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黏黏糊糊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520270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信仰禁话论:谁撞碎了企业家的“崇高”?

已有 60062 次阅读2014-7-18 14:30 |系统分类:企业管理| 企业家信仰, 信仰禁话论, 彭新武, 魏涛, 商业伦理

【信仰禁话论:总第二期】“信仰禁话论”是中国首档以企业家信仰、商业伦理相关问题为探讨内容的新媒体栏目。它通过对流俗思潮的反观、批驳,尝试以哲学的视角解读管理领域的价值、因果、理性与非理性等现象、规律和本质问题,借存疑的精神、活泛的文笔、犀利的观点给当代商业构想带来新的启示。​本期栏目《谁撞碎了企业家的“崇高”》主要剖析了部分企业家丧失“道德追求”的社会土壤(师说篇)以及导致其决策失误、遭受骂名的内在原因(弟语篇)​。



师说:谁掳走了企业的独立人格?

1.“底线”

眼下,学者们饶有兴致地阔论着市场上那几桩耳熟能详的“门”事件,并借此肆意调侃商业中的道德问题,试图为“社会道德沦丧、企业家信仰缺失”这一断论抖出更多的证据。刻薄点说,凡持此观点者都有失偏颇。​

事实上,“道德”概念本身很难给处在不同价值立场上的人们一个共同标准,而社会上关于企业家德行的铺天盖地的褒奖或贬斥,多是由公众情绪主导的,且有哗众取宠的嫌疑。倘若你听信了舆论界草草盖棺定论,或许就上了某些幕后主使的恶当。​

企业家被社会舆论高调地哄抬起来捧为“时代英雄”的那一刻,也预示着终有一天会重重地摔在地下,成为众矢之的。国企老总纷纷落马,社会大众看着这些曾在媒体频频抛头露面的“品格高尚之士”沦为阶下囚,幸灾乐祸的情绪空前,借助自媒体渠道娴熟地讽刺腐败、怒骂贪腐者“如何如何害人”。​

实际上,不是企业家们不懂得追求高尚,而是社会的底线太低。​

2.“降格”

其实“犯事儿”是组织内外部条件恶化的产物,与企业缺乏独立人格有很大关系,企业家的个人品行仅仅是其中一个要素而已。任何一个中国公司的管理中,“人治”色彩依旧浓重,决策过程掺杂了太多的“非企业”、“非市场”因素(尤其是国有企业)。由于受制于这些因素,企业家经常被迫背弃市场秩序、应得利润以及亵渎制度,甚至把企业当做阿谀权贵的工具者也比比皆是。​

对于上述的现象,外国人常常纳闷:“为什么中国的老总们把公司搞的一塌糊涂,连年亏损,他却依然可以升迁?”​

从根本上说,土壤很关键。没有哪个企业家愿意做一个道德低劣的人,也没有哪个企业家不渴望公平竞争的秩序,只是社会文化和商业土壤中的毒液逐渐侵入企业身体,让老总们每天都受到非企业、非市场因素的干预,其一举一动,会牵动企业以外的利益链条上的每个人——那些人会穷尽口才为自己的利益示威或游说。​

于是,即使老总们信守正道,旁侧之人也会不断教唆,他们都想穿破那堵越积越厚的立场围墙,久而久之,阳奉阴违,巧言令色地应酬,即使有那份初始的崇高,后来也会变得媚俗不堪。​

老总们为求得保全,只能舍弃高尚的追求,把自己降格到与社会底线齐平的水平上。接下来,他们的命运便由不得自己说了算了。


弟语:一时“犯浑”迷失操守  

1犯浑”

百年之前,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为现代管理学理论奠基,半个世纪之后美国的德鲁克更是让它在世界范围内的企业实践中大放异彩。然而,即便有科学理论、经验性方法及大量案例做指导,但仍改变不了经营企业是“一次前途未卜、存在无限机会和灾难可能性的冒险”。在这次冒险中,企业家随时面对难题并必须为破解难题做出无数次“选择”——“选择”能够反映出企业家的智力水平,也决定着公众对其道德水平的判断。​

师说篇有云,并非企业家不追求高尚。我们应坚信每一位企业家对其艰辛创建的家业的珍惜感会胜过任何人(国有企业除外),就像百姓家养育孩子,为了避免孩子德行衰败和病患缠身,都会倾情呵护。然而,从白手起家到身价千万,再到上市融资、坐拥资产数十亿,面临每个发展阶段的陌生境遇,企业家难免会在那些超出经验的问题上“犯浑”,时而举棋不定,时而有旁门左道乱指点,最终造成决策失误。​

世界上没有那个低智商、低情商的人可以掌控几十亿甚至以上的财富,但高智商、高情商并不意味着不会一时间的“犯浑”。反过来说,“犯浑”不可怕,可怕的是“犯浑”之人手握权钱。​

2.“四知”

治理企业如同经营人生,其过程无非是:企业家凭借“已知”,“求知”于“可知”和“不可知”之间。四者中唯“已知”是确凿的,剩下三者都是含混不清,也是最可能让企业家迷失操守、犯浑、错误决策并遭受骂名的三个要素。规避“迷失”、“犯浑”的终极解决办法是修炼个人“爱智慧”的情操,这个早在两千多年前苏格拉底先生已经告诫我们了,它负责协调“化解”一些超出经验的难题,并传授“守成”和“避难”方法。​

爱智慧,善思辨,企业家便能“化解”危机。​

看一则古代案例:宋江等诸草莽曾在梁山称王与朝廷抗衡,朝廷遣兵攻打无果便选择“招安”,给这帮“草莽”定编制、颁布纪律和管理章法,与正规军几乎没有区别。随后,梁山好汉们又转而为曾经的死对头卖命,受益的自然是皇帝。

再看一则当代案例:头几年浙江的某些地方政府将曾视为治理顽疾的“地下钱庄”转为“地上”的小额贷款公司,并予以政策和规范,让其经营“合规”。不多久,曾经的“顽疾”竟也成为民间信贷的主力军。​

两则案例都是管理者运用功利主义原则、借助哲学思维化解当下威胁的最好说明。​(完) 

----------------------------------------------------------------------------

禁话论有奖点评及话题征集:请写信至 evolutionalfaith@163.com

----------------------------------------------------------------------------

■栏目专家、总策划:

彭新武,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管理哲学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曾荣获“第三届中国管理大会杰出管理学者奖”,目前主要从事管理哲学、中西管理思想史、社会发展理论、进化论、系统论、复杂性科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栏目主创、执笔:

魏涛,中国伦理学会会员,山东省伦理学会会员,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在职研究生,曾任中央级媒体记者、执行主编、总编助理等职,从事企业社会责任传播、商业伦理、公益营销理论与实务工作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5-4-30 16:32 , Processed in 0.03231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