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潘文富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83225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成功?靠看书是看不来的

已有 287487 次阅读2005-8-1 10:00 |个人分类:文章专辑|系统分类:营销实战

有人提问:我在一个特许企业干了快3年,一直想着自己也做个加盟商,自己弄个企业出来,最后做大,当个成功人士!兴头一来总是特兴奋,但要不了多久就感到要自己立业实在是难,缺的东西很多。有个特许培训师建议我去多读几本成功人士的传记,说可以让我自信起来。能否给我推荐几本?
尽信书不如无书

我不会推荐什么成功人士的传记,因为从实际情况看:我实在不觉得那有什么用!这只是流传在社会上的又一种谎言罢了。
笔者在企业任培训师时,经常到全国各地的分公司巡回培训。由于公司里有员工宿舍,笔者每次喜欢到员工宿舍里看看员工们一般都看些什么书,其中注意到有不少员工也是很喜欢名人传记类书籍。笔者有意做了个标记,后来每年年终到企业人事部调阅一下员工的职务变动信息,发现这些书看得越多的员工,获得的升迁与个人发展反而越差,于是便向他们的主管询问原因。
回答基本一致:由于这类爱读名人传记的员工总喜欢挑剔环境,抱怨比一般员工多。他们想法多,但说得多,做得少。有时过于自大,有时候却又过于自卑,导致他们一直未能很好地发展。看来这些成功人士的传记是白读了。

学习别人的成功有用吗?

其实,不管是目前事业暂不成功的人士,还是企业里的普通员工,既然是购买这些成功人士的个人传记,说明他们内心深处还是想追求成功的,也就是追求一种自己所期望的生活状态、精神状态或事业状态。出发点和本意也还是好的,至少是正面的。
严格地来说,个人的成功就是指个人获得他所期望的生活模式。如何在有生之年尽早地享受到自己所期望的生活状态?只有走捷径。那具体怎么走捷径,在哪里寻找走捷径的方法呢?很多人采取的是研究已有成功人士的方式,以期从这些成功人士的身上,寻找到通向成功路径的前提和关键,发现成功的可参考模式和可资借鉴的闪光点。
问题是,这些成功人士的个人传记,对现在不成功却又渴望成功的人士真的有效吗?
至少笔者来看:悬!
最大的疑问就是成功人士的记录是真实的吗?
成功的获得必然不会是按部就班的常规发展路径,必然是跳跃性的发展。那么在这个跳跃性的发展中,必然要超越(或者是破坏)很多现有的规矩与规则,这其中难免会使用许多潜规则式的方式与手段。
那么等到达成功的高度以后,大家想想这些成功人士会真实地说出当时所使用的这些潜规则式的方式与手段吗?更别说具备一定公众形象的成功人士了(目前只要是出版个人传记的基本上都是社会公众人物)。可以断定的是,在这些书里,成功人士所使用的潜规则和真正的关键点是断然不会被披露出来的!普通读者所能看到的只是他多么的勤奋,多么的努力等正面教育内容,或者只是强调在其进入初步成功的高度后,是如何在打造诚信、社会道德及社会责任等方面努力。换而言之,名人传记的前半部分,也就是创业的那个部分,水分普遍较大,可信度实在难以保证。已经死掉的成功人士传记才会涉及些真实阴暗面,而健在的成功人士,出于诸多方面的原因,断然不会写这些东西。
所以对读者而言,大家更应该看重的是这些成功人士在追求成功过程中运作的思维方式,而不只是书中所列明的成功办法和方式。

1. 成功模式的时效性:往事不可追
每个时段都产生了大量的商业机会,抓住这些商业机会就等于为实现盈利奠定前提,但是这个商业机会是动态的,它与当时的政治环境、行业法规、消费心理和消费意识、经济发展水平等多方面因素有关系,并且与操作者当时的心态与行为意识密不可分。只有这些因素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的时候,机会才能产生,换而言之,成功人士曾经抓住的商业机会,曾经使用的操作手法都具备很强的时间特定性和空间特定性。后来者直接模仿和学习,实际作用很小,并且还可能会造成负面影响。

2. 下意识对比:摧毁读者的自信心
成功人士有意无意都在书中拔高自己,强调自己谨密的思维能力,高超的运作手段,敏锐的眼光,诸如此类,其中不乏天才论的再现。其实,寒微创业中的某些选择,与其说是洞烛先机的布局,不如说是误打误撞的无奈,不过若干年后,他成功了,连当年的孤注一掷都会被解释成十面埋伏。
许多人在读这些书籍时,下意识地会把自己与书中的主人公进行比较,自然有许多方面差距甚大,甚至压根不在一个水平线上,这就往往让许多有志个人创业者觉得实在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人家那个脑袋发达到那个程度,整体的思维缜密到无以复加,运作水平那么高超,自己哪里比得上啊……长此以往,反而对自己失去信心。
其实,人与人都一样,脑力蕴涵量都差不多,也都有手有脚,有思想能力也有行动能力。成功人士所能达到的高度,你也一样能达到。
全球几十亿人口,却只有一个你,你的存在必定有与其他几十亿人不一样的价值所在。贵在走自己的路,创自己的新,模仿他人又有多少用呢?更别说这些已经过气的方法和理论了。思想决定了行动,行动才能创造成功。
但是,科学家早就说了,绝大多数人大脑的利用率不超过5%,没有思想的活跃哪里来的创新,哪里来的行动?那又是什么原因阻碍了你的思想的发挥与活跃呢?根本原因就是自己给自己设了框框,限制了自己。自己又是怎么给自己限定了框框呢?就是缺乏对自己的信心。自己又为什么缺乏了信心呢?就是看了许多超强的人,过多地以别人(尤其是强人)的眼光来评判标准,相比之下自惭形秽,直接打击了自己的信心。那么又是从哪里看到这些超强的人呢?很大一部分就是这些成功人士的传记。追根究底,成功人士的传记是个挨千刀的东西。

