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王呆子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544592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呆子谈社会】:你看到了什么,看懂了什么?

已有 67159 次阅读2015-3-19 15:03 |个人分类:呆子谈营销|系统分类:营销实战| 呆子王敏, 摇摇开门, 呆子谈营销, 呆子谈管理, 呆子谈创业

 

心里话,我对国人的思维方式很不感冒。这话还得从那时候做教师的经历谈起。我记得小学语文有一种题叫做组词,比如说来、往、去,这些字分别组词,按照出题者的初衷,大概是要组词成后来、往年、去世这些词语才算合格,但我遇到过一些同学,组词如下:一来,一往,一去,或者来了,往了,去了、、、看到这些组词,我思考了一下,还是算他们正确的;但其他很多老师就不一样了,觉得这个肯定是错的。我在想,这个有对错吗?组词嘛,他们能够思考,然后有自己的处理方式就行了,难道非得对上一个标准“答案”才叫做正确?

 

没办法。中国几千年以来都是在“笼子”里面学习和成长。就拿我小时候读书来说,通常情况之下我们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老师或家长就很“聪明”的帮我们将解答了。也就是说,我们从来都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或者思考,甚至叫做根本都不曾有机会思考;而是在遇到具体的和我们自身密切相关的事情的时候,各种人等“主动积极”的帮助我们做了思考做了选择做了判断,然后我们就再也没有思考的习惯,只有照本宣科的重复,没办法,因为主动权不在我们这里。慢慢的,我们开始淡忘所谓的“选择主动权”,或者说是自己忘记了“我们自己是可以自己做选择的”;然后很多时候我们像一只猪一样被动的等待着有一天圈门被打开,等着有一天主人会给我们吃大豆饼的,想象着主人今年过年不杀我们,等待着我们心里想的一切侥幸的事情、、、、通常情况下,我们一辈又一辈的人互相骗着说:这就是“命”!

 

然后我们每当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都眼巴巴的等着老师或者家长的“标准答案”,或者知名人士的“标准答案”,这样我们才知道:哦,原来这样做是可以的、、、、类似的案例我们可以举出无数个:工作该找什么工什么工作我们得问问父母们,找什么样的对象我们得问问我们的家长们,甚至于我们在做营销的时候,我们也是第一时间考虑竞争对手怎么做(腾讯会不会、、、)很让人疑惑的是:似乎我们从来都不喜欢从自身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因为这种思维习惯特征的根深蒂固,很多人一生都不曾清楚的了解自己认识自己,他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别人的缺点,却很难看到自己的缺点,因为他们从小就没学过如何“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他们一生都不曾真正的为自己而活过,他们更多的是活在别人的眼睛里面,活着别人的标准里面,在意别人的看法,在意别人的评价,他们终其一生的目的,就是为了符合某种标准。在这个”符合标准“的过程中,他们战战兢兢左右彷徨的生活着,不断的抛弃自我去迎合着,他们甚至忘了自身才是根本才是重点、、、、一旦他们没有符合某些大众标准,他们就会茫然、痛苦、找不到方向、、、、

比如说读书,很多人一直都在纠结这读书不符合孔子的标准咋办,那不是背弃优良的传统和优秀无缘吗?比如说创业,很多人一直都在纠结着要不要按照雷军的七字诀去创业,如果不这样做,那不是距离成功很远么?让人笑掉大牙的是,他们从不会想,什么才是最合适自己、、、、天底下的傻,莫过于此。

 

好了,这个话呢我们就说到这里,点到为止。想问一下,你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呢?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5-3 04:18 , Processed in 0.03196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