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黄泰元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84425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黄泰元:中国农产品的生与死(二)

已有 77885 次阅读2009-7-2 23:47 |个人分类:文章专辑|系统分类:营销实战|

----农产品营销的八个误区

 

文/百年智集团董事长 黄泰元

作者网站:www.bbmc100.com 

交流电话:13601247566

 

限制农产品品牌形成的两个因素

 

很多人张口闭口国人品牌意识淡薄,似乎他们都甘心赚取微薄的利润,而甘心放弃追求更高的品牌附加值。事实是这样的吗?根据我跟一些中小企业主的接触,他们都认识到品牌的重要,他们都想建设自己的品牌,但最终成功者凤毛麟角。这其中,除了技术因素,还有经济环境中客观的限制因素。

 

限制因素之一:农产品的共享性与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分散。

农产品品牌是一种公共产品,而农产品品牌开发、管理、收益往往不是同一主体,名牌农产品带来的经济效益其受益者不仅仅是单个生产者,而是整个农产品生产者群体。

根据博弈理论,单个生产者就会在做与不做品牌时产生两难的困境。如果假设大家都不做品牌的话,那么他们都可以维持较低的利润即(1,1),如果两个生产者一起来做的话,就可以做好并维护好这个品牌,由此,这两个生产者都可以获得较高的利润即(10,10)。

但如果其中一个人在做品牌,而另一个人则分享他的收益而不付出做品牌所付出的一系列成本,那么,就会在生产成本上具有巨大优势,从而会在价格竞争中取胜,原来为品牌付出成本的生产者却被市场淘汰,显然没有哪个理性的生产者愿意干这种利人害己的事情。那么最后的结果就是都不做品牌。

 

限制因素之二:农产品市场竞争行为不规范。

农民作为市场主体,往往受自身眼前利益的驱使,在竞争行为上带有较大不规范性。在市场行情好时,互相抬价;市场行情低迷时,互相压价。
    特别是个体、小规模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更是无秩序和缺乏管理。有的以次充好,自砸牌子,甚至不惜假冒别人的品牌。
    例如,浙江真正的“龙井”还在枝头,而市场上的假“龙井”茶却在热销,反而把大量真“龙井”茶挤出市场。

 

农产品营销的八个误区

现在,农产品丰年有余,买方市场已经形成,农产品的优势正在由以前的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然而,为什么有的农产品可以登饭店入超市,甚至能够拓展海外市场;有的却只能流落街边小摊,甚至无人问津?还有一些农产品轰动一时,很快销声匿迹,风光不再。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当前我国农产品的品牌运作管理存在诸多误区。

误区一:初级农产品不需要品牌

不少人认为,只有进入工厂经过生产工艺加工后的产品才是真正的“商品”,才配有品牌。而在田间地头的产品就没有那么多的要求,如果谁买个土豆还要看品牌就会成为人们嘲笑或议论的话题。

从国内市场来说,长期以来,“重数量轻质量”的经营意识根深蒂固,特别是一些小零售店内的农产品,基本都是从传统手工作坊制造出来的,根本没有什么质量和技术要求,只注意蔬菜、水果等产品的新鲜度,很少去对品牌有什么特殊的注意。这些都已经在无形之中影响到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实力。

误区二:农产品不需要做广告

很多生产者认为农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用品,需要了就去买了,人们不需要的话做再多广告也没有用。这样造成品牌宣传力度不够,宣传手段单一落后,尚未有意识地利用媒体广告、公关宣传等来全方位塑造品牌形象。品牌的知名度极低,没有与客户建立良好和稳固的联系,更谈不上树立名牌优秀企业形象和利用名牌获取丰厚的利益回报。

误区三:农产品没法做到差异化

农产品同质化程度非常高,要想给消费者一个接受您品牌和产品的理由,让消费者能轻易区别,最有效区别的方法就是“差异化”。“差异化”的核心价值就是在提炼出其中的“异”,形成自己产品和品牌的个性,并将它转换成攻击对手的一把利器,让消费者一下就能记住您,让您在同业竞争者中“异”军突起。

农产品营销往往差异化不足,“跟风”效应很大程度上导致了重复性竞争。其实,农产品可以从很多方面实现差异化,譬如从产地、风味、质地、口感、健康价值等。
    这些差异是消费者无法用肉眼识别的,消费者也不可能在购买之前都亲口尝一尝。所以,消费者就需要有容易识别的标志,这一标志只能是品牌。

误区四:农产品注册不注册商标无所谓

受传统观念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和基层干部品牌意识淡薄,忽视品牌的创立,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大多数没有标识,在促销和宣传过程中只是一味地打价格战,而忽视了对该农产品品牌的经营和投入,每当该农产品打开市场,准备注册商标做大做强时,才发觉该商标已被人抢先注册了。

误区五:农产品的名字越土越好

任何一种品牌,总是先从命名开始,起个好的品牌名称,就成功了一半。检视国内众多农产品的命名,发现它们都存在着很强的随意性、片面性和地域性,命名俗气,缺乏文化品位。
    也有一些产品命名没有经过科学研究,贪图方便,讲究好听而不易记。这些都损害了品牌价值,不利于品牌推广。

误区六:包装极端化——过于讲究或过于粗糙

包装是品牌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品牌的直接载体和外化表现。一个好的包装不仅有助于生产者储存和运输,更有助于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促进购买,并用作识别与竞品区别的标志。

然而,综观目前我国农产品的包装却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要么包装设计过于讲究,要么过于粗糙。某些产品的包装设计过于讲究、过分夸大,给消费者一种华而不实的感觉。
另一种表现是包装过于粗糙,没有美感,没有视觉冲击力,难以建立鲜明的品牌形象。


误区七:缺乏系统、科学的广告战略

许多农产品品牌缺乏系统、科学的广告战略。有的广告缺乏可持续性,难以形成持续的促销效果。有的广告形式与定位不符。
    许多具有绿色产品认证标志的产品,目标市场主要是城市中高收入者,但其广告宣传却往往是墙体,大大降低了产品的形象,抑制了目标对象的购买积极性。有的缺乏媒体整合,重视硬性广告,忽视软性广告,浪费了大量的广告预算。

误区八:终端只讲促销,不关心品牌建设

搞好农产品销售渠道建设,加强对销售渠道的开辟和管理,形成一个通畅的、高效的销售网络,消除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分离,为消费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消费平台,是农产品推广的重要工作,也是农产品品牌创建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

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城市一般都是集贸市场和连锁超市;农村则是生产基地、路边零售、集贸市场、集会销售等。长期以来,这些农产品的终端销售人员往往只负责把产品交于经销商或消费者,他们由于缺乏销售、产品、管理和营销方面的相关培训,致使其工作效率、服务态度、卫生习惯、销售技巧等差强人意,从而导致产品品牌的形象受损,效益下降。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马剑冰 2009-9-4 11:46
好文章!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6-2 06:30 , Processed in 0.02826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