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魏涛的营销日志 https://www.cmmo.cn/?545553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魏涛:当司法屡成为农夫山泉最后的“救命稻草”

热度 1已有 66937 次阅读2013-6-6 09:02 |系统分类:市场评论| 农夫山泉, 诉讼, 标准门, 砒霜门, 钟睒睒

 

      农夫之事已争执月余,眼下,真相渐浮出水面,巿场又将归于平静,正如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巡视员杨沫和所形容:“是一场闹剧”。不过,也有媒体记者私下讲:“背景甚复杂,恐怕不会如此简单了事”。实不相瞒,为了验证我的判断,5月中旬我去了千岛湖和丹江口两地,随调研组查看了农夫山泉的厂,也参加了一番争论,结局正如我此前期待的那样:产品没问题,水源更没问题。

      如今再讨论农夫事件“谁之过”、“谁之输赢”已无意义,现在我只想阐述一番:事件背后所映射出的社会顽症,以及中国市场经济体系健全过程中的几个文化毒素。

 

谁造就了农夫的倔脾气?

      在浙商里头,钟睒睒并非最另类的。比一比刚宣布卸任的马云、并购沃尔沃的李书福、跟欧盟高调打官司的黄发静等人,再来看钟睒睒的“屡告媒体”、突然“退出北京市场”已不足为奇。事实上,几乎所有挥洒着非公有制经济灵感的浙商,都可能做出令人大跌眼镜的事情来,浙商,确是中国市场经济队列中很与众不同的一个群体。那么,他们为何与众不同呢?

      2006年3月3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经验报告会上讲到“浙江经济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具有先天市场属性的民营经济,浙江已经成为中小老板的社会,成为创业者的社会,进入了具有‘中间大、两头小’为特点、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的和谐社会阶段”;“浙江商人有‘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的艰苦创业作风”。

      习总书记当年的一番话,道出了民营企业家在浙江省国民经济中的核心地位,而作为其中一员,农夫山泉董事长钟睒睒身上,同样具有习总书记叙述的共性特征。我觉得,浙商除了承袭江浙近代史上的人文遗风,更有二十多年来浙江省历届执政者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的适宜的成长土壤,政府服务观念强、创业者积极性高,尤其在外向型贸易模式的感染下,市场机制、市场精神得到尊重。于是,经过了二十多年的磨砺,从浙商中陆续走出了中国汽车工业、食品、外贸以及电商的巨头。

      在这里,中国的“经济成分歧视” 也被彻底打破。

      数十年间,浙商已经习惯了在中央经济政策导向下浙江省历届领导为其提供的公平宽松的市场氛围,照市场规律办事、以市场规律为准绳,成为企业决策拍板的基本准则。这样的环境,也培育起农夫山泉以及钟睒睒的倔强性情——对于破坏市场规律、干扰市场秩序的事情,毫不掩饰地抵抗。

      我想,农夫山泉十三年来的诸多麻烦,大都也是这么来的。

 

搅局市场:社团行政化、新闻贸易化

      无疑,此次让农夫山泉头疼的,即不是“标准乱象”,也不是“舆论乱象”,而是事件关键角色“某协会”、“某媒体”背后,中国特色的社团行政化、新闻贸易化的乱象。

       首先说说社团行政化问题。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已数年,“服务型政府”也成为新的诉求,加之自媒体监督影响力聚增,政府也越来越低调。这无疑是眼下社会的正能量。与之相反的是:社团组织的“政治情绪”却比政府还要高涨,“讲政治”成为的主要工作之一,于是,他们以强大的"政府感"很快拢络到一批官本位意识浓烈的企业盟友。当然众所周知,社团组织并未被国家授予任何行政权力。

      据民政部统计(2009年数据),统计全国各类社团238747个,全国性1800个,省级23364,地市级以下21万多。我觉得,不论叫什么名字,社团一般有两种创办动机:一是体制演变而来,有的负责人至今还保留了党政机关职务,甚至是政府直属单位;二是民间人士通过各渠道获得审批的社团,创办的目的就是搞经营。相比之下,后者比前者高调得多,胆大得多,政治口号喊得更响,它着实地帮一些满腔热血的兼有政治和经济梦想之士成了名、发了财,也让某些企业找到了“组织”,创建了情感纽带、政府公关联盟。

      对于很多企业家而言,巴结行业社团性价比很高:一來迅速组织,二來政治风险小,三來维护成本低。想想看,如果钟睒睒的名片也印有“某会副会长单位”的头衔,自然不会受到该会“被建议下架”的待遇。占卜之土常讲,破财免灾——我觉得,以经营为目的社会团体虽然不能保证你产品质量优秀,但保证你出任何事的时候,拉你一把同时我也断定:社团行政化的根本动机,是将欲其变现为商业价值。

