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孔繁任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82805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实话实说看咨询

已有 69744 次阅读2001-8-1 10:00 |个人分类:奇正沐古新闻|系统分类:营销实战

奇策划是什么 前不久,南方一家强势媒体举办了一个现场讨论会,主题是“策划式营销到底还能走多远?”,我被要求以策划人的身份充当嘉宾。其实,关于策划,很多讨论是在概念不清的情况下进行的。比如说,什么叫“策划式营销”?大概主办者要讨论的是:营销能不能依赖于几个点子?营销的成功是否靠“轰动效应”?殊不知这和策划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策划不是非理性决策的象征,相反,策划就是追求决策相对理性化的过程。 我们给策划下的定义是:为提高决策质量而按效益化原则设计的方案。策划所支持的决策是相对惯常性决策而言的,它通常是在以下条件下进行的:对问题的结果高度重视;用以实现目标的资源有限;实现目标的途径在两种以上;行为主体对实现目标没有完全的把握。 策划的作用是:增加实现目标的可能性、降低决策风险、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某一种设想。 记得那天接下去的话题是“营销离不开策划吗?”“策划在营销中的作用”。当我们对策划有了基本的了解后,这些问题就可以放在另一个层面去讨论了,比如如何策划或由谁来策划。 专业问题的讨论,首先要有讨论的共同“代码”。 策划缘何成咨询 在第二届中国策划峰会上,我曾经谈到过一个观点:策划是决策科学的一部分,是决策过程的一个环节,策划是创造性思维的外化,是一种方法论。但它不是一种职业。策划之所以在中国成为一种职业,是有其特殊背景的。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咨询业,早期存在于行业协会、学会,但它没有完成其市场化的过程。与管理、营销咨询相关的公关、广告产业,起初在中国发展也并不顺利,企业没有给这方面的从业者应有的尊重和关注。然而,20世纪90年代初,一个点子卖40 万的神话却使企业和知识分子都莫名地激动了,双方似乎同时找到了互相需求的结合点,而这一神话的制造者正是日后对点子、策划大加讨伐的新闻媒体。 在当今中国市场上,无论是一个行业的崛起,还是一类产品(包括服务)的流行,没有媒体的高度关注和充分报道都会显得缓慢而艰辛(特殊行业除外),媒体所引发的“点子热”不仅激发了中国知识分子“卖脑”致富的想象,同时也唤起了企业“借脑”发达或脱困的梦想。中国咨询市场的胚胎由此而开始发育。 精明的策划人似乎由“点子热”发现了一个奥秘:神话,才是咨询市场的真正需求。于是,出书、演讲、美化自己的策划案例成了策划人推销自己的不二法门。 1997 年,媒体制造了“中国十大策划人”。毫无疑问,“十大”的出现大大加快了策划产品的市场化进程。同时,“十大”的风光也让一部分后来者急红了眼,接踵而来的“十大策划家”、“十大经典案例”等等一发而不可收。策划人自己搭台自己唱戏,忙得不亦乐乎,广告人、公关人、社会活动家们争先恐后地带上了“策划大师”的桂冠。 奇正浙江公司总经理张春江先生曾经嘲笑过“算命先生”的经营模式:分析问题两可化,思维过程神秘化,解决方案戏剧化,最终结果宿命化。 鱼目混珠的策划界自然有人深谙其道,日后“江湖郎中”一说并非空穴来风。“江湖郎中”可笑、可怜但不可怕,可怕的是造就“江湖郎中”的市场机制和市场需求。 终于,20 世纪90 年代末,“策划业”进入了多事之秋,在客户抱怨、媒体发难中,一些“策划大师”纷纷落马或自寻退路。 策划人分化了:有的重操旧业(最多的是新闻工作者);有的浪迹江湖;有的到企业任职;有的痴心不改踏上了艰难、辛劳但因为富有挑战性而充满魅力的咨询之路。与此同时,一方面是本土咨询公司与跨国同行们小心翼翼地互相打量、暗中较劲、试探合作;一方面是咨询业实现专业分工——管理顾问公司、营销咨询公司、广告公司、公关顾问公司、工业设计事物所、财务顾问公司等终于在自己的专业轨道上“各行其是”了。 “行业大乱,达到行业大治”,中国咨询业正在迅速走向成熟。