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于斐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84255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没有洞察市场的营销力,你的产品不值钱!(二)

已有 6879 次阅读2020-6-29 21:16 |个人分类:品牌营销|系统分类:营销实战| 企业, 市场, 洞察, 营销, 策略

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    于斐

 

 

品牌营销就是心智营销!

企业竞争的重心已由市场转移至用户心智,经济权力也就由渠道转移至用户,谁能获取用户心智的力量,谁就能摆脱渠道商的控制而握有经济链中的主导权力

如今,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变高、变、变多元,不是只关注价格和实用功能,而更关注商品背后的情感、价值观等品牌因素。当流量红利消失;管理红利消失;人口红利消失;各种各样的红利消失时,品牌的红利,将成为永不枯竭的流量和利润来源。

过去,我们的企业把用户抽象化,每个用户都是数字;未来,我们的企业必须把用户具象化,每个用户都是故事。互联网时代,市场已不再是企业将产品交付给消费者的场所,而是双方互动的价值创造之地。因此,要及时捕捉消费者心理导向,抓住消费者特有的需求变化,赋予商品人格化的理念,在其中注入某种情感、审美思想和文化品位,以凸现商品的人文价值和服务内涵,凭借感情的力量打动消费者,激发其潜在的消费欲望,最终实现占领消费市场的目的。

德鲁克说过:如果企业不为未来做准备,就要为出局做准备。

著名品牌营销专家、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创始人于斐老师在清华大学讲课时指出,品牌营销关键在于互动和参与,互联网时代就要跳出传统模式红利娇宠,在共享、共鸣、共振、共情中吸引用户,最高级的营销不是建立庞大的营销网络,而是把企业的价值个性和资源优势,经过精准的营销深加工手段,智造成围绕需求生活方式展开的品牌故事,并放进品牌建设中去,把无形的营销网络铺建到社会公众心里,把品牌形象输送到消费者心智中小企业首要问题便是了解用户的需求和痛点,即为用户提供“量身定做”和“情感共鸣”的产品和服务,当然,也只有那些真正理解了用户的企业才能做到良好的运营。

现在,市场烽烟四起,企业生命周期被严重压缩,如何才能延缓企业的衰亡期?

服务产品化将是重要的趋势,只有通过技术化、产品化、场景化的工作,提升营销管理的效率是提升企业商业价值的基础。

数字化生存时代市场变化对企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提升格局和效率,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将盈利模式由单纯的产品运营环节向更高附加值的价值链服务模式转变,如此方能提高客户粘性,获得最优市场红利!

数字化媒体使人际沟通和生活方式,越来越呈现出碎片化、娱乐化、兴趣化。这将导致未来的消费者会变得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越来越关注消费过程为自身所带来的利益和价值。为此,一定要重视用户的主导作用,首要问题便是了解用户的需求和痛点,即为用户提供量身定做情感共鸣的产品和服务,营销传播过程要有趣味性、有话题感、人格化和仪式感……结合新4C法则,落地企业实践。即通过 场景内容让品牌人格化,使企业区别于其它品牌,更容易吸引消费者。接下来,企业可以从品牌人格化角度出发,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私域流量池,持续输出话题内容和交互变现,不断自动裂变跟进扩散……通过社群连接实现社交媒体营销的传播。当然,也只有那些真正理解了用户的企业,才能做到良好的运营

遗憾的是,在产品高度同质化的今天,在产业转型的临界点上,发现有不少企业更专注于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而非聚焦于对消费者心智资源的争夺,这其实是最典型的短视。

事实上,企业经营中的各种疑难杂症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思维僵化和固化!

