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纵贯线陈智军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535013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一个营销人眼里的山东

热度 2已有 210925 次阅读2012-8-15 16:19 |系统分类:营销实战|

陈智军走过中国之——
 
       山东篇

    “当里个当,当里个当,闲言碎语不必讲,讲一讲咱打虎英雄武二郎”——中国人对于山东的印象,大约都是从水泊梁山那伙英雄们开始的吧!当然再老一点的,还记得当年批林批孔时候的“孔老二”;再再老一点的,大约是解放前的那波,印象那就是上下私塾的时候就要拜的那个墙上的绣像孔圣人!(我在福州的三坊七街中冰心的书房,还有广东梁启超的书房都看到墙上的这个画像,貌似鲁迅的三味书屋的回忆文章中也有这个环节)不过风水轮流转,现在教汉语的和中国文化的孔子学院,在全世界可谓是如火如荼了!(出去旅游的,在全国各地还会看到重新修复的、原来遗留下来的文庙、孔庙,这些以前的教育管理部门、考试部门都是有孔子的牌位的。)
 
    不错,孔孟之乡、礼仪之省(这句好像是山东现在在央视上的宣传口号。山东见人就尊称老师,连街边修自行车的也管他叫老师,所以人家喊你老师就是一个称谓,不要太沾沾自喜;这个叫法有点像陕西的张师、李师,在姓氏后边加个“师”字,再延伸一下这是不有点像国外的陈先生、李先生,我一直有个观点,陕西话和英语最早是同宗的。你看陕西人常说的“得是”,是不是像英语中的反义疑问句——is in't)。
 
    山东也有武的——山东自古多大将、多忠义之士(也多响马,隋末的秦琼、尉迟恭最后还上了门神,成了古代的110,有求必应说不上,但是吓唬一下小毛贼还是很管用)。大概是因为过于耿直(有山东撅县的美名),山东极少出阴谋家和皇上。很多东北人在山东沾亲带故,那是因为最早闯关东的山东人占了大部分。
 
    山东人的形象普遍不错,男人人高马大,责任感很重,忠厚直爽,人情味浓,讲究孝顺,外粗内秀,侠义尚武,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特别讲究人际关系和尊卑等级,爱走上层路线,家庭观念强,很适合做老公;女人观念保守,贤惠顾家,有的比较泼辣、蛮横不讲理,脚比较大,说起话来实在难听。山东人乡土意识重,地域自豪感强,有时候爱讲究老乡显得很迂腐。
 
    山东人好酿酒,但现在大多是劣质酒。其实山东的这个名声,都是秦池那些当年的广告暴发户收购四川散酒勾兑带来的恶名,但别忘了,秦池、孔府这些可是酒类营销的先行者啊。有两个酒要说一下,一个是趵突泉啤酒,可能是水好吧,真好喝,但是好像在济南顽抗了多年,现在被青岛拿下的。说起青岛啤酒,他们当地喝的好像是一个第二啤酒厂产的散啤酒——散啤酒在山东各地都是用塑料袋打,也是一个特色,其他城市不会有了。还有一个即墨老酒,也是北方产黄酒的一个代表,很少见的,就像突然在山西之外出现了镇江的香醋、喀左的陈醋,有点惊艳,背后肯定有故事!
 
    这里讲几个关于山东的段子——第一个是关于闯关东的,前两天有位自命不凡的哥们,和我犟东北人的来历——他说,全东北都是山东去的,而且是山东优秀人才去的。我就说,早年是山东的有案底的、混不下去的,都跑了东北,那时候没有互联网,跑关东就安全了。东北是满族的后花园,不怎么让开发,人少地稠,隐蔽性强。况且黑土地的劲儿很足,撒个种子就能长,甚至连打猎、捕鱼都是伸手可及的事情,所以很好生存下来。
 
    大连、瓦房店、丹东一带的口音跟山东半岛基本差不多,都是海蛎子味,就是因为这些人是从山东跑过来的。但是东北本身也有土著,满族就是很大一部分,加上清朝以前,可能移民来的一大批,就是我们说的苞米碴子味的口音,像赵本山的,吉林往里更重。
    
    第二个是吃饭喝酒的礼仪的故事。我以前在山东呆着的时候最怕吃这个大餐,什么主宾副主宾主陪副主陪之类的很麻烦,你进去认真看那个杯子里的绢花,确认你的位置,坐错了就惨了!早年张高丽省长调到天津,开经贸洽谈会,山东去一帮人帮助支撑项目,天津方一个副市长接待,但他不懂山东礼仪,他让大家坐,客气了半天,谁也不敢坐。后来有人说,你先坐我才能坐。好了,他一坐下,大家知道咋坐了!接着上酒了,让大家喝,让了半天没人喝。后来有人点,你的先敬三个,大家才能喝呀,好了,开喝了!上了菜,又麻烦了,他也不夹菜,别人就不好意思吃,按山东规矩是主陪要给主宾夹菜的。这一顿饭下来,把天津人民给累的够呛!
这是我策划的一个项目——华瑞联合心纳葛根黄酮的苏总讲的,他讲的很是绘声绘色的,也是他让我戒酒100多天后重新沾染的。
 
    第三个是讲山东女人的保守。曾经我操盘过一个丰胸的产品,全国都不错,就济南不行,市场经理急的不得了。后来我过来转一圈,一想,明白了,这里的女人都是被封建礼教给压的,谁还敢丰胸啊。还有就是当年我带的部下是从沈阳杀过来的,东北人爱开玩笑,在这边饭店和服务员开玩笑,小姑娘直接骂“流氓”,说死也不给我们这一桌服务了。
 