我们也不能否认,策划、策划人对咨询业的发展与成长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催化和促进作用,至于在此过程中出现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是可以理解的,甚至是不可避免的,就像其他任何行业的发展所经历的一样。 智慧有价点子无罪 自打“点子大王”出事以后,“大王”消遁了,点子却成了过街老鼠。凡事简单地从追捧到诅咒,只能证明追捧、诅咒者除了无知还是无知。当初“点子热”错在将点子当作了解决方案,用点的突破替代了系统的研究。点子本身并无过错。 点子是思维的突破,是方法和过程的创新,是所有解决方案中最具华彩的乐章。从这个意义上讲,点子是人类创新精神的写照,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积极力量。智慧永远是人类最有价值的财富。现代咨询业对科学的方法论以及通讯、计算机等工具有着高度的依赖,讲究系统分析,重视定量研究,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我们不能因此而轻视创造性思考和标新立异的勇气。 在咨询业,我们要防止另一种倾向,就是过于强调形式的东西,将简单的东西复杂化(这是国内外咨询业最易犯的通病),以崇尚理性和科学为借口贬低甚至泯灭创新的精神。倘然如此,咨询业就会成为平庸的行当而光芒不再。 成败论咨询 21世纪伊始,稚嫩的中国咨询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点子大王”惹上官司,媒体几乎一边倒地对本土策划业提出质疑和批评,一时间洋咨询、洋咨询师炙手可热;不料想,国际咨询业的巨无霸麦肯锡在中国市场上“兵败实达”,对此国内几乎所有财经媒体都作了大篇幅的报道。 有人说:“点子大王”事件给了咨询业一个顺手耳光,“麦肯锡事件”又给了咨询业一个反手耳光。又有人说:土咨询蒙事儿,洋咨询水土不服,事实证明咨询不适合中国企业。 在我看来,这两个事件的积极因素大于消极因素:前者淘汰了一大部分咨询界的投机分子,促使国内咨询业加紧学习和提高,并尽快完成专业改造;后者教育了市场:1.服务产品与其他产品一样,合适才是最好的;2.市场面前无圣人,国内咨询业者会犯错误,国际咨询公司也会犯错误,就像任何领域的任何企业都会犯错误一样;3.咨询的失败只要咨询服务者或委托企业一方犯错就够了,而咨询的成功必须是双方的共同努力。 咨询产业在中国前景如何?国内咨询业者命运如何?这些问题应该交由市场来回答。 中国企业目前正进入问题高发阶段:完成原始积累的民营企业面临着观念、组织、制度、管理方式、人力资源的全面改造;以牺牲企业利润为代价的市场过度竞争,迫使习惯于粗放式经营的企业重建营销体系;国有企业面临体制与市场的双重不适……。需求创造市场,以提高企业解决问题能力为使命的咨询业必然受到企业的青睐,从本人所在的奇正咨询机构的业务记录上,我们就能真切地感受到这种需求的迅速增长。 与跨国咨询公司相比,国内咨询公司的优势是明显的,就以企业管理变革来说,大部分中国企业的组织行为特征,就不是洋咨询们所能理解的;至于与中国市场相对应的某些阶段性营销行为,对“老外”们来说就更是法无定法了。其实到目前为止,跨国咨询公司与我们基本是在不同的市场层面上运作,而他们在技术上、经验上,尤其是在对咨询公司自身的管理上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 咨询的效果如何?如何与咨询公司打交道?这些问题也应该由市场来回答。 尝到了“咨询的味道”的和光集团总裁吴力说:“和光至少证明,一个民营企业在其成长过程中与优秀的咨询公司合作,如果思路和方法正确,就可以取得成功,而且对企业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吴先生的答案至少给了人们一点信心。 至于如何与咨询公司打交道,如何选择咨询公司,我希望企业拿出一点商人的智慧和自信来,一旦遭遇失败就将对方斥为骗子的做法,不但有失公允,而且暴露了自己的无知。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6-11 15:29 , Processed in 0.02845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