“沿地图,一定找不到新大陆。工业时代会关心价格(交易价位),通常判断的是成本、规模与利润三者的关系消费者如果觉得划算就购买,反之就拒绝购买。

但数字时代,人们核心关注的是使用价值,回归到最本质的求上不再为其他的东西支付。工业时代大家看到的是大众市场而数字时代就是绕一个人做到极致,看到的是细分市场

由此可见,不一样的数字时代,战略思维逻辑不一样的

任正非曾对研发团队提出,企业活不下去就没有未来,华为的价值评价体系要改变过去仅以技术为导向的评价,大家都要以商业成功为导向。高端手机若以技术为导向,赚不了钱,那你们的高端是没有价值的,过不了三个月,高端就成低端了。如果只试探着科研,我们不反对,但是你们若要做成一个产品,需要别的业务来补贴,我认为有必要在策略上好好分析。

话说的极其中肯!

著名的管理学者吉姆柯林斯1994年曾经写了部畅销书《基业长青》,没过几年,那些本该“长青”的企业,挨个倒闭或惨淡发黄了;之后他作了深刻反思,2001年又出版了《从优秀到卓越》,可没过几年,那些本该卓越的样板企业,又惨淡发黄了。世界变化如此之快,搞得柯林斯都不敢再写书了。

据美国《财富》杂志报道,美国大约62%的企业寿命不超过5年。我们总想偷懒,试图复制别人的成功,所以,不时有管理学大师高呼发明了企业经营的“成功之道”,结果却总被证明是在“刻舟求剑”。

管理大师德鲁克曾说,无人能够左右变化,唯有走在变化之前。在动荡不定的时期,变化就是准则。

当前,一个企业如果仅仅靠“卖东西”来实现发展已不行了。

中国的消费市场,正在从模仿型排浪式向多档次、个性化、多样化发展。这反映了中国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之后消费的次第升级,也预示着社会阶层分化已导致消费市场细化,使其对供给结构形成了多元诉求。

据国际信用卡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高端服务业的增长是未来的趋势。这说明,随着消费的转型升级,消费市场已从生存性消费进入到发展性消费。事实上,从生存性消费向发展性消费转型,在发展型消费中从耐用消费品向服务类消费品转型,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我们可以把这波消费归纳为四个方面:全、便、特、新,即全方位的需求、省时省力的快捷服务需要、与众不同甚至独一无二的个性化满足以及追求变化、追求时尚、能获得猎奇猎新的兴奋感。

今,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影响,已经从“信息链”到“供应链”进而发展到“产业链”;以物联网、人工智能、互联工厂等为代表的新事物正在改造或重塑着传统产业的价值链。

现实中,有不少企业老板,以往处在一个线性的思维方式上,遇到低增长、遇到波动想到的是减库存、减成本,熬冬天,熬一熬,希望能够熬过去。事实上,未来所有的机会都不是从历史的周期的变动中来的,是从结构性变化来的。改变线性思维模式变成结构性的思维模式,这是企业家能够成功的第一点。

当前面临世界百年之大变局,从企业的角度来说,根本的变化,是要从一个线性的、一个周期性经营的环境,走向一个结构性的面的颠覆性的破坏的环境。

因此,企业要想在一个变化的未来赢得竞争,第一件事是改变线性思维方式,走向一个面的结构性的思维方式。因为未来的一切,一切的机遇都在面和结构之中产生。

过去,按照波特的观点,企业的竞争优势获取在于整合一条价值链展开竞争,抑或通过在既有价值链上的“精准定位”来获取差异化优势;但是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已经打破了这种传统的线性价值链,而是要借助互联网进行端到端的重塑,整合企业的研发、设计、采购、生产以及营销等各个环节形成网络化的平台,最大限度地打破信息壁垒,进而实现对客户需求的即时响应。

你的产品为什么没做好呢?

关键是产品没有格调

因为营销不是兜售你的产品或服务,营销是创造消费者价值。

 

 

于斐老师,著名品牌营销专家,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创始人,中国十大杰出营销人,中国养生品牌策划第一人于斐老师微信:yufei-1966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6-1 15:29 , Processed in 0.03005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