给予适当奖励。比如,主动响应号召到规划区建房的农户,应给予其一定的补贴或奖励,以发挥其示范作用。同时,要适度提高村干部待遇,充分发挥好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和组织引导作用。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5-4 20:38 , Processed in 0.03089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