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谭儒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562644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2014,中国鞋服业步入深度调整期

已有 50165 次阅读2014-3-4 15:05 |系统分类:市场评论| 东南亚国家, 生产线, 增长率, 耐克, 安踏

       成本陡增、市场转冷、库存叠加……

       中国鞋服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寒冬,在阴冷的季节,蔓延的阴霾和泥潭挡住了中国鞋服业高歌猛进的脚步,取而代之的是期盼,是坚定地转型和深度地调整。

       据悉,2013年,中国鞋服板块利润增长率或多或少都有所下降。从2013年中报数据可以看出,上半年,国内六大运动品牌累计关店2249家,存货仅降8%。仅李宁一家,净关闭门店数就为410家。2013财年,耐克大中华地区收入同比下降5%。

       品牌商与终端零售市场的持续低迷也殃及上游制造环节,全球最大制鞋商宝成公司,在2012年砍掉51条大陆生产线之后,开始把30%的订单转移到了东南亚国家。

        据《2013闽商百强榜》数据显示,安踏、九牧王、利郎、特步、匹克业绩分别下滑32%、13%、21%、19.5%、27.3%。

        一向高调的中国鞋都温州也不乐观了,温州服装商会会长郑晨爱毫不隐晦地称:“温州70%的服装企业都在煎熬。”

年产1.5亿双鞋的 “中国女鞋之都”成都武侯区,十多年来定位为“东部及海外制鞋产业的承接地”,而今,武侯众多的鞋企正往外迁移……

过去十年,中国劳动力成本大约增长了3.5倍,人民币累计升值30%左右。目前,大陆鞋服业普通工人月薪普遍3000元左右,而印度尼西亚大约1800元,越南大约1500元。万人大厂,在大陆一个月仅工资就要比在他国多付1000多万元;过去十年,中国鞋服品牌专卖店数量增加了3倍以上,终端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硝烟弥漫的市场映照出血拼后的鲜红……十年之后,市场购买力早已透支。

       2013年,注定是中国鞋服业的拐点,深度调整已成必然。

      步入新一轮调整期,中国鞋服业何去何从?

       一,转型百丽斥资逾7亿做女装,依靠电商构建防御力,再造供应链。据中投顾问轻工业研究员朱庆骅称:“鞋服一体化发展将使鞋企的抗风险能力增强,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奥康、豪杰、日泰等品牌都在向一品多类转型。

       二,洗牌,为行业规范发展铺路。一些品牌消失,一些品牌凤凰涅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三,抱团,即可相互取暖,又可吃掉“小鱼”。中国鞋服品牌一方面面临像优依库这样的国际快时尚品牌的挤压,一方面面临巨头耐克、阿迪达斯渠道下沉的威胁,所以必须打破单打独斗的格局,实现兼并重组。

       可以想象,中国鞋服业通过深度调整,一定会像中国电冰箱、洗衣机行业那样优胜劣汰,赶超“海外军团”,最终在行业巅峰上立起民族品牌的大旗。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5-5 19:44 , Processed in 0.02915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