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赵开锦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78099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本地化使上海失去灵魂[罗天昊]

已有 47247 次阅读2009-9-9 09:39 |

昨日之花,风华婉在。

  自19世纪开埠至民国时期,上海形成了蔚为大观的“海派文化”,成为中国近代文化的中心。“海派文化”是在中国江南传统吴文化的基础上,与开埠后传入的欧美文化等融合而逐步形成,既古老又现代,既传统又时尚,形成开放而又自成一体的独特风格。



  作为海派文化的中心,当时的上海社会异常活跃,到处是寻梦人。成为移民的大熔炉,以及当时中国人向往的梦工厂。后来成为国民政府领袖的蒋介石,早年亦混迹于上海。而当时中国的电影业基本上集中于上海,而在上海有过制片活动的电影企业,总数约200家。好莱坞八大制片公司都在上海设立发行机构,明星、天一、联华、艺华、新华影坛五虎将均起自于上海,周旋、阮玲玉,赵丹明星亦自上海走向全国,甚至后来共产党领袖毛泽东的第三任妻子江青,也曾是当时一名叫蓝苹的上海演员。而申报与大公报,则执当时中国报业之牛耳。上海成为民国之前的“远东中心”,与此恢弘博大的气象大有关联。

  但是,经过毛泽东时代的政治化,上海的海派文化基本丧失怠尽。经过四十余年的凝固,上海的第一代甚至第二代移民,已经被“格式化”,数十年的隔离和停止流动,已经使上海“本地化”,失去了包容天下的器局。同时,其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进程,亦已被数十年闭关锁国中止,“海派文化”真正的灵魂,其实已经转移到香港和台北。
仅以电影为例,香港和台湾电影业的开山之祖,多为大陆撤退人员。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60年代张春桥的政治投机,上海一度过于热衷于政治,其政治化,甚至还超过内地城市,一直到今天,上海亦因为行政级别过高,其行政首长施政,在政治方面多有顾虑,这种政治上的过度敏感,必然使社会文化受到更为严厉的管制,上海的文化亦日趋保守。
昔日上海上花,如今已凋零。

深圳与上海,却正好在时空转换中置换了位置。
深圳曾长期被称为“文化沙漠”,而事实上,这是一种误读。正如地球造山运动,开始的时候只从大海中露出一角,人们以为那只是一片荒原,直到最后,在一片荒原之上,耸立着巍巍高山,我们才赫然发现,原来新的高峰已经形成。


  某种意义说,认识深圳,亦正是这样一个过程。多年来被视为“文化沙漠”之后,最近几年,深圳却成为全国文化产业最发达的地方,这时候,大众才忽然发现,深圳原来并非文化沙漠,而是中国现代文明的开创者。

  深圳是中国的一个异数和奇迹,自开埠以来,深圳即聚合了全国各地的人口,成为融合中国地域文化的熔炉,深圳是中国立国数千年来,第一座没有任何地域性的城市,甚至比当年民国以前的上海和香港的格局还要恢弘。  

  同时,由于深圳的开放性,深圳在融合中国内地各地的文化之后,又以中国文化为底版,与现代文明进行了交融。借助全球最大的自由港香港,以及直接的开放,深圳形成了一种融合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的移民文化,成为中国内地在文化融合上集大成的城市。所谓“文化沙漠“,恰恰说明深圳已经突破了传统文化的束缚,形成了一种创新型的文化,而这种文化尚未完全被人所接受。  

  在深圳,有两大旅游园地,或可为深圳文化作注角,其一为“锦绣中华”,其一为“世界之窗”,而这两大公园,集中体现了深圳文化的特点,既集中国文化之大成,又成为中国内地城市中,吸收现代文明最多的城市。造就一种恢弘、博大的现代文化。其寓意深远。某种意义上说,深圳是中国内地城市融入世界潮流,接受普世文化、并最终完成现代化的先锋与标杆。

  今日的深圳,早已超越了‘海派文化“时期的上海,比之前者,在时代方面,融入更现代化的主流文明,在广度方面,集中了更广泛领域的中国区域文化。而上海,其”海派文化“的精神已经退缩。而由于改革步伐滞后,甚至某些方面,尚落后于内地。其改革力量,亦远不及深圳。
无论国家,城市还是企业,其最后的竞争,莫不归结到文化的竞争。
上海之落后于深圳,在某种意义上,根源就在于文化的落后。


  一个开放,包容,热情,充满冒险精神和想象力的深圳,其释放出来的创造力,远非趋于封闭保守的上海可比。文化的力量最直接的表现,是文化及相关创意产业。
当今世界发达的国家、地区和城市,某种意义上说,启发达程度,并非以“硬实力”来衡量,而是以“软实力”来衡量,而文化和创意产业,最能体现“软实力”。


