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黏黏糊糊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520270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信仰禁话论:论企业家的“人格伪装”

已有 58028 次阅读2014-7-17 15:30 |系统分类:企业管理| 商业伦理, 企业家信仰, 公益营销, 魏涛, 彭新武

【总第一期】“信仰禁话论”是中国首档以企业家信仰、商业伦理相关问题为探讨内容的新媒体栏目。它通过对流俗思潮的反观、批驳,尝试以哲学的视角解读管理领域的价值、因果、理性与非理性等现象、规律和本质问题,借存疑的精神、活泛的文笔、犀利的观点给当代商业构想带来新的启示。本期栏目《论企业家的“人格伪装”》抛出企业家人生修行中的“三怕”(师说篇),即“怕烦”、“怕出糗”、“怕飞来横祸”,并以此为线索探究他们为破题而演绎的“人格伪装”(弟语篇),以期恪守着他们心中的终极立场。
 
 
师说篇:企业家人生修行的“三怕”
1.“怕烦”
凡有头有脸的企业家,都怕鸡毛蒜皮、针头线脑的琐事缠身,他们无一例外地渴求达到“小鬼不近身、小事不缠身”的境界。多数人在此问题上有两条宝贵经验,即用好“挡箭牌”、炼好“再造丸”。
“挡箭牌”通常是一名八面玲珑、张弛有度的私人秘书或办公室主任,也可以包含几名贴身保镖和私人法律顾问。“挡箭牌”恩威并施地把一切可能让老板分神的干扰因素拒之门外,让老板拥有足够的空闲,哪怕他“什么都不做”。
“再造丸”则是一剂温和的长效药方,从根上治疗下级管理者的劣习,施设卡设限、流程再造、规范框定等“标准化”之术,将决策事务逐级分解给中、基层管理人员,或者借助某种强大的工具(如ERP)把问题进行分拣、拦截、消化,将低端的琐碎问题彻底消灭在它侵占企业家精力之前。
企业家的精力是有限的,一旦被鸡零狗碎的问题占去,必将打断他们“千秋大业”(以下该词均指称“企业家们的事业理想”)的思绪。因此,“挡箭牌”、“再造丸”双管齐下、标本兼治,企业家便可以拥有足够的精力,腾出手脚,专注于伟业的建构。
 
2.“怕出糗”
“挡事儿”靠小秘书,“铲事儿”靠办公室主任,维持企业运营秩序靠标准化制度和能镇得住场面的兄弟们。然而,这仅仅是解决了老板们“千秋大业”的后顾之忧,并不能为“千秋大业”本身指路、领航。所以,为避免在大方向、大谋略、大是大非上栽跟头,聪明的企业家总是不断进行哲学上的自我启蒙,潜心修炼,防微杜渐。
在经营中,凡定错调子、走错路、拍错马屁、投错项目、被对手暗算、被一堆小情人(或情敌)围攻,都算“出糗”。当类似问题交替来袭,暗示、利诱、胁迫之下,企业家脑袋里渐渐地萌发了形而上的思考,并演化为作为处世原则和趋利避害纲领的经营哲学。今天看来,胸中有无经营哲学,是对“老板”、“总经理”、“一般管理者”以及“普通员工”进行身份鉴别的最直观的标签。譬如说,普通员工认为公司墙上贴的、手册里印的、会上喊的企业文化条款都是“空号子”,是老板们的意淫。而老板看来,那字字句句皆是事业的“命根子”,员工对它冷嘲热讽,只能说是员工还没到那境界。
某些高明的企业家经营哲学的思想源泉不仅取自道家、法家、纵横家、马克思、哈耶克、谢尔登、巴菲特等能叫得上名字的古今大哲、大商,而且还能将市井的“下三滥哲学”、“苍井空哲学”整合起来为己所用,对游刃有余地操纵江湖有着方法论的意义。怀揣经营哲学,能少走弯路、规避“出糗”问题,而且万一“出糗”之后,还能用它做幌子给企业家们找到一个堂而皇之的台阶下。
 
3.“怕飞来横祸”
完成了“千秋大业”之后,企业家们最普遍的心愿会是:如何求得生命维持、身体健康和心灵的安顿。面对商业江湖险恶,历经一次次惊涛骇浪和生死考验,他们对“世事无常”、“飞来横祸”等人生问题有了更深理解,也修订了旧有的经营态度。于是他们尝试着,面对未来人生的一切不确定性中,铺设一条躲避灾难、明哲保身的退路。
后面的路走不好,前面的努力自然是徒劳。
当企业声名远播,企业家的地位也越来越高,高到能触到“现世之上”的东西,摸见了宗教的边缘。宗教能授予企业家肉眼之外的视力,即学会用心“眼”审视这个世界,他们纷纷求助于这种神授之力,期望在那儿找到解释诸种人生可能性的终极答案。
 
