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中寰创世策划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534915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沃尔沃复兴:李书福的方程式

已有 103673 次阅读2012-3-3 10:32 |系统分类:营销实战|

对于2012年的中国车市,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一方面以通用、大众、丰田为代表的三家传统势力无形中被中国市场所左右。通用重新抢回了全球盟主的宝座,丰田由于地震、市场、售后等一系列问题被拉下马。另一方面,自主品牌销量集体下滑,让人黯然失色。传统豪车三家马车奥迪、宝马、奔驰在中国市场增长均超过了20%的增长率。传统豪车三家马车奥迪、宝马、奔驰在中国市场增长均超过了20%的增长率。

就豪华车品牌,除传统三架马车外还有以英菲尼迪、雷克萨斯为代表的日系品牌。沃尔沃一直出于一个尴尬的境地,单调乏味的诉求、中庸无特色的产品使其不断的被边缘化。2010328日,这个曾经没落的贵族被吉利以18亿美金入赘中国吉利。一时间从官方到坊间,沃尔沃被人从新推向了封口浪尖。一方观点认为财大气粗的福特都做不好更何况是一家并不知名的中国民营车企,收购之后巨额的资金、管理等一系列问题无不是李书福的困扰,况且像上汽收购双龙已是前车之鉴。另一方则认为,沃尔沃和双龙不同,他的品牌价值远非双龙可比,除此之外吉利在收购沃尔沃之前就已经有过此类经验(澳大利亚的DSI、英国的猛铜公司)。另外上汽是入股双龙,而吉利是全资收购。

对于两种观点,都有其道理。从整个中国企业外购经历来看都没有完全成功的案例:早期的TCL收购汤姆逊到后来的联想收购IBMPC业务。随着改革深入,中国的庞大市场让一大批企业盆满钵满。但是整个中国企业群并没有随着中国的发展产生同步的影响力,中国制造成了廉价的代名词,这是中国企业唯一的竞争优势,可随着印度尼西亚、越南、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兴起让仅有的优势逐渐丧失。如何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已不但是企业的责任,中国特殊的政治体系在社会转型期优势尽显无遗。

收购沃尔沃的背后,国家战略因素

当年红军艰苦做绝,战胜了日本、国民党赢得了全国政权,后来总结原因之一是跟着党的纲领走。其实在中国做企业也是如此,当然这种说法并非是一味的对执政当局拍马奉承,而是要正确理解国家的战略方针政策。相对一些企业家,李书福无疑是聪明的人,在不通场合李书福表示他的经营策略就是跟着党走。说是这么说,李书福做也是这么做的,如在兰州的汽车工厂,年产能只有15左右,而且生产的车型主要是自由舰低端车型,可以预测在短期内吉利兰州工厂在短期内是难以赢利的。为何放弃配套成熟浙江(吉利的根据地)而选择荒芜的大西北。李书福给出的解释是为了响应国家号召,解决西部大量就业问题。这样的回答虽有些牵强(西部的人工成本远低于东部沿海),可以看出李书福确实是把握住了国家的战略方向。

此次沃尔沃的收购也体现了李书福高屋建瓴的市局战略眼光,据说在吉利初期李书福就盯上了沃尔沃这个美丽的欧洲贵妇,但即与自身实力只是想想。在11年福特透漏出要出售沃尔沃,包括吉利在内的全球几大汽车集团都伸出橄榄枝想把沃尔沃这个贵妇拥入怀中。在竞争者当中,吉利做为后起之秀自然比不过其他选手。吉利有一点是其他竞争者所不具备的,那就是背后强大的国家意志。

吉利做为典型的自主品牌,属不折不扣的民营品企业,这与老对手奇瑞还不相同。在中国民营企业与国企或央企“宗亲”地位不同,属于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为什么吉利就能够例外,得到国家的支持?

首先2011年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超过了美国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与之相对应的中国企业的影响力并没有和国家经济匹配,在品牌、资产、技术、创新均逊于西方。这种状况可以说不但是中国企业的尴尬,也让中国政府感到无限惆怅。改革初期,为了获得西方公司的技术支持,中国采取了技术换市场的战略方针,希望通过技术升级能和西方的公司竞争。合资就是这一历史时期的普遍做法,技术高度密集的汽车行业也概莫能外。可是到后来发现,我们通过合资培育了市场教育了消费者,核心技术并没有得到。从二战后世界物资资源的极度匮乏,到现在的琳琅满目的商品,让所有的商品同质化。恍然间我们发现市场竞争已经不在是大市场时期(二战结束到80年代末)以技术为导向的竞争业态,品牌已经成为新的竞争利器。在这个以品牌为导向的竞争法则中,中国企业更是显得稚嫩与渺小(中国企业商业模式集体山寨西方企业)。波特、科特勒、奥格威、特劳特等这些品牌大师让我们难以企及,乔布斯、比尔·盖茨、扎克伯格这些营销天才让我们永远惊叹。中国企业想要参与全球性的竞争,品牌是永远无法规避的现实。如果按照西方企业品牌塑造的标准,赶超西方品牌对于现阶段的中国企业来讲无非是夸父追日、精卫填海般的浩大工程。

师夷长技以制夷,对于现阶段的中国或中国企业在合适不过,在相对比较中中国最不缺的就是钱。这在国民出国疯狂抢购奢侈品可见一斑,以至于欧洲的一些媒体给中国的这些抢购大军起了个新名词“北京镑”。2万亿的外汇储备,近5亿的中产阶级规模足以任何品牌大师、营销天才俯首称臣。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中若隐若现的神秘财团罗斯柴尔德家族也说明了这个现象。用资本换品牌,已经很好理解了。

虽然沃尔沃从嫁入福特豪门之后逐渐失去了往昔的影响,虽然沃尔沃的产品已经越来越不像沃尔沃,虽然沃尔沃的安全诉求越来越像传说,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他还是一位风韵犹存的贵妇,这和二流的双龙与根本就不靠谱的悍马根本不可同日而语。现阶段的市场环境无论是中国政府层面还是企业层面都需要像沃尔沃这样的品牌来夯实中国企业在全球的影响力,18亿美元对于沃尔沃这个品牌来说实在是太便宜了。

当李书福这个中国版的亨利福特站在中国政府这个巨人肩膀上,从美国亨利·福特手中夺得沃尔沃如探囊取物,这事必须的。

 

作者介绍:鲍陆洋 中寰创世(郑州)营销策划公司高级咨询师,郑州大学EMBA,见证了中国IT信息市场变革,创造了多个行业第一,被业界誉为80后创业先锋第一人。蛰伏IT、通讯、高端时装、快销、餐饮等多个行业,积累了丰富的行业实战经验。以高屋建瓴的战略眼光洞察行业脉搏,对竞争对手实施侧翼战。擅长品牌策略定位、品类创新、数据库营销、渠道构架的整合、品牌招商、活动执行。探讨观点请互动微博:zhixingbmk@sina.com  QQ: 2305445666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5-29 11:16 , Processed in 0.02649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