  以国家而言,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的文化产品出口就超过航空航天工业,成为第一大出口创汇产业;日本的文化产业规模比电子业和汽车业还要大,2005年动漫产业已成为日本第三大产业;英国文化创意产业产值则仅次于金融业。目前,以发达国家为主的全球文化创意产业每天创造220亿美元产值,并以5%左右的速度递增。美国的动漫游戏产业同比增长40%,是美国当下唯一呈现两位数增长的产业。

  以城市而言,加拿大的蒙特利尔能够成为北美创意中心,与其兼备法国和英国文化,并广泛吸收全球精华的文化背景息息相关。而以自由开放,兼容并蓄,文化融合著称的香港,成为亚洲创意中心。特别是香港电影和唱片业,造就了香港“东方好莱坞”的美誉。  

  深圳能够被联合国评为全球第六大,中国第一大 “设计之都”,其根源,亦在于深圳是内地内地唯一融合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突破地域界限的城市。

  2008年,深圳文化产业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增速高出全市经济平均增速3.5个百分点,增加值达550亿元,约占全市GDP的7%。众多文化产业型企业发展迅猛,深圳的电影总票房突破2.4亿元,较上年增幅高达56.8%。腾讯在2008年收入71.54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7.2%;华视传媒2008年总收入达7.186亿元,更是猛增254.2%;而未来5至10年内,深圳将使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10%,与文化产业大国英国相当。近几年,深圳文化项目共获得462项国际大奖、1364项国家大奖;深圳规划的“钢琴之城”、“图书馆之城”、“设计之都”、“动漫基地”等四大精品文化工程,都已初见雏形。
相对而言,上海的文化产业,则相对落后,2008年,文化服务业营业收入为436.80亿元,,约占当年上海国内生产总值的3.19%。无论产值还是占GDP的比重,都远低于深圳。上海早在2005年就成立了创意产业协会,希望与伦敦、纽约、东京一起,成为“国际创意产业中心”。但是,最后却花落深圳。


  若论产业基础,上海则远超深圳。中国的文化产业交易所设立在上海外高桥,上海拥有戏剧学院,华东师大成立了国内首个国家级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在城市人才贮备上,上海亦远远超过深圳。2007年上海人才总量305.81万,深圳只有167万,上海几乎为深圳的两倍。上海本地有高校近50所,而深圳的本地高校不足十所,上海远远超过深圳。


  知其雄,守其次,为天下溪,有时候,国家或者城市的竞争力,并不在于拥有多少资源,而在于利用成为资源自由交流的中枢,会聚全球性的资源。去年,美国推出一部名为《熊猫工夫》的动画故事片,创造了全球票房奇迹。获得了广泛赞誉,而在熊猫的故乡中国,《工夫熊猫》也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值得注意的是,熊猫的故乡没有拍出这么好的片子,但是,美国却可以,美国人吸收了中国熊猫文化,工夫文化,加之以本土的牛仔文化,将古老的工夫故事,改造成现代传奇,这就是汇聚天下资源,融合天下文化的威力。

  深圳在硬件远不如上海的,虽然有文博会的平台,但是能够在文化产业方面胜出,主要还是靠的这种汇聚资源,融合各种文化的能力。 不仅是文化产业,在人均GDP和单位面积的GDP产出方面,深圳也胜过上海,这种全面的超越,非“硬实力”可以衡量。


  经过数十年发展,深圳形成了自由开放,崇尚竞争,富有激情和创造力,刚健简单,热情博大,包容性强的城市性格。而在内耗和受管制方面,深圳则远少于其它城市。融合东方和西方,传统与现代,使深圳形成了以集大成的中华文化为根基,融合多元文化的的热点。当16、17世纪当那些清教徒还在“五月花”号的船里风雨飘摇的时候,他们已经决定了未来新大陆的前途。同样,深圳的特性,亦是其今天领先于其它城市的根源。

而上海,唯有如深圳一样,培养更多元的文化,更强的包容能力,更接近现代化而去掉过于热衷政治的传统,开放民间创新能力,发扬并且超越“海派文化”,方才可以走向未来,成为真正的博大包容,格局恢弘的城市。
在上海1888万常住人口中,上海户籍人口为1371万,竟占四分之三。而深圳的户籍人口,则只有五分之一,如果以两代以上的“本地人”算,更不足5%,在未来,加大移民力度,增加对于外地人的包容,是上海培养博大恢弘的现代文明的必由之路。

来自:http://blog.qq.com/qzone/622008923/1252048194.htm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曹立峰1978 2009-9-11 16:58
拜读!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6-5 17:26 , Processed in 0.03008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