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医生阿辉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78182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另类“博弈”——南通公立与民营医院“对局”背后的话

已有 133761 次阅读2005-11-28 11:11 |个人分类:他山之石|系统分类:营销实战

          
作为一个普通的中等城市,江苏南通的医疗市场一直相对封闭和“
平静”。五六家大型公立医院,多年来都是在自己的轨道上运行,彼
此间像兄弟姐妹,表面上看不出“同室操戈”的迹象,只是在暗地里
较劲。
  南通城乡居民医疗支出中,每年有10亿元流失到上海、南京等地。
这是因为当地群众认为南通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与大城市有差距。
对于这种资源流失,大家习以为常,似乎并未感觉到多少压力。
  去年,一家民营医院的加入,使相对平静的南通医疗市场有了“
火药味”。尽管公立和民营医院都回避“竞争”这两个字,但如今在
南通,一些事情确实发生了和正在发生着受到普通患者欢迎的变化。
  “鲶鱼效应”
  去年4月18日,也就是民营医院——南通瑞慈医院开业前一天,
该院董事长方宜新还在担心明天是否会有病人来看病。方宜新甚至想
把麾下的东洋之花集团员工拉到医院“充门面”。没想到第二天一大
早,南通市和周边地区的患者蜂拥而至。
  开业后半个多月内,该院的日门诊量达到了3000多人次。门诊大
厅人潮涌动,方宜新每天手举话筒维持秩序,医务人员为接诊患者都
顾不上吃午饭。
  这家拥有500张床位的综合性医院,经过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高峰
期后,目前日门诊量保持在500多人次的平稳态势,步入了“平台期”
。这样的业绩出乎许多人的意料。
  瑞慈开业时,南通市的媒体曾用“冲击波”来形容瑞慈医院对当
地医疗市场产生的影响,当时这一提法曾引来不少质疑:一家民营医
院能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吗?今年年初,南通市卫生局对南通市属公立
医院去年业务发展的情况“盘点”后发现,几年来,南通市属医院的
年业务收入增长速度一直徘徊在17%左右,然而去年各大医院业务收
入的增幅达到22%,药品收入比重也有了明显下降。
  对于这一结果,人们有些意外。“民营医院的规模不大,走的多
是专科化、贵族化路线,还不足以对公立医院造成威胁。”这是业界
目前对民营医院的普遍看法。但当把镜头定格在一个地区,民营医院
不再按照惯性思维发展,而是向大型化、综合化迈进,不由自主地成
为医疗市场的“鲶鱼”时,情况显然就不同了。
  南通大规模的综合性医院有这样几家: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90
年历史,床位达千张。南通市第一、第二人民医院和南通市中医院等,
床位都在500张左右。
  同样拥有500张床位的瑞慈医院建在距市区10多公里的开发区,
与直接拥有市区100多万服务对象的南通公立医院相比,缺乏环境和
资源优势。它原计划每年的业务收入维持在5000万元,但是仅去年一
年,瑞慈的床位使用率达到85%以上,年业务收入达到9000万元,直
逼南通市属综合医院的年业务收入。
  透过南通公立医院去年经济增长的数字和私立医院的年业务收入,
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瑞慈医院是条“鲶鱼”,它的出现,激发了南通市
医疗机构的活力。
  南通市政府副秘书长程晓强是倾向于这种说法的人士之一。他告
诉记者:“南通市的民营企业在考虑拓展时,想的都是建厂开商铺,
很少考虑投资社会事业。市政府一直想在医疗资源匮乏的开发区建一
所规模较大的医院,但是政府没有那么多资金,所以民营资本愿意投
资建医院,我们当然欢迎。
  “但是群众是否认同民营医院,我们心里也没有底。有人认为南
