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天一居士水思源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534927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爱好不能当“饭”吃 《打赢职场遭遇战》连载(30) 水思源著

热度 5已有 136299 次阅读2012-2-2 13:43 |个人分类:打赢职场遭遇战|系统分类:企业管理|

《打赢职场遭遇战》连载   水思源著

28计“上屋抽梯  【原文 】: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

------------------------------------------------------------------------------------------------

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 ---  故意提供方便,引诱对方行动,然后断其后路,陷其绝境

遇毒,位不当也  ---  对方一旦定位混乱,就很容易招致祸害

 

【开胃菜】当爱好变成工作,往往就不好玩了

 

有位名人曾说过:

“为工作而工作,才是工作的真义;

希望藉工作而获得报酬的人,只是在为报酬效劳而已。”

  

那么人们对待工作和报酬的心态,到底有什么奥秘呢?

    心理学家德西专门为此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实验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所有被试者进行趣味难题解答,完成无奖励;

第二阶段:分为两组,实验组成员完成一题可得1美元报酬,而控制组答题则继续无报酬;

第三阶段:休息时间,被试者可以自主选择是否愿意继续答题。

实验组(奖励组):第三阶段继续解题的人很少,表明兴趣与努力的程度在减弱(没钱就不干了),

控制组(无奖励组):有很多人花更多休息时间继续解题,兴趣与努力的程度在增强(没事就干活)。

  

    德西实验表明:

一般情况下,人们在外在报酬和内在报酬(自身兴趣)兼得的时候,不但不会增强工作动机,反而会减低工作动机,人们把这种规律称为德西效应。

通俗点说就是:

当一个人对一项活动充满兴趣时,给他提供物质报酬鼓励,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他的吸引力。

 

    老板们知道“德西效应”后,在没搞明白之前,或许会高兴一阵:“难怪我连续涨了很多次工资了,人才怎么还是不断在流失,看不到一点成效,原来是钱发多了啊!”

其实,薪酬、兴趣、工作的关系,远不是这么简单,

老板刘琮最近就深有体会。

 

刘琮手下有一位技术精英叫朱芳,头脑活,学东西快,硕士毕业后直接来的企业,几年时间就磨练成了企业绝对的技术骨干。朱芳精通的这些技术,所依存的行业很小,水很浅,市场上很少遇到有价值的转会队员,基本上都是各企业自己培养的,而培养周期却都很长:朱芳算是有悟性、学得快了。一般情况下,没有十年、八年是孕育不出一个能独当一面的专业人才。

朱芳基础很好,是个好苗子,前途不可估量,假以时日,应该是这个行业的未来之星。

但就朱芳现在的水平,一般的日常应对虽然游刃有余。但要创新突破,在未来行业发展中留下印记,则火候还欠缺很多。没有再经过几年的知识经验积累提炼,朱芳是不可能再上新台阶的。

可让刘琮头痛的:当朱芳处于这个人生关键时刻时,她本人却觉得烦了,有点厌倦手头的技术工作,不知道那根筋搭错了,近期突然对与人打交道的工作特别感兴趣,尤其是业务,朱芳特想去当sales

朱芳身材不高、但人长得可爱,一笑二酒窝,属于亲和力强,人见人爱的那种女孩。

朱芳虽然从事技术工作,但性格活泼,是个话唠,跟谁都能掰扯几句,自称连哑巴都喜欢跟她聊天。

前不久,朱芳和同事们去客户那里进行技术支持,工作之余,朱芳就和客户扯上了,扯来扯去,扯出一笔业务,是客户朋友企业的单子,客户热情引见并促成了此事。

 

虽然单子不大,但朱芳很兴奋。

她最近一直在烦自己的技术工作,虽然收入待遇不错,在这家企业也算一流收入,比起几个部门经理只多不少,但工作起来却觉得越来越枯燥乏味,还经常要加班,整天对着电脑打字、输数据,快发疯了,而且据说长期电脑辐射,对人体不好,特别是女性。

从另一角度看,朱芳则特别羡慕业务部门同事,觉得他们整天与人打交道多有意思啊,而自己在这方面也很有天赋:话多,不怕生,又讨人喜欢

虽然销售部门实施的薪酬考核是底薪加提成,如果做不到业务,只拿底薪,则收入将猛降到现有收入的十分之一不到;但朱芳很有信心,所以偏向于好的方面思考:如果业绩做得好,提成多的话,则收入会远远超过现有收入。到时候,整天有说不完的话,又没有电脑辐射,收入又增加 。。。

朱芳想想就兴奋。

 

为此,朱芳缠上了刘琮,半开玩笑半当真,整天嚷嚷着要去销售部门轮岗。

这次轻松促成这笔小业务后,朱芳自信又得意,也更觉得理直气壮了,立马加强了对刘琮的压力。

刘琮则很痛苦,都是被朱芳闹的:

