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李政权 https://www.cmmo.cn/?84311 [收藏] [复制] [RSS] 推动合作企业成长与中国营销进步

日志

基药新政下的阳谋

已有 46423 次阅读2013-3-5 10:17 |系统分类:营销实战| 李政权, 基药, 新医改, 医药营销

基药新政下的阳谋

基药新政下的变化、趋势及药企应对(1):新政阳谋

/李政权

 

基本药物制度建设是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程中的一项核心,但是数年以来,基药制度一直推行缓慢,基层也非常混乱,直到2009818日基药制度实施方案的正式发布、推行,才开始有所加快。截止20102月底,有28个省份完成了30%的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药制度的任务,在整个2010年,这一目标是60%


如今,2010年即将过去,60%的目标实现了嘛?基药销售额与医改设想中的70%的占比又有多远?各级医院的基药品种数达标率、药费占比达标率又是多少?除了相关省份传出一些零星的数据外,我们还很难一窥全貌。


307
种基药目录以及地方数目不一的增补品种,一品一规、一品双规、一品多规,双十限制等林林总总的用药限制……总有些信息,让人对基药制度的推行成效担心,而坊间也充斥着基药政策可能出现重大调整的传闻。


2010119,《关于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的出笼,应证了这种担心与传闻。


  
基药新政的阳谋

由工信部、卫生部、国家药监局三部门联合发布的《意见》明确提出了两组数字目标:一是医药百强企业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销售收入的50%以上;二是基本药物主要品种销量居前20位企业所占市场份额应达到80%以上。前者传达出了规模化、集约化的未来主导方向信息,后者给人的感觉就是延续规模化、集约化思路下的定点生产,加快基药制度的推进步骤。除了这些之外,我们又是否能从中研读到更多足以改变行业现状及未来市场走势的信息呢?


就笔者看来,以下三点已经昭然若现。


一、大药企、大流通、大医院的市场治理格局已成。
规模小,成本高;环节多,加价体系冗长;各环节散而乱,治理难度大;相对享有更多单独定价权的外企竞争能力低等问题,一直是影响中国医药卫生制度改革的重要障碍。要解决这些问题,要让市场治理变得相对容易,以为主导规划未来引导行业,相对易于实现。


是故,广东、河南、江西、山东等众多省份的医院托管化、医院集团化风起云涌,大医院格局愈发明显;通过GSP认证,类一省两地招标配送机制及两票制等推手的实施,医药商业百强企业的销售占比已经达到流通行业的50%以上,大流通格局也已经初具雏形。医院终端及商业中间环节都已经走到了集约化发展的路子上,而作为上游的药企,则在整个医疗产业链上处于集约化滞后的位置。


事实上,前几年的GMP认证以及相关措施已经让超过2000家的药企关停并转,但直到2009年年末,全国仍有4700家药企,而其中的3200家都在生产与供给基药品种,行业集中度提升速度慢、提升力度不够的特征依然明显。


根据南方所近几年的数据显示,前4年的行业集中度一直在以年均2.5%左右的速度爬升,时今才来到42%左右。招标制的实施,基药主要品种的类定点生产,必然再让一大批要企倒下。


二、求同存异,整合与规范招标行为。
自招标制逐渐推行开以来,那些先行实施的省市可谓百花齐放,各竞风流。但是,其间存在的几大问题却让人非常诟病。


一是地方规则差异过大。如有的地方搞打分有的地方不打分;有的地方是一品一规一厂,有的地方是一品双规多厂;有的地方是质量、专利、价格等综合考虑,有的地方则是主要考虑价格;有的地方是一省两地,有的地方则是10省一地(配送)……地方差异性规则太多,搞得广大药企难以适从。


二是招标制对药品价格的降低有重大的利好,但是如果低于了药企的成本及盈亏平衡点,政府就是在以牺牲广大药企的生死利益来完成本该政府承担的民生义务。在安徽、河南、江西等地,就低不就高、谁价格低谁就中标的招标现象已经是愈演愈烈,这挽救了不少以低价换市场换销量的中小企业,却将不少需要考虑成本及全国价格一盘棋的优质生产企业挡在了门外。


《意见》的出台,明确了做大百强药企提高行业集中度,以及基药主要品种前20强药企类定点生产的目标或者说要求,显然会有利于推动全国各省份招投标乱象的规范。因为要提高行业及基药的集中度,就必须增加大型企业的中标率,招投标措施就必须发生一些改变,其政策就必须向大企业进一步偏斜。但是,这显然会反过来增加招投标政策波动的可能性。


三、通过行政政策引导、推动国内药企的兼并重组,扶优助强。
2010年,中国医药工业总产值有望达到12000亿,以近年20%左右的增长率来看,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在2015年将可能超过30000亿。5年以后,百强药企50%的行业集中度如果达成,就意味着,中国医药行业将会出现平均产值在150亿元左右的一个100亿级药企群落。


再以医改设想中要求基药销售额应占药品销售总额70%以上的目标来看,即使国内药品市场总盘子维持在10000亿左右不变,要达到80%市场份额的前20强基药企业,必须得争取到5600亿以上的基药市场,如果该目标得以实现,就意味着中国市场将会出现上10家销售额在300亿元上下的超大型药企。

但现实的问题是,2009年,排名第一的哈药集团的销售额还只有130亿,排名第二的石药集团销售额也刚过百亿,它们连日后的平均值都没有达到。显然,要在今后的5年中实现上述目标,目前的大型药企不但需要得到招投标等政策倾斜,更需要在跨区域的兼并重组上获得支持。


不得不说的是,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中的企业正在招投标阵痛及史无前例的重大利好中,痛并快乐着。它们如何制定未来的5年战略及推进计划,将会对中国药品行业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作者现系联纵智达营销研究院执行院长)。

欢迎微博交流看法:搜狐@李政权1 新浪@李政权

欢迎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联纵智达官方微博 @新浪http://e.weibo.com/wisesale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6-9 21:30 , Processed in 0.02821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