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华彩咨询白万纲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553568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集团公司的优劣

已有 39987 次阅读2013-8-11 14:14 |个人分类:集团管控|系统分类:营销实战| 集团管控, 金字塔, 分公司, 母公司, 子公司


关于集团管控在社会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询问,其中主流的认识认为集团型公司之所以未能管好就是未能将集团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的分权界面做好,不知道谁管什么, 谁管什么,也因此造成了大量的要么管不到位,要么管控较差,要么子公司诸侯化,要么母公司虚弱化这些问题……但是这样一些问题、一些见解未免都是江湖野谈。
首先,何谓集团型公司。众所周知,集团型公司是以一家公司为核心透过参股、控股等方式控制众多的子公司、孙公司,当然未免它会涉及不涉及产权的分公司,不管是两层级、三层级或者多层级它都形成了多层次、 多法人的经济联合体。这样的一个金字塔型的,以一个或少数几个企业为核心控制多层次公司的形态,我们都把它叫集团。请注意,集团并不是一个严格的法律的概念。严格的法律概念来讲的话,它只是控股公司才可以成为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概念。
那么集团这样一个经济联合体一旦形成以后,立即产生了诸多的问题。其中问题最严重的地方在于这样一个总部如何去控制众多的子公司、孙公司这样一个经济联合体。每一个子公司、孙公司,它的追求、利益驱动和总公司并不是完全一致的,那么用何种的机制,何种的管控的框架使得它们的追求完全一致起来,这就是在整个世界范畴里面集中在探讨的集团型公司的管理。
通常集团公司有几种效应使得集团公司和单体公司有着严重的差异:
首先是规模效应。集团公司透过设立更多的分支机构设立更多的异地机构,透过将母公司的同一套的管理制度迅速地复制,从而可以拥有一种规模效应。这种规模效应和单体公司通过积累,通过不断地扩产所形成的规模效应有本质上的差异。首先集团公司的规模效应是以集团型公司将它的一套管理制度对外输出。输出以后,因为这套管理制度在这个公司只有少数子公司的时候,就已经经过验证它是成功的,所以在更广大范围里面进行复制输出的过程里面尽管会进行一些微调,但是这个制度的先进性、革命性迅速地扩张开来了。这和单体公司的扩产、扩营销网络应该是严重不同的。
集团型公司这种规模效应还表现在:它会拥有更多的异地公司,它会拥有更多的一个产能调配的空间。世界范围里面的很多跨国公司,都有这样一个操作。比如说它的研发一共有五代产品或者六代产品的储备。以法国先锋为例,先锋一共有七代产品的储备,但是它在全球范围内的七代产品同时在使用:在发达国家用六代七代产品;在发展中国家用二代、三代、四代产品;在落后国家还在用它的最早先的产品,也就是说它一个小小的研发体系,就可以在全球范围里面反复使用。但是,作为一个单体公司,无论多么厉害,早先的产品早就必须退出了,然后用新的产品去替代,再用更新的产品去替代之前的产品。因为你的营销范畴就那么低,因为你所使用的子公司就那么少,因为你所能进行经营的公司的范畴就是你会用不同的公司或者是用不同的品牌、不同的营销方式去打不同的市场。单体公司就绝对做不到,而多体公司就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拥有所谓的规模效应。这是第一个。
其次是范围效应。规模效应如果非常好理解的话,集团公司的范围效应则比较难理解。通常我们认为范围效应只不过是东方不亮西方亮---我设立了更多的产业,要么房地产赚钱,要么钢铁赚钱,要么零售赚钱,要么纺织赚钱,总之呢在每个当下总是有几个产业赚钱的,总是有一些产业不那么赚钱。但是总的来讲,合并报表还是漂亮的,现金流还是稳健的。所有的产业之间会构成一种老母鸡养金凤凰,金凤凰下了金蛋以后来反哺老母鸡或者把老母鸡丢掉去追逐下一个金凤凰的这么一个格局。我们把这种做法通常叫范围效应。
在集团公司里面的范围效应并不像我们想象的这么简单。我们来看和记黄埔。和记黄埔整个它的主脉我们可以看得很清楚,在上世纪70年代它主要做房地产,80年代主要做石油,90年代主要做通讯这么一个过程里面,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尽管它的主脉非常清晰,但是和记黄埔仍然用港口基础投资、通讯、生物基础建设等产业形成多个产业之间的对冲。尽管和记黄埔有一条非常突出的主脉,但是仍然会用多个产业的组合来达到一个众星拱月的效果,其他辅助性的产业事实上不断地在为支柱性的产业输入人才、输入资金、输入管理经验,或者说在整个产业不那么亮丽遭遇危机的时候,甚至可以把辅助性的产业斩断,割肉来支撑核心产业。譬如说在和记黄埔做著名的3G的时候,先后已经卖掉了港口等等很多业务来支撑它庞大的3G业务。尽管这种牺牲是非常惨痛的,但是可以看得出来它有效地保护了它的主脉产业。
集团公司的范围效应我们可以从合黄的例子当中很充分地可以想见。它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屏蔽风险、风险对冲、产业互补以外,它有一条脉络非常的清晰,就是不断地在一段时间里面,它会树立一个主脉产业,利用辅助产业支撑主脉产业。这样一些产业之间的组合关系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平等互助的,而是以辅养主、以主带辅。不断地等到企业的规模做到一定程度,企业的管理经验成熟到一定程度的话,产业结构再变换一次,又出现新的主导产业。过去的一些主导产业要么退出,要么转变成了辅助产业,这就是集团公司的所谓的范围效应。
再次是迅速效应。如果集团公司的规模效应和范围效应还好理解的话,那么集团公司的迅速效应就几乎是一件不可理解的事情,也是全世界范畴里面最迷人的一件事情。
当一个集团公司下面的若干的子公司,有些子公司的周转时间是60天,有些子公司的周转时间是90天,甚至有些比如建筑行业等等一些子公司的周转时间需要120天甚至一年这么长的时间。这在一个正常的环境下,除非管理上特别努力,再加上所处的行业特别景气,以及商业模式特别先进等等这一些先天的东西以外,事实上,一个企业的周转时间就像它的命运一样如影随形,牢牢不可挣脱。但是在集团下面,这一切就仿佛到了月球上一样,万有引力发生了变化:当你今天需要资金的时候,我母公司可以从别的子公司或者从外部调动资金给你;当你需要完成一个新的项目的时候,你前一个运作还没有回款的时候,我迅速地可以把这部分的资金补给你。所以下面的子公司在15天的时候,就拿到了它本来需要回款才能得到的资金;这样它实际周转天数就变成了15天,或者是在30天以后得到这笔资金,周转天数变成了30天。所以世界上最奇怪的一件事情发生了:一个企业居然可以把它的周转天数改变,就好像一个人可以改变它的生理周期一样。这样一来,集团下面所有的子公司就挣脱了它可怜的、必须服从于它所在那个行业的规律的这么一个可悲的命运。它可以超越它所在行业的规律,它可以超越它商业模式的本来固有的规律,它可以享有整个集团公司透过资金调动所获得的这种速度。正因为如此,集团公司下面的子公司和社会上的单体公司,哪怕外部状况、内部状况一模一样,集团公司之下的这个子公司的周转时间、它的运作速度都远远可能高于社会上的这个单体公司,而这就是所谓的速度效应。
规模效应裹胁着范围效应再乘以速度效应那将如何?今天的集团公司的很多运作手法几乎没能将个方式、将这个优势诱发出来。
此外还会出现一个所谓的网络效应(下篇中会阐述)。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6-1 22:42 , Processed in 0.02857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