今天,哪怕是赫赫有名的中国企业家,也不再避讳自己的信仰话题。无论大乘佛法、周易、基督或者一些小派宗教,甚至共产主义,老板们总会信点什么。信仰,让企业家功成名就之后依然有所追求、永不止步,并能救危难于未然、避免走进罪恶的沼泽。
 
弟语篇:揭秘企业家的“人格伪装”
 
1.缘何“伪装”?
上篇师说“三怕”,怕即敬畏感,有敬畏感并非坏事。
身价跃至十几亿、上百亿之后,企业家便能玩弄钱权于股掌,而此时必须持一定的敬畏之心,才能让自己远离险境。敬畏感驱使企业家放低姿态,低调处世。如今除了某些特殊人士(譬如“散财全球”的陈光标先生),大多数企业家不会显山露水,尽显低调,甚至面对公众谈“成功”的原因时,也从不轻言“是用自己的拼搏和牺牲换来的”,都拉长音、假惺惺地说:“我这只是幸运罢了,换了谁都一样。”
“假惺惺”作为一种社交谋略,是企业家在刀光剑影的商业江湖厮杀中,给自己觅得的一道护身符,能时刻防御明枪暗箭中伤或“躺着中枪”。
不客气地讲,企业家是人类历史上最善于操纵语言伎俩和驾驭个人情绪的群体之一,他们时而低声下气、时而一怒拍案、时而憨态可掬、时而幼稚呆钝,让外人看起来喜怒无常,他们却能做到“心中有数”。有人说这叫“阳奉阴违”,是企业家阴险的一面,也有人说这叫“面里藏道”,意思是修行很深,似乎得到了纵横家祖师爷王禅的真传。总而言之,我们不能简单地用高兴、失落、沉闷、狡猾等语词描述企业家挂在脸上的情绪,那似乎都是“伪装”,不代表他们心中的真正意图。
关于这种现象,无论在中国古代《鬼谷子》典籍、近现代弗洛伊德和荣格师徒的精神分析心理学体系,还是当今大行天下的“领导艺术”训练中,皆能发生共鸣。在这里,我尝试着给这个历史中普遍现象取个新名字,叫做企业家的“人格伪装”。
 
2.透过“伪装”看生存环境
“人格伪装”的情态是客观存在的,企业家远比普通人娴熟此道。越是雄才大略者,越懂得利用“伪装”趋利避害、明哲保身,利用“伪装”让企业不受伤害。
近年来,马云、刘强东、雷军等企业家相继走红。成名之后他们首先迎来的是,打着各种幌子前来“请求施舍”的人士,或是阿谀,或是靠权力施压,讨要数目少则几万,多则上千万。对此,企业家的一般做法是能躲就躲,躲不过就“装”:装穷、装出差、装委屈、装恼羞成怒甚至装小人。30年来,改革开放精神时刻鞭策着中国老板,希望他们把有限的精力投到企业身上,专心经营,可社会上偏偏有人要搅得鸡犬不宁,于是“伪装”成了他们必要的人生修炼,酒场躲不过就装病,情场躲不过就装傻,被人嗤之以鼻就装下贱,被竞争者骂到网上就装作没看见。总之,不会“伪装”术,就很难在商业江湖上混。
不过也有特例,像农夫山泉老板钟睒睒这样的“硬骨头”既不会装孙子、也不会装大爷,遇到外部威胁动不动就诉诸于官司,所以他每隔几年就会打一场轰动全国的大官司。
 
无论如何,“人格伪装”四个字用在企业家身上不应是个贬义词,而是中性词。在经营谋略中,真话有真话的功用,假话有假话的价值,伪装也有伪装的道义——只要都是服务于企业的正当诉求。企业家装俗扮媚,牺牲自己的个人价值立场去维护一个企业健康成长,进而让它回报社会,怎么说都不算可耻,甚至有点值得赞誉。

————————————————————————————————————————
 
栏目专家、总策划:彭新武,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管理哲学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曾荣获“第三届中国管理大会杰出管理学者奖”,目前主要从事管理哲学、中西管理思想史、社会发展理论、进化论、系统论、复杂性科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栏目主创、执笔:魏涛,中国伦理学会会员,山东省伦理学会会员,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在职研究生,曾任中央级媒体记者、执行主编、总编助理等职,从事企业社会责任传播、商业伦理、公益营销理论与实务工作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黏黏糊糊 2014-7-17 18:28
《论企业家的“人格伪装”》抛出企业家人生修行中的“三怕”(师说篇),即“怕烦”、“怕出糗”、“怕飞来横祸”,并以此为线索探究他们为破题而演绎的“人格伪装”(弟语篇),以期恪守着他们心中的终极立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5-4-30 20:11 , Processed in 0.03756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