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孔鸿声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81837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营销百术谈之四十六:使用把玩两相宜——收藏营销

已有 76789 次阅读2009-2-25 17:06 |个人分类:专题一|系统分类:营销实战

最近,笔者参观了上海一收藏协会组织举办的“民间收藏展”,所展出的展品林林总总、五花八门,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凭心而论,从展品的规格上来说,只能说是比较低层次的,确实上不了大雅之堂,与“阳春白雪”的收藏品相论,确实是无法可比。因为在展出的展品中,既没有那些所谓的精品文物、稀世珍宝;也看不到令人心跳的百年古玩、名家字画等。展现在眼前的就是那些习以为常、举手可得的民间日常用品,如:酒瓶、酒盖、酒标;火柴、火花、打火机、;烟标、烟斗、烟缸、香烟牌子;钥匙、钥匙圈、锁具;筷子、筷笼;折扇、扇面;挂历、台历;信封、邮票、明信片;扑克牌、麻将牌、纸牌;书刊、报纸;钢笔、铅笔、圆珠笔、卷笔刀、练习本;以及易拉罐、粮票、糖纸、参观门券、旅游地图、电信磁卡、地铁磁卡、脸谱、剪纸、年画、各种吉祥物┅┅等等,还有好多好多民间日常用品,正可谓应有尽有,让人目不暇接。

但令人敬佩的是:这些收藏品看起来是“土不拉机”的,可经过收藏者的精心寻觅和孜孜不倦的收藏,倒也自成一体、洋洋大观。有些收藏品,因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成为精品、稀品、绝品,倒也有一定的收藏价值。有些收藏品,虽然没有长期的收藏价值,可也反映出一定时期的历史现状和风土人情及民间风采,成为了一种史记的辅助资料。总之,这样的来自于民的“民间收藏展”,真正体现了“民间”的真情和实情,是历史发展的一种真实写照,还是具有一定的集史记、教育、娱乐为一体的民间活动,值得提倡和发展的。

笔者在观展后与一些民间收藏爱好者闲聊中还得知,我国的民间收藏爱好者队伍人数可观,仅上海就有十几万人,全国少说也有数千万人,全国各地都有民间收藏组织,甚至有的还细分为各种专业收藏组织,活动开展得也红红火火。通过闲聊,笔者还得知,就是这些“土不拉机”的收藏品,有些品种收藏起来还是要花费一定气力的。比如,随着打火机的流行,火柴基本上是销声匿迹了,火花也随着火柴的销声匿迹而难以寻觅了。

由此,笔者想到了一个问题:上述的众多收藏品,其实就是众多企业生产的产品。这些企业的经营者们,在生产这些产品的时候,想到的是消费者的产品使用价值,并不会从收藏角度、收藏价值去进行思考。而现实是:确有那么多的消费者,他购买企业的产品,不是从消费角度出发,而是从收藏需求出发,并且还具有希望产品品种多样化的需求。从这一点去思考,我们的生产企业在生产这些产品的时候,在营销这些产品的时候,是不是也从收藏角度去探索一下,使产品的功能除使用价值以外,再增加一个收藏价值呢?这对企业的产品来说,不是多了一个消费群、多了一个营销市场吗?特别是一些被淘汰的产品,如火柴,从收藏角度去设计、包装,再配上多样化的火花,可能就会成为一种带有新的涵义的产品。就拿邮票来说,在手机、E-mail畅行的今天,又有多少人会写信?又有多少人会去买邮票寄信?而邮电部每年发行的十几套、数十枚、面值上百元的邮票,不都是成了集邮爱好者的收藏品了吗?有些邮票还成了抢手货,如生肖邮票。从这一点去仿制,多从设计精、品种多去思考一下,好多产品都可以成为民间收成品,对企业来说,把收藏市场开辟成产品市场,是有利而无害的,将产品开发、制造得使用、收藏两相宜,又何乐而不为呢?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5-15 22:19 , Processed in 0.02856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