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比效应”是谁发现的呢?1982年,美国著名营销学者、杜克大学的乔•胡博教授(Joel Huber)和他的同事约翰•潘恩教授(John W.Payne)以及克里斯托弗•普托博士(Christopher Puto)一起在美国《消费者研究学报》(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上发表了一篇论文,第一次通过“啤酒实验”,验证了“对比效应”的存在。
2006年,我应邀去武汉大学举行的中国营销科学学术年会上进行主题演讲时,正好遇到也应邀前去进行主题演讲的乔•胡博教授。当时,我的第一句话就是:“胡博教授,您1982年关于‘对比效应’的论文是我和博士生们最喜欢的经典论文!”
乔•胡博教授开心地笑了,对于一个学者来说,没有什么比自己的研究成果长期被大家喜欢更令他开心的了。
在1982年他们的经典论文中,参与者被随机分成两组参与实验。
第一组参与者在下列两种啤酒中进行选择:
啤酒A:价格是2.6美元,质量打分是70分
啤酒B:价格是1.8美元,质量打分是50分
不难看出,啤酒A质量更高,但价格更贵。这时,有57%的参与者选择啤酒A,剩下的43%的参与者选择了啤酒B。
与第一组不同,第二组参与者在下列三种啤酒中进行选择,其中啤酒A和啤酒B与第一组参与者看到的完全相同:
啤酒A:价格是2.6美元,质量打分是70分
啤酒B:价格是1.8美元,质量打分是50分
啤酒C:价格是1.8美元,质量打分是40分
猜一下,选择份额会有什么变化?
根据传统的经济学原理,啤酒A和啤酒B的市场份额都会因为新的竞争对手啤酒C的加入而下降。
然而,实验结果却表明,在第二组的参与者中,有63%的人选择啤酒B。啤酒B的份额比第一组的43%增加了20%!
为什么?这就是神奇的“对比效应”的作用。在第一组中,由于啤酒A质量更好,而啤酒B则价格更便宜,所以啤酒A和啤酒B很难说哪一个更好。然而,在第二组中,啤酒C在价格上和啤酒B相同,但质量反而更差(这时,啤酒C就是啤酒B的“托”)。因此,对照之下,啤酒B就显得更加优秀,选择啤酒B也就有了更好的理由,啤酒B的份额自然上升!
由此可见,消费者的决策和选择并不是如传统经济学原理所告诉我们的那样,客观地根据各个产品的价格和质量属性进行独立的判断,而是经常受到决策情境的影响。“对比效应”就是决策受到情境影响的一种现象。
《经济学人》实验
美国著名行为经济学家、杜克大学的丹•艾瑞里教授(Dan Ariely)也曾验证过“对比效应”,而他用的是《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杂志来做实验。说到艾瑞里,颇有些传奇经历。在以色列长大的他,18岁那年在参加以色列工作学习青年联盟的活动时,一颗镁光照明弹意外爆炸,导致他全身70%的皮肤被严重灼伤。
然而,身体上的伤痛并没有阻碍他的成功。在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之后,艾瑞里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又在杜克大学获得营销学博士学位。之后,他分别任教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杜克大学,成为美国著名的行为经济学家。在发表学术论文之余,丹•艾瑞里教授还出版了两本畅销书——《怪诞行为学》(Predictably Irrational)及《怪诞行为学2》(The Upside of Irrationality),两本书皆名列《纽约时报》的畅销书目。
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时,丹•艾瑞里教授曾经用《经济学人》杂志做实验来验证“对比效应”。在他的实验中,参与者被随机分成两组。
第一组参与者看到要订阅的《经济学人》杂志,有两个版本可供选择:
A.电子版,59美元
B.印刷版+电子版套餐,125美元
你会怎样选呢?也许你会认为125美元的印刷版+电子版套餐太贵了,而你平时也习惯了在网上阅读各种电子版新闻,所以你会选择更便宜的电子版。事实上大多数实验参与者(68%)和你一样,选择了电子版,而剩下的实验参与者(32%)选择了印刷版+电子版套餐。
与第一组不同,第二组参与者看到要订阅的《经济学人》杂志,则有三个版本选择:
A.电子版,59美元
B.印刷版+电子版套餐,125美元
C.印刷版,125美元
这时你会怀疑自己的眼睛。没看错吧?怎么会有那么“傻”的选项C?和125美元的印刷版+电子版套餐(选项B)比起来,125美元的印刷版(选项C)显然非常“傻”,会有人选吗?
实验结果表明,确实,没有任何人选择印刷版(选项C)。但是,更重要的是,现在,只有16%的人选择电子版(选项A),而84%的人选择了125美元的印刷版+电子版套餐(选项B)。原先的选择倒过来了。
为什么?这还是神奇的“对比效应”的作用。在第二组的选项组合里,印刷版(选项C)是一个被印刷版+电子版套餐(选项B)完全占优的选项(“托”),它的出现,增加了印刷版+电子版套餐(选项B)的吸引力。“对比效应”让原本不受欢迎的印刷版+电子版套餐(选项B)变成了热门的选择。
如果你觉得印刷版(选项C)的价格“傻”得有点令人怀疑,你完全可以将它的价格改为120美元。这时,虽然印刷版(选项C)不再被印刷版+电子版套餐(选项B)完全占优,但是二者在价格上仅有5美元的差别(对120美元来说,这点差别显得微不足道),因此大多数人仍然会选择125美元的印刷版+电子版套餐(选项B)。“对比效应”仍然可以继续发挥作用!
上述的“啤酒实验”和“《经济学人》实验”,虽然都只是学者们进行的实验,但其展示出来的“对比效应”却可以对企业有非常大的启发。对于企业来说,完全可以通过引入对照产品(“托”),利用“对比效应”来巧妙地引导消费者的选择,从而取得竞争优势!对于消费者来说,知道“对比效应”的存在,你的判断和决策就可以更理性。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5-5-4 16:07 , Processed in 0.03515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