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陈小龙营销诊断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579392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酱油市场还有些什么产品机会?

已有 56431 次阅读2015-4-17 11:00 |个人分类:调味品营销|系统分类:营销实战| 产品

【背景】

 

《糖烟酒周刊》:酱油是中国调味品行业产销量名列三甲的品类,也是出产大品牌最多的品类。近年来,围绕酱油,各个企业开始将产品进行细分,出现了多功能、多口味、多瓶型的新产品。一些企业开始有意识的区分酱油的口味与颜色,推出颜色更浅、咸度更低的淡酱油,包括生抽、味极鲜、儿童酱油等。海天推出“小小盐限盐酱油”;李锦记推出“薄盐生抽”之后,又推出“一品鲜”;加加在自己的主力市场推广“面条鲜”、儿童酱油等淡酱油产品后,又发力“原酿造”。其他二线品牌也跃跃欲试。为何酱油企业开始重视淡酱油市场?这一市场能否随着企业的热捧而兴起?

 

记者:淡酱油,顾名思义就是浓度、口味、颜色均偏弱的酱油产品,主要以生抽为主。在您看来,淡酱油的概念在中国市场是否已经成熟?

 

陈小龙:首先,我们要来看,什么是淡酱油,我所理解的酱油区分,应该是叫做light soy sauce淡色酱油,浓度和颜色均相对深色酱油或浓口酱油要浅一些,但是并非口味淡,酱油也不是越浓越好或越淡越好。从目前的市场发展趋势来看,我认为鲜味类的酱油是永远的主题,也是红海中的蓝海。以生抽、鲜味类产品的产品,会越来越多,华南地区毫无疑问,生抽的市场已经相当成熟,销量超过老抽。从湖南以北的生抽市场增长速度也快过老抽,这个主要是南北人口的经济互动,使南北方的饮食习惯趋同所致。

 

记者: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主体。酱油企业重推淡酱油,必然对这块市场寄予厚望,较大的盈利空间是其看好的主要原因。在您看来,淡酱油的市场空间是如何形成的?其机会点有哪些?

 

陈小龙:生抽的利润从生产制造方面,并不比老抽高,年销售额在5000万元以下的酱油厂,生产成本都差不太多。企业之所以要推这个品类,是因为新品类是市场发展新的增长点,基于这方面的考虑,而并非是盈利空间更大。

 

生抽的市场空间,主要是消费习惯渐变形成的,家庭消费者会意识到,用酱油比食盐在控制盐的使用量上要更好控制,他们虽然极少有人知道一般酱油的含盐量是17%左右,但是,直觉也会让他们感觉到酱油在控制盐的量上,更好控制。吃盐多好,吃色素不好,这些消费观念,是大众媒体不断教育消费者而形成的,这样的消费观念在推动酱油市场的发展。

 

记者:在众多推广淡酱油的品牌和企业中,您比较看好哪一个或几个品牌的产品?您的理由是?

 

陈小龙:在淡酱油的品牌里面,我个人比较看好的品牌我来分别谈一下。

 

第一类品牌之中,我比较看好海天、李锦记、厨邦,这三个全国性品牌均在广东建厂,品牌知名度够大,销售网络够强,并且做淡酱油的品质控制方面均比较好,因此发展速度还是对比其它厂家要快很多。

 

第二类品牌之中,我比较看好广东东古和一些区域名牌产品。

 

广东东古依靠一品鲜使自己在行业之中的知名度不断增加,我相信,东古一品鲜这个产品,至少还有两倍的成长空间。

 

区域名牌如湖南龙牌、中坝酱油等品牌也具备相当实力。

 

华中地区的龙牌酱油脱胎于老牌国营企业,在品质的控制上,已经相当扎实,成功转制之后,又利用民营企业的经营灵活性、品牌的影响力很强。湖南有相当数量的人口在华南沿海城市务工,他们把在沿海地区主要吃生抽的饮食带回家乡,并影响家乡形成新的饮食习惯。龙牌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渠道的布建,品牌的影响力,都决定了龙牌生抽系列占领市场会有相当的优势。

 

西南地区的中坝酱油则立足四川,有相当深厚的品牌积累和渠道积累,加上通过设备改造和技术升级,产品品质已经上了新台阶,具备起跳的实力。

 

华东地区也有一些企业的生抽做得不错。

 

记者:您认为做好淡酱油这一品类,酱油企业需要重视或着重哪些工作?