通公立医院的资源是否充分利用了还有待考量,再建一个民营医院是
不是重复建设。让政府部门想不到的是,瑞慈医院开业后,南通公立
医院感觉到了压力,并且很快行动起来。事实上,南通医疗市场现在
呈现的是双赢的局面。”
  “接送站”风波
  瑞慈医院开业的当天,设在市区的10余个接送病人的瑞慈服务站
同时启用,接送病人的班车每天10多次往返于市区和开发区之间。这
些接送站有的设在长途车站附近,有的设在闹市区,更有几个干脆就
设在了公立医院附近。
  “这是便民服务还是‘抢’病人?”公立医院的院长恼火了。接
送站成了一些公立医院院长的“心病”。瑞慈医院解释说,设在公立
医院门前的站牌是为了方便患者,患者可以坐接送车到瑞慈来看病,
如果对瑞慈的服务不满意,也可以再坐上接送车返回到公立医院。
  至今,一些公立医院对瑞慈的接送车和服务站还是难以接受。
  但是,在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采访时,爽快的缪旭东院长却告诉
记者:“既然瑞慈可以开患者服务站、接送车,我们为什么不能开出
服务班车?我们正在考虑这一点。”
  对于缪旭东院长来说,接送车并不仅仅是一个便民服务的措施,
从这一点,他看到了民营医院在市场拓展中不同于公立医院之处。
     广告战
  瑞慈出现之后,谁也没料到,最见收益的一方首先是当地媒体。
  为了尽快让南通人了解瑞慈,医院的宣传成了重要的一环。
  瑞慈医院的广告宣传主题词是“家门口的上海医院”。因为瑞慈
针对当地人习惯于去上海、南京等大城市就医的现实,定期请上海大
医院的专家来瑞慈会诊。
  对于这一说法,南通当地的一些公立医院很不适应,并颇有微词。
一位医院负责宣传的人士对记者说:“它凭什么叫自己是‘家门口的
上海医院’,我们的技术力量和水平比它强,那我们应该叫自己是‘
家门口的美国医院’。”
  南通市的江海晚报副总编辑宋捷一直关注南通医疗市场的发展。
他说:“南通地区媒体以往的医疗广告,都是江湖游医的性病、肝病
广告。去年南通市卫生行政部门加大力度查封非法医疗广告后,我们
很担心报纸的医疗广告收入因此会受到影响。但瑞慈医院的介入使医
疗广告突然火了起来,大医院纷纷登广告宣传自己的技术水平、专家
力量。到年底我们一结算,发现医疗广告这一块的收入反而增加了。”
  记者又从当地电视台一位主持人那里获悉,瑞慈医院在电视台晚
九点的时段开辟了“瑞慈在线”专栏,有一段时间,这个节目停止播
出。这时一家公立医院立刻抢占了这个时间段,也开设了类似的节目。
  记者在南通时随意买了一份当地的报纸,只见做广告的公立医院
有好几家,篇幅也都不小。
  人才之争
  人才的竞争,是南通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之间一个敏感的话题。
瑞慈建院后,招募了全国各地600多位医生,曾有南京一家医院的17
个人集体投奔于此。在人才的竞争中,也发生了一些故事。
  “我们和瑞慈有竞争,也有协商。去年他挖走了我们医院花钱培
养的一位ICU的护士长。当时医院要求这位护士长补交5万元培养费。
没过几天方宜新董事长找到我,问能否少出一些钱。我说,方总,如
果我减了这笔钱,怎么向全院职工交代。这次交锋的结果是,方宜新
同意,以后要挖我们医院的人,先和我通个气。”缪旭东讲的这个故
事,可以想见当时人才竞争之激烈。
  公立医院的院长们最无奈的是人力资源管理。一位院长告诉记者,
他们进行人事制度改革时,一位50多岁的主任落选。这位老主任找到
院长,威胁说:“我明天就把病人拉到别的医院去!”还有一位院长
告诉记者:“我们曾经从附近的海安县引进了一个心胸外科带头人。
当时全院议论纷纷,有人说三级医院的人都死光了,要从县级医院招
聘人。这位医生一开始也很谦虚,不怎么上台做手术。大家又有话说
了:引进来的人不能开刀。后来这位医生做了一个很漂亮的心脏微创
手术,震住了大家,才站住了脚。在民营医院,像这样搞内耗的人只
有一条路——走人。可我这里不行。”
  在你争我夺的人才竞争中,公立医院看到了自己在人力资源的发
掘和运用过程中的内耗,也看到了民营医院用人机制的灵活性。
  公立医院的医生到了民营医院之后会怎样呢?
