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医生阿辉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78182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转载:医事(一):无法逃离的另一重身份

已有 61544 次阅读2006-1-7 13:26 |个人分类:联系版主|系统分类:营销实战

(一)无法逃离的另一重身份

    坐在我旁边的同事消失了半年,终于又来上班。这半年发生了很多事。比如季节更替,从春天到秋天。比如旁边紧邻的街道一夜间冒出了装修得纷繁多姿的咖啡馆。比如我的一个朋友生了病、读了史铁生的《病隙碎笔》,我们还几乎在同一时间去书店抱了本苏珊桑塔格的《疾病的隐喻》回家……
    同事上班第一天,我约她中午出来吃饭。走在去餐馆的路上,我就这么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这半年的变化,试图打破有些尴尬的气氛。因为,这半年,对于四十出头的同事来说,发生的事更多、更重大:她陪着半年前突然诊为癌症的丈夫,走完了最后一段生命路程。这半年对她来说,意味着亲历了靠得最近的生和死,最终丈夫的身体在生死拉锯中全面投降。
    除了象郑钧唱的“我们活着也许只是为了相互温暖”之外,我请她吃饭是因为相信她对于生老病死之类的话题已经不再忌讳,所以才有勇气请她吃上班后第一顿午饭。我还相信在写完这本书之后,自己的神经也变得比较坚韧,能够面对得了她可能会谈起的生老病死。没有足够粗壮的神经,怎么能抵挡得了可能的痛哭流涕的悲剧场面?又怎么能对着一个亲眼目睹生死的敏感心灵,去谈论不可避免的冰冷话题?
    那天吃饭时,同事果真说到伤心处,流下了眼泪。她也果然和我说起健康和疾病、生和死的话题。除此之外,她还说起在这半年里她读到的徐晓的《半生为人》——又一本和疾病有点关系的书,她说:这本书给了她四十年来最贴近的思考。她还说:没有思考,内心实在难以得到平静。

    翻开苏珊桑塔格的《疾病的隐喻》,第一页写的是:“每个降临世间的人都拥有双重公民身份,其一属于健康王国,另一则属于疾病王国。尽管我们都只乐于使用健康王国的护照,但或迟或早,至少会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们每个人都被迫承认我们也是另一王国的公民。”
    我们人人难逃病人的身份——无非是个迟早问题。我们迟早必须面对自己一堆不太精密的零件构成的身体,也迟早会有面对医生和医学的那一刻:可能是作为一个感冒患者,一个关节炎患者……可能会作为一个先兆流产的孕妇,或者是因为一次单位体检才偶然发现高血压高血脂……每个人在自己成为病人之前,有可能因为亲人或者朋友的缘故更早面对病患——但事实是,并非人人都知道如何去做聪明病人,也并非人人能做成聪明病人。
    现代医学正一步步变成科学“横行”的世界,那些头戴新概念面世的新药、巧夺天工的医疗技术、汪洋似海的研究进展信息,正象现代健康生活里的娱乐节目一样铺天盖地,我们渐渐生活在赫胥黎描述的“美丽新世界”中,他预言——在未来世界,人们会渐渐爱上压迫,崇拜那些使他们丧失思考能力的技术,人们会淹没在汪洋似海的信息中日益变得被动。生活在这种“美丽新世界”的我们,在信息拥塞的现实中忙于分解注意力,忙于被导游一览、速成手册、快餐文化和心灵鸡汤抓住,琢磨如何创业、如何管理、如何成功……确实不大有功夫去考虑面对疾病王国这种极端处境——结果通常是,到了那一天,我们被生活忽地抛向了坚硬冰冷的本质。“美丽新世界”中让人麻痹、舒服、懒惰的糖衣被剥去,只剩下一个人,赤裸裸,面对陌生和让人厌恶恐惧的一切。人从未如此孤独。这时,他比往常更需要自尊和自由。而思考,几乎是通向自尊和自由的唯一路途,只有它能带我们进入平静和坦然,我们可以籍此找到解决之道。这种解决之道也许不是完美,但起码更好。
    在我们或者我们亲近的人生病时,我们必须面对眼前的整个医疗世界,面对这个医疗世界暴露出来的各种缺陷。这个“庞杂的、势利的、官僚的、自负的”医疗世界,它潜在的问题一一暴露在我们眼前:看病难,医疗费用高;医生日趋冷漠,对性命攸关的大事掉以轻心,先拿红包后上手术台;医学分工过细,病人成了一部零件出了错的机器……然后,我们开始了愤怒和抱怨,这世界不乏一些愤怒的病人。但是别忘了,我们的最终目标并不是为了玩场情绪游戏,更不是为了让愤怒和抱怨这些“负面”情绪,来加重疾病。不完美的现实象团泥沼,让人很容易忘了最终目标,并在现实细节的纠缠里越陷越深。但如果告诉你,现实就是这样,这就是我们必须生存的看上去粗糙不堪的环境,或者说,短时间内难以发生改变的环境,或者说,正以缓慢的速度力图克服缺陷的环境,我们能做的就是——直接面对它。不仅直接面对它,还要动用自己所能,找出迂回之计,拿出全部人生智慧来面对它。因为这世界可能没有完美的解决之道,但起码有相对更好的解决之道。
    事实是,似乎只有进入了疾病王国,我们才不得不去面对自己出错的身体,面对疾病,面对死亡恐惧。这时,我们需要去给许许多多的问题找答案:为什么人会生病?为什么会对死亡恐惧?我们如何主动地去了解自己的身体、理解疾病的意义?面对医生时,能否改变病人的“弱者地位”?怎么和医生进行沟通,得到我们希望的医疗?我们如何面对“信息的不对称”?如何赢得医生的注意力,尽可能获得最好的照顾?……这些问题,它们已经超越了医疗世界本身,而是和我们自己有关,需要我们自己去主动解决。但这些问题里的绝大多数,我们很少真正认真、透彻地思考过。我们似乎已经习惯“偷懒”地把这些本该由自己去对付的任务,也一并推给了医生、推给了医疗制度,希望他们能把这些问题的答案和治疗方案一并给我们备好。而我们似乎只是那个穿着病号服,躺在床上或者在医院的走廊里溜达,被动等待结果的人。在我们严格审视生存环境的时候,又何时把“审视的目光”投向自己,去关注来自心底的声音,去关注那个近乎丧失思考能力、思考要求的衰弱的“自我”呢?
    一个人在疾病王国所面对的,不单是众人抱怨的糟糕医疗环境,还有作为人而非动物,那些来自他心底的声音。如何面对这些声音,是一个人的思考,一个人的战争。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6-17 11:35 , Processed in 0.02865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