      再说说新闻贸易化。

      近十年里,新闻工作者们并没能享受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快乐,因为很多媒体断了母乳,靠自收自支來做好“舆论监督”,过去养尊处优的环境随之瓦解。拿记者证和单位介绍信的媒体工作者被领导推向巿场,学习销售技术、苦背马屁语法,并以其高超的政治觉悟,成为社会营销大军中"学历高、文笔强、囗气硬"的特殊营销人员。

      如果说媒体与企业在“平等互利”的前提下建立了贸易关系,那么“舆论监督”的圣职也随之泯灭。我此处讲的“新闻贸易"这概念,虽然尚未划分到国民经济的某个门类,但它的确作为一个GDP的重要组成要素,搅局市场。大家不妨看看2013年2月18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以《蹊跷的“采访”》为题,对此现象做过一番明察暗访,颇有深度。

      有报社朋友调侃说,农夫山泉该学学两种企业:一是中国移动,另一是活跃在各城市的专科医院——他们去哪儿都受媒体欢迎,都是新闻工作者的好盟友,并且“永远都在竞争,从未担心负面”。我觉得,这种“新闻贸易”虽不能保证给你巿场效益,但至少能保证你不被负面找茬。

 

浙商偏爱打官司

      2012年起,不少地方政府出台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条例》,并提出“企业安宁日”,意思是:不允许过度地利用行政职权干扰经营。暂且不管这种做法是否科学,它都反应了一种令人无奈的本质:市场规则,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即便是浙江省在构建科学市场体系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但并不意味着浙商总能享有公平的市场环境,否则,他们也不会老爱打官司。

      我觉得,浙商确实爱打官司,做电器生意的陈伍胜、做打火机生意的黄发静、做化工网络的孙德良,都打过一些颇令人称奇的国际官司,他们都曾是胜诉境外政府的人——而眼前的钟睒睒,还只是跟中国地方媒体过招而已

      作为“市场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与企业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随着司法改革不断深入,企业将公平正义的渴望更多地投向了司法运作的公正性。

      幸好,司法裁决总能给多数人一个公正的回馈。

      2002年3月,黄发静遍访欧盟六国,对欧盟CR法案进行游说交涉,创下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民营企业家为抵制不公平的国际贸易技术壁垒而走出国门斗争的先例。媒体定义为,“黄发静以民间的力量推动着公平的世界贸易次序”。

      2009年,农夫山泉连遭“捐款”、“砒霜”、“水源地污染”舆论攻击,强压之下,钟睒睒以一纸诉状回击;时隔四年,旧戏重演,钟睒睒依然没有将“标准门”争端原委报告给政府,而是靠司法途径、用民间的力量为自己夺回权益,推动公平的商业秩序。

      企业以司法途径保障自身权益,这种做法无可厚非,但是绝对不能仅靠司法维持市场的公平正义。当司法裁决成为农夫山泉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政府应当自问:企业在我们的行政辖区经营、成长,我们有没有为其提供健康的市场土壤呢?

      据我理解,企业的社会职责一般只有三个,一是纳税,二是向市场提供优质的产品,三是提供就业和福利,打官司并不是分内的事情反过来讲,让企业履行职责的前提是:政府部门必须为企业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维护好市场秩序,不能让市场问题的底线一步步逼向司法裁决,更不能总让企业家把精力耗在打官司上。

       企业懂得用使用法律武器,是一种进步。但对于国家经济而言,并不是乐观的现象——倘若企业都把解决市场机会、市场公正问题寄望给司法裁决,那么是否意味着:执法与监管环节无效?或是政府公信力丧失?等等。

      2009年,浙江省富阳市构建了“工业企业风险预警监测管理体系”。当时外界较为质疑的是:政府是否过多干预市场,会否影响市场活力?而富阳市的做法,则通过运作政府监管体系发挥最大效能,并非把政府之手伸向企业,既严守监管边界,又赢得处置主动。据杭州市副市长、时任富阳市委书记徐文光介绍,“这不是市场机制的倒退,而是政府对市场、对企业、对金融生态负责,对一个地方的发展环境负责、对老百姓负责的主动姿态”。

      对于浙江企业而言,一个公平适宜的环境,比千万元扶持资金还要重要。

 

   博文原址 http://blog.sina.com.cn/rhymewei

      作者新浪微博 @锦衣魏

 


路过

鸡蛋
1

鲜花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5-17 02:05 , Processed in 0.02833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