  一位民营医院的医生告诉记者,民营医院的医护人员经常会有两
种心态,一种是为自己选择到民营医院,敢于“吃螃蟹”而觉得骄傲;
另一种是因为民营医院还处于行业的非主流,一些人来到民营医院后
失去了在公立医院的优越感,所以又怀有一种自卑心理。这个群体被
看做是一个矛盾的群体。
  有人分析来民营医院的医生有三种情况:有的人是在公立医院心
怀抱负却不得志。也有一些人是因为感到今后医院的体制越来越多样
化,自己早点儿“下海”到民营医院,将来可能会更好地适应医疗市
场的变化。还有的人认为自己个性太强,在公立医院无法展示自我,
所以选择了民营医院。
  陈刚博士从东北一所知名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跳槽到杭州一家市属
医院,一年半以前,又从杭州来到瑞慈医院。大家有时开玩笑说他跳
的城市越来越小,跳的医院也越来越小。可他说:“我越跳感觉越好。
因为我发现了自己当医生的价值。”
  一位医生告诉记者,在瑞慈,他的危机感更强了,为了让更多的
病人选择瑞慈,他们需要付出很多的辛苦。离开了患者,医生也就没
有成就感可言。
  记者采访过一个广东的公立医院院长,谈及是否担心民营医院会
挖走人才。他说他不担心。他认为在民营医院大家是单兵作战,让同
行认同和接纳很难。
  在瑞慈,这一说法得到验证。一些专家到了这里后,却被南通的
同行排除在外。有些医生是江苏省的学科带头人,但是在南通的学术
组织却没有一席之地。甚至有些专业学会改选时就公开声明:瑞慈的
人不能进来。于是有些专家为了再得到同行的接纳,又回到了公立医
院。
   市场“博弈”
  一位院长告诉记者,公立医院之间几十年来从和平共处到相互竞
争,经历了技术竞争、服务竞争,现在要向战略竞争迈进。战略竞争
过程中,研究市场、拓展市场,就成了关键性的一步。但是让缪旭东
这些院长们感到最不习惯的,莫过于公立医院还要学习怎么开发市场,
不断引导和拉动医疗需求。
  “现在是要经营医院,公立医院要向企业学习经营管理、市场化
运营。”南通市卫生局主管医政的副局长曹金海告诉记者。
  记者在南通医疗机构的老大——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采访时,这
里正在筹备建立企业策划和市场拓展部,市第一人民医院已经成立了
市场部。
  缪旭东院长感慨瑞慈医院一年多来市场拓展的成功。他告诉记者:
“我一直想了解瑞慈是怎么拓展市场的。他们为什么就能从那么偏僻
的地方吸引来病人,而我们的市场拓展部只是拉来一些体检项目?”
  谈到市场开发,就得说说瑞慈医院的董事长方宜新,瑞慈的企划
和市场拓展部由他直接管理。他创立了东洋之花集团,已经在商海摸
爬滚打10多年,有了琢磨市场、开拓市场的“实战”经验,这一点正
是公立医院的院长们所欠缺的。
  方宜新说,民营医院如此在意琢磨市场,说白了,是因为我们的
生存压力远远大于公立医院。
  记者见到了瑞慈开业之初的市场企划书,其主旨就是要让一个民
营医院从吸引眼球变为吸引病人。
  在瑞慈的门诊大厅,记者见到就诊的多是衣着简朴的农村患者。
方宜新说:“开业之前,我们曾经设计医院要为贵宾服务。但是市场
调查告诉我们,更需要高水平服务的是南通地区的农民。农民收入水
平有限,不能像南通市民那样有疑难病症后去上海治疗,因此,我们
后来把市场开发的重点放到了农村。”从一年的市场运作来看,瑞慈
医院的患者中只有20%来自南通市区,有很大一部分患者来自周边地
区和农村。
  从关注VIP到关注农村患者,市场的需求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在瑞慈医院,不但老总要研究医疗市场,就是医生们也在琢磨这
件事。不久前,当地一家公立医院成立了骨科治疗中心,在报纸上作
了一整版的宣传。拿到这张报纸后,骨科的医生们仔仔细细研究,掰
开揉碎了要从竞争对手那里弄明白自己有什么长项。记者看到了这张
报纸,上面布满了圈圈点点。
   “渔翁之利”
  记者在与南通的出租司机攀谈时,常问他们:“你们觉得南通哪
些医院好?”他们这样回答:“通医附院和市人民医院的技术好,瑞
慈的服务好。”有一位司机说:“有些公家医院的红包收的老多,瑞
慈不收红包。”
  几位司机的看法代表了普通南通人对不同医院的认识。对公立医
院一些医生收红包、服务态度差的“顽疾”,他们深恶痛绝但又无可
奈何。瑞慈出现后,打出了“人性化服务、不收红包医院”的牌子,