企业花几年时间,好不容易培养出来一个技术骨干,又提供了不菲的待遇,却在更上一个台阶时,耐不住寂寞,见异思迁,想换换“口味”了。这一换“口味”,就是双输。

刘琮见过太多好苗子,因此而折戟变平庸了。

 

这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围城现象”:

很多人破城变局后,会兴奋一些日子,但没多久,往往就会发现“伊甸园”根本不是原先乐观所想的模样:遇到的困难可能比以前更多,成功的机会更渺茫,而收入则直线下降,更可怕是前几年的知识经验积累,多数因派不上用处而荒废了,一切都要从头积累。

短暂人生,又经得起几个这种推倒重来的重新积累?

多数人最终会后悔,但已晚了:不管回去还是继续,因落后同龄人一段时间,凤凰已变成草鸡了。

刘琮还是很看好朱芳的,不希望发生这种惨绝禽寰的“杯具”。

 

为此,刘琮进行了深思,刘琮认为:

“朱芳喜欢与人打交道,只是一种兴趣爱好。但朱芳的沟通技巧,与一个专业销售好手比较起来,差距还是很大的。不是话多、讨人喜欢业务就容易做。销售谈判处理不好,就会变成求人的活。像朱芳这么有成就感、爱面子的人,怎么可能低声下气、委曲求全呢?。。。

而这些朱芳都还没有预见到,一旦受挫,她就会陷入两难的境界:根据其心高气傲的脾气,很难吃回头草,而往前走又没戏,最后,难保朱芳不会被迫离开这个伤心地,推倒重来。朱芳失败,企业更失败,几年的心血白费,而且像朱芳这种好苗子也是可遇不可求,未必将来再能物色到。但现在朱芳就像中了邪,沉浸于自己的幻想之中,说什么也没有用,必须想个好办法”。

 

刘琮平时也很喜欢谋略,没事也经常翻翻《36计》,基础不错。结果,没几天,被他想出了一个好计策:针对“德西心理效应”, 采用“上屋抽梯”之计,让朱芳慢慢失去兴趣,在朱芳兴趣降低到一定程度后,断其后路,逼其觉醒,认清形势,重新认识自己,做出正确的人生抉择。

 

第二天,刘琮把朱芳叫到办公室,笑嘻嘻对她说:

“你不是想去销售部吗?我同意了,不过,先试用一个月。这一个月里,原有薪酬考核不变,你原来该拿多少就拿多少,做成业务就是锦上添花,奖金提成不少你一分。但丑话说在前面,过了这个月,你的薪酬考核就和销售部完全一样,只能拿底薪了。你觉得满意吗?”

朱芳一听乐坏了,不过她有点困惑:天底下怎么会有这种好事啊。

望着刘琮油光光的秃顶 ,朱芳开玩笑道:“你怎么会这么厚待我啊?不会想打我主意吧,我可告诉你,我对你没兴趣,别说这辈子,就是下辈子也没戏。”

刘琮听了,差点没把嘴里的一口茶喷出来,他正色道:“放心,我只是重视你是个人才,别想歪了。。。”

 

朱芳唱着小曲,高高兴兴的开始了销售部的新工作。

由于薪酬考核没变,所以朱芳觉得这第一个月的工作,更像一个有奖兴趣游戏。

朱芳一开始很卖力,但没有拼命,因为没必要,钱一分不少,干嘛要拼命呢?没理由说服自己。

 

一段时间后,朱芳开始觉得销售这碗饭不好吃了:

每天要打很多个电话,不管熟悉的、陌生的,都要陪着笑脸,受到委屈还不能发作,只能把抱怨烂在自己肚子里。为此,朱芳特地在家做了一个纸人,上班受了气,回家就拿针扎那纸人出气。。。

受些抱怨还是小事,关键是业务没有任何进展。

没做业务前,朱芳觉得满地都是客户,自己只要弯弯腰,就可以随便捡满一篮子。但真的做起业务后,才发现不确定因素太多了。很多交流还不错的客户,就是迟迟定不下来,问也不说原因,单子看着近,却一直在天上飘着,怎么也抓不下来。

朱芳急得直跳脚,再这样下去,这个月就要鸭蛋了。

 

一眨眼就到月底了,朱芳还是一事无成。

刘琮把朱芳叫去,严肃的通知她:“

“下个月开始,你就正式调到销售部了,薪酬考核按销售部标准,每月拿底薪。不过,鉴于你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如果你不想去了,愿意继续留在技术部,明天就和我说,还来得及。

不过,一旦去了,你就不可回头了,技术部这个月也物色好了替代者,你走了,你的位置马上就会有人来顶。到时候,不管你在销售部做得好坏,就只能一直做下去了。你今晚得考虑清楚,明天给我答复。”

 

