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齐渊博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81797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国企(老字号)死亡公式

已有 29486 次阅读2008-7-8 15:14 |个人分类:准确赢销持续赢利系统|系统分类:营销实战


 
 
  今天的街头,是宝洁、欧莱雅、丽花丝宝的天下,在市场的“红海”里,广东的日化品牌同样风起云涌,广告+概念+终端营造出美丽的风景,谁还记得当年国货的风采?笔者随意询问一些时尚高消费群体,(年龄在18-35之间都有)对于“芦丁”牙膏竟然没有一个人知道,“霞飞”的知名度也非常可怜,当年这些名噪一时、大红大紫的产品就象过眼云烟,成为一个时代的回忆。

  “芦丁芦丁牙病的克星”,作为中国第一支药物牙膏,80年代初期在各大城市出现的排队购买现象已经不复存在;中国化妆品的第一个品牌“霞飞”也已经易主,昔日的名牌成为市场的尘埃,谁之过谁之罪?

  “芦丁牙膏”是国内第一支药物牙膏,诞生在今天被称为“品牌城市”的青岛,和“海信”一样,是老青岛人身边的品牌,也是一代人的精神产品。在这里我们要介绍一下“芦丁牙膏”的生产企业“青岛日用化工总厂”,这是一家具有悠久历史的老厂,至今已经有70年的历史,也属于老字号,可惜生命周期已经到了垂暮之年。最初以德国配方的优质产品“马牌润面油”行销国内50多年,(至今北方很多地方把一般性化妆品还称为“润面油”,就是来源与此)企业几经改制,缔造出“青岛鞋油”、“芦丁牙膏”、“马牌润面油”3个响当当的品牌,和这个城市当年生产的“金鹿自行车”一样,成为这个城市的骄傲。

  没有任何概念,也不需要太多的技巧,以“芦丁芦丁牙病的克星”在电视广告一露面,产品即刻风靡全国,天津、北京、济南等城市一度出现排队买牙膏的真实场面(后来的周林频谱仪也出现过类似的场景),那个时代,产品力+广告就代表着销售力,市场竞争相对较小,国人腰包里刚刚有钱,购买力初现端倪,市场需求大于产能,所以造就了第一批成功的企业。

  那个时代的成功极其类似,生产——集体配送运输(那时候没有物流的概念)——大商场销售;“实行三包代办托运”的说法很多30岁以上的人群都记忆犹新。

  但是国营企业的反应机制和官僚主义造成了“芦丁”不可避免的衰落,90年代末期,一息尚存的芦丁曾经聘请过知名的管理机构重新包装芦丁,命名为“德普芦丁”,并且在青岛等城市进行试点,由于体制等多方面原因,企业的再造没有成功,从此后产品就销声匿迹。

  相对于“芦丁牙膏”,霞飞的名声要大的很多,企业当年的实力也已经成为国企的样板,这家诞生于“品牌之都”上海的企业“上海霞飞日化有限公司”一度是上海的骄傲——国内化妆品第一个驰名商标,中国化妆品行业的先驱,第一引领美白市场的航空母舰。

  1986年,当许多中国企业家还没有接受“广告”这个字眼的时候,霞飞就请出了影星潘虹,投入上千万推销自己,成为化妆品行业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

  1991年,霞飞是中国十大驰名商标中唯一的化妆品;

  1992年前,霞飞年产值达4亿元,傲居中国化妆品行业之首;

  1993年前,霞飞SP88营养面霜荣获第七届国际发明博览会“国际成就奖”,囊括“全国市场产品竞争力排行榜”三项第一;

  1994年前,霞飞荣获“中国家庭爱用品牌”和“美白皇后”;