 

陈小龙:在淡酱油这一品类之中,我认为企业还是要从产品的质量上下功夫,与南方生抽相比,我认为,产品质量方面不能不像,也不能太像。不能不像,意思是指淡酱油的色泽问题,颜色太深那也不叫做淡酱油,但是要与南方生抽一样,也不太容易做到,里面涉及诸多技术问题,非一时半会能完全解决,如果结合本地的饮食习惯,那么将比外来酱油的优势还是会领先一点。因此,酱油企业要想抓住淡酱油的品类机会,应该首先从产品定位入手,产品研发,要进行口味测试,的确是有特点,有特色,这样上市成功的机会要大得多。其次要考虑的问题,包括渠道选择、价格控制,促销拉动、人员服务这几项。

 

记者:据您了解,哪些品牌在生抽酱油品类中有较好的表现?其产品名称是什么?您认为其表现较好的原因是什么?

 

陈小龙:生抽酱油品类中市场表现比较好的,全国范围来看除了酱油行业中的长青树品牌海天、李锦记之外,有一些区域品牌也做得不错,在当地的成长性都很好。为了更方便地说明内地市场生抽市场的操作问题,这里就不提到具体的品牌了。

 

内地酱油企业,由于日照时间相对南方短,同时昼夜温差较大,按中国酱油传统工艺制作,颜色会发黑,口感偏咸,以前都是按广东的叫法叫“生抽”。基本上一对比,弱势全部体现,优点全部掩盖。广州名道通过调研之后,整体策划为“原汁酱油”“特酿生抽”等,卖点定位“小缸发酵”,其实基本上是因地制宜,让制造过程与南方生抽生产企业使用豆粕、水泥池发酵从感观上看上去不同,并且坚持采用蛋白质含量高的整粒黄豆发酵,采用小缸方式,做出来的产品颜色上虽然比广东产品还是要深,但是豆豉香气要更浓郁一些,口感要更偏向当地口味,让消费者入口不忘。卖点提炼之后,消费者非常喜欢,再结合工业旅游,让小朋友带着家长来做亲子游,当地市场基本迅速引爆。因此,区域品牌在一线强势品牌的挤压之下,仍然是有机会的,关键是看经营思路。

 

按照目前消费者在饮食方面的趋势变化,消费者逐渐倾向少色素,少油炸,注重突出食材本味、新鲜、营养、清淡。淡酱油还会继续成长。从目前的市场表现来看,淡酱油的成长速度,也是在提升,而老抽类产品市场则在下滑。淡酱油最为常见的有生抽、鲜味酱油,还会有海鲜酱油、原酿酱油、原汁酱油、儿童酱油等等不同的名称,基本是清炒和点蘸用途。因此,产品开发,一定要洞察到消费者的消费变化,不然公司怎么倒的都不知道。

 

注:本文为陈小龙先生原创文章,欢迎转载。媒体刊登或用于其他商业用途请联系陈小龙先生本人授权。请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cagochen)与陈小龙老师交流。

陈小龙先生,调味品中国市场著名营销专家,现任广州名道营销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为多家国内国际知名品牌在中国的发展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包括海天味业、李锦记、恒顺醋业、佳隆食品、新加坡福达食品(味事达酱油、广合腐乳)、美乐食品、百利食品、百味佳食品、中粮集团、双汇集团、伊利乳业、蒙牛乳业、恒安集团、洽洽瓜子、维达纸业、西麦麦片、小糊涂仙酒、丹宝利酵母等。陈先生从2000年开始在国家级报刊上发表调味品行业研究文章,足迹遍布中国本土近30个省市自治区,对于中国调味品餐料的分销渠道,经销商,新产品上市、市场环境,竞争状况等研究极为透彻,他对于中国调味品餐料销售与市场的研究,为中外调味品及餐料厂商提供了巨大的智慧支持。陈先生是中国调味品协会撰稿专家、《销售与市场》《新食品》《糖烟酒周刊》等媒体的撰稿人,并作为营销专家长期为《第一财经日报》、《南方都市报》等媒体提供观点。陈小龙先生是全球第一本调味品营销专著《调味品营销》的作者。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6-16 02:57 , Processed in 0.02855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