朱芳当晚几乎一夜没睡,毕竟硕士头脑,经过深思熟虑,朱芳觉得:

目前的技术工作更能体现自己的价值,爱好一旦成为了工作,有了标准和要求,就不好玩了 。。。

 

第二天一早,朱芳带了一盆仙人掌(据说可吸收辐射)来到单位,放到自己电脑前。

然后,朱芳去见刘琮,特别感谢他让其明白了自身的价值定位,并坚定表态要继续在技术部奋斗。

刘琮听后,欣慰的笑了:君子当成人之美,自己做到了。

 

【剥笋壳】

 

刘琮花了几年心血,培养了一位未来之星朱芳,

可刘琮还没等到朱芳发挥巨大潜力的一天,就遇到即将鸡飞蛋打的双输局面。

面对厌倦了枯燥技术工作,打了鸡血般想去销售部的朱芳,

最后,刘琮竟然奇迹的让朱芳放弃了错误想法,又安心于本职工作。

让我们一起来剥剥笋壳,看看刘琮是如何做到的?

 

剥笋壳1:刘琮希望得到什么理想结果?

回答1:朱芳能重新认识自己,放弃错误想法,安心于自己的本职工作。。

 

剥笋壳2:刘琮如何做到的?

回答2:刘琮针对德西心理效应”, 采用“上屋抽梯”之计,让朱芳见(Personal销售工作其实并不适合自己,而原来的技术工作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从而让朱芳在即将断绝后路的关键时刻,认清形势,重新认识自己,做出正确的人生抉择。

 

剥笋壳3:为什么刘琮实施的“上屋抽梯”计策如此顺利?

回答3:因为刘琮在实施过程中,紧紧把握了“上屋抽梯”计策的2设计(Plan准则:

设计(Plan准则1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

故意提供方便条件,引诱对方行动,然后切断其后路,使其陷于绝境。)

这个准则强调:布局、诱敌、断后路要一气呵成,缺一不可。

刘琮案例里:刘琮同意朱芳去销售部试用一个月,却故意提供了这个月内原有薪酬考核不变的便利条件,这既快速了朱芳的决定,又为一个月后切断其后路,留下了伏笔。刘琮这个设计(Plan承前启后、一气呵成,充分把握了这条设计准则。

 

    设计(Plan准则2遇毒,位不当也。

(遇到祸害,是因为不能正确认清自己的位置,行事不当招致的。)

这个准则强调:计策实施的前提判断 —— 在对方思维混乱的时候实施,就很容易成功。

刘琮案例里:当朱芳处于职业生涯定位混乱阶段时,表现出头脑充血发昏,什么话也听不进去的现象。不过,这阶段却是实施“上屋抽梯”之计的好时机。刘琮正是因为正确判断出这一点,从而获得了成功。

 

剥笋壳4:“上屋抽梯”这条计策实施过程中,该如何巩固(Plus),确保最后成功

回答4:目标对象一旦进屋后,“屋内氛围”就很关键了,“屋内氛围”要和计策实施的目的相吻合,绝不能相背离。另外,“抽梯”行为也很重要,要干脆,不留后路。

 

【回味豆】

通过剥笋壳的梳理,我们就可以很容易解析出“上屋抽梯”这条计策的“P4”:

      知心(Probe):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衡取其轻

      亲见(Personal):“上屋行为”和“屋内氛围”更有利自己(或更不利自己)。

      设计(Plan):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

      巩固(Plus):“屋内氛围”要融洽;“抽梯”要干脆,不留后路。

“上屋抽梯”这条计策强调:“上屋”要给甜头;“屋内氛围”要融洽;“抽梯”则要干脆,不留后路。

但所有计策都是为目的而生,什么样目的,就会使用不同的实施策略,有时候甚至截然相反。

例如:刘琮案例里,刘琮的本意不是逼朱芳走,反而是要唤醒朱芳,选对人生路。

 因此,“屋内氛围”、“抽梯”都有点特殊,最后甚至特意留了条后路给朱芳。

这正是该计策灵活运用时,我们要注意的地方。


路过
1

鸡蛋

鲜花
4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5 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回复 米饭 2012-2-2 21:16
   这女人太自恋了
回复 素颜 2012-2-3 11:13
1、技术出身做销售也是件好事,性格活泼,是个话唠,跟谁都能掰扯几句,这样的性格是销售的配胎!如果她是那个销售人才,这样谈判中她比一般销售更能说服客户!出差也能隐低成本。领导要往正确的方向引导!
2、办公室的白领们如果要摆绿色植物:千万别选择仙人掌,仙人球等,引来事非!选择叶圆比较好!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回复 王效辉 2012-2-3 22:47
你是不是会看风水啊 老感觉你是风水师
回复 张旭婧 2012-2-5 09:37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5-10 08:26 , Processed in 0.03025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