    从饮食上看,山东的鲁菜那是相当有地位的,在北京在上海都有一批鲁菜的名人拥趸。但是现实中,山东人好吃大葱和大蒜。山东济南下边的一个县叫章丘,那里的大葱有一人多高,好像是上过吉尼斯记录的,就是种大葱的时候不断用土堆起来,最后就出奇迹了。关于蒜台,记得很早时候看过作家莫言写过的天堂蒜薹之歌,讲的是农民种蒜薹最后成灾的事情。顺便说一下潍坊的萝卜,烟台苹果莱阳梨不如潍坊萝卜皮,真还吃,甜的,蘸着白糖吃,现在已经成为一种装箱的礼品了)。所以大多数山东人都有口臭,但却很少有人得癌症。当然科学的讲吃大蒜,还是韩国,就是朝鲜饭店中把大蒜切成片,吸收一些空气,然后抗氧化的功能才能发货到最大功能——吃大蒜大约是是从山东传到朝鲜的,然后他们爱琢磨,就研究出这种科学的吃法了。
 
    其实韩国、日本很多的文明啊,习俗啊,都是从中国传过去,我们后来都抛弃了,但是人家却发扬光大了。早些年策划纳豆的时候,就发现日本人视为长寿之源的纳豆、韩国人自豪的大酱汤(味曾)其实就是中国早年豆豉、大酱传过去,他们又改造的。(关于此事,【听陈智军讲会议营销】一书里有更详细的记录)还有一个好玩的事情,欺骗秦始皇的徐福同志领了500男女从威海到了日本;还有一个叫箕子的人从烟台去了韩国,据说这就是韩国、日本的起源——近年来和韩国、日本的一些妄自尊大的称谓他们文化有多悠久的网友打嘴仗,一般我都是拿这个过瘾的。一说这些,他们就哑口无言了!  
    写到这儿特意百度了一下,插一段维基百科的记载“箕子朝鲜歷史”来证明一下我不是特别在胡说!

    商朝的遗臣箕子率商朝遗民(古河南、山東人,具體數目不明)到朝鲜半岛建立了箕氏侯国,被周朝封朝鮮侯,并得到周朝的承认而成为诸侯。倭奴國大和國王室有王氏的關係,有此一說法為:箕子東來說,與山東瑯琊王氏有血統關係,也與閩王國國王王審知(閩太祖)有關係。

    根據中國的史書《漢書》的記載,中國周武王之後,令商朝遺臣、太師、商朝末代國君之叔父箕子(又名胥餘子姓[1])搬遷,联合土著居民建立“箕氏侯国”。西漢初年,地封王盧綰背叛漢朝,逃往匈奴,其臣衛滿亦一同出走,並帶同千餘人進入朝鮮半島。之後,推翻了箕子朝鲜的哀王,並取得箕子朝鲜的首都王險城,新政權被稱為衛滿朝鮮,韩国历史学家尹乃铉在其所著的《韩国古代史新论》中承認箕子朝鲜的存在,并认为箕子来源于中国中原[2]

    类似的说法还发生在日本人身上,徐福据说是到了日本,也成了很大的一支,好像是一个什么真武大帝之类的,所以日本的徐福庙很多。
 
    山东人爱吃馒头(蛋白质多,所以身材高大),呛面馒头都卖到北京去了。山东人吃大饼不用菜,有葱就行。山东人吃的煎饼,南方人吃了不消化。现在就有家叫煎饼卷大葱的农家菜连锁店,火得一塌糊涂!再一个火的就是山东东部的海鲜的做法。
 
    山东话虽然很侉,听起来却比较亲切实在。沿海地区很富裕,尤其是青岛、烟台、威海地区,说实话,都是走私起来的,你去威海去看看,就是韩国货的批发市场。据说山东经济很快将超过广东,成为全国第一。胶东人观念比较新,很多青岛人觉得做为山东人有点亏(曾经是直辖呢),青岛足球队与省队比赛也是死磕。青岛女孩很时尚,美女不少!青岛的海鲜和啤酒是两大亮点,多年的啤酒节一直很火。不过你要是想吃特别便宜的海鲜,可以去小区里农贸市场买一堆,有很多小店都是代加工的。
    
    菏泽、枣庄、聊城、临沂、济宁以前有点穷。不过这两年好像都上来了,泰安的泰山那是老祖宗留下的,威海、烟台、青岛、日照的海边旅游不必说,就连聊城也恢复了历史上运河流过的“江北水城”形象,枣庄甚至还挖出了台儿庄大捷的爱国景——如果心态阳光一点,我总想把山东的富裕归为那句话——要想富先修路,2000年左右我在这里的时候,就看着人家的依维柯、大宇的班车在随便两个城市中间跑来跑去,很方便,甚至让我惊呆了的是这些高速公路网还涵盖了那个红色的沂蒙山区。
 
    山东人身上有很多的优秀品质,我几乎要把他们当做中国人的代表,当然除了青岛那个殖民地影响下的开放,山东略显保守,这也好像是我们中国的缩影。

路过

鸡蛋

鲜花
2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乐土 2012-8-16 01:05
老师对山东了解多多,乐土给老师上茶了。祝老师万事胜意
回复 纵贯线陈智军 2012-9-3 18:52
谢谢您,您的很多诊断也不错啊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5-2 09:23 , Processed in 0.02931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