  根据权威数字,中国30岁以上的女性每100人里面就有60人使用过“霞飞”的产品……

  “霞飞点点秀色年年”、“今年二十明年十八”这些句子依然回响在我们的耳边,可是“霞飞”时代已经远去,2003年“霞飞”整体出售,书写出国营企业的无奈结局。

  还是青岛,我们看当年的知名品牌——国内第一个自主研发的碳酸饮料崂山可乐、大金鹿自行车、鸡牌味精、青岛鞋油等等都已经成为昨日之花,青岛钙奶饼干也波澜不惊,相反的是海尔、海信、澳柯玛、红领等企业的崛起,海信属于老树新花,海尔则是新兴企业的优秀代表,青岛啤酒是老字号,也是具有强势国际品牌的企业,整体对比,就可以发现国营企业在中国的死亡公式:

  一、没有整体的战略眼光,缺乏系统经营观。当市场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基本方式的时候,很多的国营企业依然还在湿地徘徊,生产——运输——柜台式的经营方式已经堵塞了国营企业的视听,木偶机械式的管理流程使企业僵化,被现代化的企业打败是理所当然,虽然还是老生常谈,但是对于现在的很多企业还是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这些规律其实是体制问题,也是执行力问题;

  二、不善于向国际公司学习。今天很多企业说中国企业最善于模仿,我看未必,至少中国的国营企业就不会模仿,实际上,奥妮、舒蕾、好迪、亮妆的成功都可以看到宝洁的影子,既然别人已经成功,我们就应该向他们学习,从产品观、策划、管理、渠道各个方面进行挖掘和创新。向成功者学习最大的好处就是站在巨人肩膀上,或者说“与狼共舞”。国内的彩电手机就是这样走过来的,可惜的是,很多企业出于各种考虑,就是不学习,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个道理企业应该好好思考。

  海尔当初也是一家国有企业,在1984年以前,几经改制和改名,濒临倒闭,是张瑞敏敢于创新,敢于走出国门学习才使得企业起死回生,用10年做好冰箱和白色家电,直到今天成为一家企业帝国,这就是机制的转换和学习的力量。这些都是“红海”的英雄,绝对不仅仅是“蓝海”的成功,在中国,没有所谓的避免竞争,只要更好的面对竞争。

  直到今天,国内还有数不清的服装企业、纺织企业、制造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困境,徘徊在生死边缘,笔者2000年在天津看到国内著名的纺织品牌“东亚抵羊”竟然面临着发不出工资的困境,和国际市场纺织业的巨大热潮形成鲜明对比。其实企业只要善于学习——看别人产品如何成功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可惜的是,企业就是在圈内打转,看不到日月换新天。

  国内的老字号很多都是国家重点保护,银行资金支持,可惜就是不如新兴企业发展的快发展的好,拿白酒行业为例,知名的“茅台”、“剑南春”享誉世界,但是经营能力甚至不如一些OEM的白酒——例如“小糊涂仙”,千年历史名酒“杜康”、“兰陵”甚至不如杜撰出来的“水井坊”,这就是意识的问题——也就是企业一定要知道的三个问题:

  一、企业最优势的资源是什么。企业资源绝对不仅仅是“进入市场蓝海”。也不是去避免竞争。对于老企业或者老字号,最优势的资源就是企业的牌子,还有使用过产品的用户。可惜当年既没有品牌意识,更没有数据库管理,只能眼睁睁看着别的企业超越自己,那作为老字号企业,品牌经营和数据库管理就是当务之急,而且,信息社会,想找到使用过企业产品的顾客已经不是困难的事情;

  二、企业最缺乏的是什么。有些企业缺乏人才,有些企业缺乏好产品,有些企业甚至缺乏最好的原料,有些企业什么也不缺,就缺钱……明白了企业最缺乏的东西,才可以对症下药,补其缺才能正其本。当然,绝对不能恶补,否则,矫枉过正适得其反;

  三、自己经营还是交给别人经营。对于国营企业,这是一个切肤之痛的问题,也是一个很严肃的原则问题。当自己没有能力经营这个企业和品牌的时候,把权力交出来是最好的选择,“霞飞”转让、“狗不理”转让、“王麻子剪刀”破产,活生生的事例要求企业必须转换思路,生存或者死亡,这是一个问题。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5-15 07:46 , Processed in 0.02890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