门诊大厅为老年人、重病人提供了轮椅,窗口单位实行站立式服务,
诊室为保护患者隐私而设计成了双通道、进出的患者互不照面,夏季
门诊病房24小时开空调,这些都让老百姓感受到了别样的服务。
  记者在瑞慈的接送车上与一位患儿的父母交谈起来。患儿父母告
诉记者,小家伙快三岁了,走路一直踉踉跄跄,他们不知孩子是脑发
育不好,还是骨骼发育有问题。他们以前在当地一家大型医院的小儿
科看过医生,但是医生瞧了不到5分钟就说看不出有什么毛病,又让
他们作了CT,也没有得出什么结论,把他们打发走了。“瑞慈的周主
任特别耐心,还很认真。”服务态度好,成为他们就医的首选条件。
  要在竞争中成为赢家,光在服务模式上下功夫显然不够。瑞慈瞄
准南通医疗市场的一些空白,建立了苏北地区第一家儿童医院,又建
了心血管病治疗中心、微创治疗中心、肿瘤综合治疗中心,并与德国
和韩国的一些医疗研究机构和上海一些大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不断
提高其医疗地位。
  公立医院也在行动。
  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该院自2000年开始每
年投资3000万元改善医疗设备,2003年建成了江苏省一流的急诊中心,
门诊楼的改建扩建工程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为改善服务质量,该院
从今年推出“温馨在岗位,满意在附院”等活动,他还亲自给员工讲
授“医患沟通”。
  在记者采访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前一天,该院完成了人事、分
配制度改革,而这项改革已经持续了三年,才告一段落。
  南通市中医院坚持“中医很优秀、西医也一流”的发展思路,吸
引了不少新病人。
  公立医院的动作,也让瑞慈感受到了压力。方宜新告诉记者:“
公立医院都在改变,瑞慈怎么办?打服务牌不再是独家特色时,就要
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了。”
  于是每个医院都在推出新技术,常常是这样一种局面:这一段时
期瑞慈的心外科占了鳌头,没多久第一人民医院的心胸外科又超过了
瑞慈。这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竞争局面,换来的是“双赢”。
  当然,竞争中得利最多的还应该是老百姓。
   新的挑战
  瑞慈医院的生存期平稳度过之后,目前又在酝酿第二期、第三期
的发展规划,它要在5年内从二级跃升至三级医院。
  有瑞慈作为模板,南通市卫生行政部门要让南通的“医疗大戏”
唱出个“满堂彩”。南通市卫生局局长蒋志群告诉记者,卫生局正在
考虑要在南通周边的新市区引进外资,建一所能与国际接轨、起点高
于一般医院、管理模式更加先进的二级医院,南通要让更多的优质民
营资本进入医疗市场。
  蒋志群说:“我们就是要通过民营医院在自主经营的过程中探索
出的新型的管理机制,为公立医院的改革找到可借鉴的经验。通过不
断激活医疗市场,发掘公立医疗机构的潜力,让南通的老百姓在家门
口就能治好病。我们鼓励竞争,只有通过竞争,才能更加激励公立和
民营医院改善管理,开发新技术,以较低成本产生高质量的服务。”
  要达到这一目的,经受挑战的不仅仅是公立医院,还有卫生行政
管理部门。
  在南通,除了瑞慈这家大型的民营医院外,还有一些小型的民营
医院和诊所。如何与民营医疗机构相处,如何促进民营医院的发展,
如何维护民营医院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成了摆在卫生行政部门面前
的一道难题。
  “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对公立医院制定工作目标考核责任书,如果
公立医院出现了什么问题,我们可以下个通知让大家改正,或者把院
长们集中起来培训。但是面对民营医院,我们多年的卫生行政管理经
验不够用了。”南通市卫生局的羌校君感叹道。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6-2 06:18 , Processed in 0.02834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