3. 等来的机会,还是创造的机会?
几乎所有的成功人士传记里面都会提到一个机会的问题:遇到一个合适的机会,或是出现了一个贵人,给予关键性的帮助。其实,最大的机会是来自于自己对机会的发现与把握,最大的帮助也是自己帮助自己。但这也给许多读者造成一个误会,认为这个机会是等来的,贵人也是等来的。自己目前的状态不好主要是没有这个机会,或是没有人发现或是赏识自己的才华,没人给自己机会或是给自己提供帮助。
事实上,机会每时每刻都存在,关键是你是否具备发现的眼光。若当前没有合适自己的机会,会不会自己主动来创造机会?贵人也是这样,人脉是需要自己主动去聚集并进行管理的,在此基础上还要有包装推销自己的意识和行动,才能获得他人的认识和机会给予。

4.阅读心态:顶礼膜拜,还是批判思考?
目前成功人士的个人传记不仅局限于现在,也包括一些故去的成功人士。对于故者,自然是少了许多忌讳,可以放开胆子进行真相描述了。但是,对这个真相,也就是我前面所说的潜规则或是厚黑学的东西,需要有鉴别的心态。就像面对人体艺术,虽然是裸体,但一定要抱着鉴别和欣赏的眼光去看,不然的话就变得淫秽了。但大多数读者很难抱着一个真正鉴读的眼光去看,而是抱着一个高度认可、借鉴学习的心态来读的,这往往使自己陷入一个矛盾之中。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矛盾呢?
那就是到底是凭着良心做人,还是昧着良心赚钱?
因为这些直接描写商业本质的书籍中,这两点是非常对立的,常常让读者在思考自己的规划时产生困惑:要遵守社会道德还是遵守商业本质?两者如何取得平衡?在良心能过得去的情况下合法赚取利润,同时还要利润最大化?对一般人来说,这实在是太难了。
 
设计自己的成功,让资源变现

笔者坚持认为,若想取得成功,关键点是读懂你自己,搞清楚这几个问题:
我是谁?我能做什么?我还能做什么?我区别于其他人的独特之处在哪里?然后为自己的成功设计属于你的模式,为你自己的才华发挥来寻找空间和舞台。
在读这些名人传记时,尽可能抱着鉴赏、鉴别的心态来读这些书。否则,你就是把这些成功人士研究得再精再熟又有什么用。他是他,你是你,成功人士已经是成功了,现在他说什么都是对的,但不见得适合你。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成功模式,他在以前倒股票发财,你现在倒过期粮票也能发财。关键是读懂自己。这也是许多人未曾花精力去做的事,而笔者认为这是最重要的。在读懂自己的基础上,再导入对个人的自信,主动进取。读懂自己、自信、主动,这是构成个人发展的三点重要因素。也是最容易被名人传记所破坏的三个因素。
还需要提醒大家注意“取长补短”的问题。
这四个字源自中国特有的注重环境平衡论的思想逻辑,凡事力求均衡发展,讲究此消彼长,追求平衡中的完美。   
但笔者认为,取长补短在实际操作成本上是不可取的,不如专于自己的长处。回顾自己若干年来的发展轨迹,成在哪几个点上,败在哪几个点上,列明长处短处,千万不要过多地迷恋于解决自己的短处,而是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提升自己的长处方面,毕竟,提升长处要比解决短处容易得多。
一个人的成功,必然是找某一个有锐度的点去率先突破冰层! (文章编号:08322)
链 接
请分清你的最初创业特质
让寻求加盟机会的人去阅读那些大企业成功人士的传记,很可能导致悲惨的后果。通过长久以来对加盟商的考察,很多专家发现加盟商和其他企业的创办者是不太一样的——他们身上所具备的特质完全不同。
世界上最大的特许顾问网络平台FRANNET的首席执行官约瑟夫·莱伯曾对比了企业家特质和加盟商特质之间的区别:
* 企业家更体现出勇敢的气质,而好的加盟商则是谨慎有加。
* 企业家追求高度独立,追求当加盟商的人则更愿接受指导。
* 企业家充满幻想,加盟商更注重方法。
* 企业家希望承担的风险量要比加盟商大得多。
* 企业家通常是一个孤独者,而加盟商则特别希望与周围的同业人员一起交流,互相影响。
当然这并非固定的分别,很多企业家最初也是从小小的店主做起的。也就是说,他先学会的是谨慎(财务和决策)、接受指导(学习精神)、方法(注重实干和细节)、承担小量风险以及与周围人沟通。
但是,让那些想创业、想做加盟项目的人一开始就去学习大企业领袖的作风,后果将会怎样?他将疏于管理店里细小的财务问题,不懂得接受好的建议,忽视细节和具体操作方法,也根本没有为大的风险做好准备——一旦加盟项目出问题,就可能彻底绝望,永远撤离市场了。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6-5 17:53 , Processed in 0.02864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