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曾祥文营销手记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772661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七夕”与消费者行为

已有 18424 次阅读2016-10-13 17:40 |个人分类:消费者行为(不是心智)|系统分类:营销人生| 消费者, 七夕

“七夕”是什么,不重要。“为什么是什么”,则反映了人心,价值观,世风。
       1、我们为什么容不下“心灵手巧”?
      中华传统的儒家文化,创建的女性标准是“德言工容”,“工”就是“男耕女织”之“织”,“牛郎织女”之“织”。
      也就是“七夕乞巧”之“巧”。
      “七夕”被剥离“乞巧”的本意,当然是这个社会不再重视“孟姜女送寒衣”,不再认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不再重视“温柔贤惠”。
       不再认可“糟糠之妻”。
2、日本人、韩国人的乞巧节
       7月7日,日本也是七夕节,乞巧节。
       人们以“诗签”表达“手艺再好点”的愿望,挂出来,称为“祈愿条”。
      韩国则是摆上瓜果,向织女乞巧~
      日韩企业的“工匠精神”,“精益生产法”,“朱兰质量管理”,“戴明质量管理”……
      与中国儒家的“乞巧”、“德言工容”,相互促进。
    所以他们说,崖山以后无中国,中国精髓在日本。
      3、近百年的文学作品,我能认可的“织女”形象,大概最突出的,是日本山口百惠,韩国大长今。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5-4 04:30 , Processed in 0.02695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