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山峰_高端商品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537117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中华文化与西方“普世”文化(1)

热度 2已有 123254 次阅读2012-10-19 15:03 |系统分类:营销实战|

    谈文化往往会“玄化”,研究高端商品,文化是不得不思考的东西,而谈文化,必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观点。我只记录下自己的观点。

    到现在这个年龄,我都比较爱看美国人的动画片,每次去电影院,如果可以我决策,我都不会去看“大片”,无论是美国的还是国内的,而会去选择动画片,比如功夫熊猫,冰河世纪之类的。开始的时候只是觉得,这里面有吸引我的“精神”,后来慢慢琢磨出了西方普世文化为什么能渗透到中国人心里,这些东西是怎么攻进来的,这些东西究竟是什么。

    如果我们复盘,我们得从他们的对手——我们自己说起。

首先介绍一下中国社会的3大“普世负精神”

    我个人认为,对中国社会影响最广、融入程度最高的有3个:偷心、私心、阶层心。

 1.偷心:佛教用语,在市井层面有几个词更容易理解——占便宜,走捷径。

   还有更为隐蔽、更为危害的偷心,比如:

   Ø  大家都喜欢自己喝啤酒,看别人得奥运金牌,这个叫爱国,廉价的爱国。同理,钓鱼岛事件中的廉价的爱国。

   Ø  网上把自己站在道德高地上,指责社会不良现象,廉价的道德。

   Ø  比如清谈、坐而论道,知识和艺术修养都会成为一种获得特权的手段,是一种标签,获得心理上的优势和满足感,而非在实在的生活中做出实在的成就。

   Ø  比如企业家。当企业家选择财富作为成功的指标时,他不愿选择更难的企业的持续进化,所以中国的大企业都选择房地产投机,而不选择做出世界顶尖的技术、品质这些东西。不是没条件,是没心气。

    总之,选择容易的,举手之劳的,希望得到不对称的回报。所以,中国人几乎人人喜欢诸葛亮,很少有人喜欢愚公。

    这个偷心为衍生出一系列的文化:面子心、小聪明、投机。

2.私心:

    这也是中华文明中争论已久的命题了,现在呈一边倒的现象,对群体而言,私心大的人比例越来越高,公心大的人越来越少。对个体而言,一个人也不可能是纯粹负面的,会表现为大局为私,无关痛痒的地方为他人。即便于此,对个体来说,公心存在的领域和层面越来越小了。如果这句话不好理解,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对于爷爷辈、父母辈、我们这辈人,“善良”的程度是否是逐级下降的?

    中国号称群体性社会,实际上是各自为私,剩下一点伪善和面子心在文化

    Ø  部分政府为了区区自己一届的政绩,恨不得用尽下届资源。部分政府为了自己团体的无止尽的特权,大搞隐形税收。

    Ø  企业为了自己的生存,哪有半点社会责任感。毒奶粉事件很典型。

    Ø  企业家为了自己的出人头地,对内以忽悠权术为主。

    Ø  高管,台上表决心,台下结盟挖财。

    Ø  业务,哪个业务没有为了奖金,干点损公肥私的事。

 3.阶层

    普通人理所当然的追求出人头地 封建文化受追捧,这都与阶层有关,大多数中国人认为,只有把自己放在人堆里,活着才有意义——出人头地则爽,低半头则不爽。

    这个在哲学上原本不是这样的,原来的讨论是——社会是否需要有级差?是老吾老及人之老,还是应该更关心自己的父母多些,其次是同族的父老,再次是同村的父老,最次是天下的父老。

    现在没必要这样讨论了,现在到达顶峰——一切以自我在社会中的排序为重心。成则傲,富人的显摆文化很盛行,败,则搞各种标签贴面子,中国人重来不缺穷人装富的手法。

3大“普世负精神”之间的结构关系

    我再强调一遍,3大“普世负精神”是我们每个人都存在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否则“守株待兔”等寓言不会流传几千年。

    如果进一步思考,这3个东西之间有明显的结构关系:

    私心——价值取向,人的内修方向。

    阶层心——人生目标,人的外在价值。

    偷心——方法论。

    一个人,当他的价值取向定了,为自己,然后很容易制定出外在的社会价值,无外乎“名、利”在人群中的排名,如今市场化的年代,主要关注的是“利”在人群中的排名,用的手段是什么呢,是“偷心”希望走捷径,遇贵人,天天好运。

3大“普世负精神”的源头是什么呢?

    其实写到这里,很多朋友已然了解,我们的文化是如何演变到这一步上来的。

   “偷心”是从哪里演变来的?“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

   “私心”是从哪里演变而来的?“内圣”

   “阶层心”是从哪里演变而来的?“外王”

   “内圣”去除自己的各类欲望后,公心和智慧会生出来,即我理解的“内圣”。

   “外王”是人的功用说,是人对群体的作用。外王不是高高在上,获得众人伏拜的满足感(很多文化人总是把孔子说成是这样的了)和鱼肉乡里的物质感。而是,自己“内圣”后去吸引别人走上这条道路,如同朱元璋、毛泽东,吸附了一群人又一群人更随,即“有凤来仪”最终“政通人和”,当然事业也兴旺。

    人要走这条路,用什么态度和方法呢?“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日行一善”“梅花香自苦寒来”。

    文化由精华变垃圾,如同健康的人成为癌症晚期。

由正文化到负文化的结果是什么呢?

    我们就是这样一步步走向了中华文化的反面。于是,“普世文化”当然有机可趁。

    想把文化注入商业,首先,要明了自己的文化,其次,要有“沉沦”得不那么厉害的人。一步一步走出来,是可行的。

 


路过

鸡蛋

鲜花
2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4-29 07:44 , Processed in 0.02821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