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波波,共好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519475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利他”不如“他利”

已有 158673 次阅读2012-6-12 18:29 |个人分类:营销|系统分类:公关传播|

■文/孙永丹 共好集团高级编辑、管理专家

    究竟是什么造就了稻盛和夫身上的经营奇迹?
    稻盛和夫的回答很简单:无他,不过是在做任何经营决策时,都依据了“作为人,何为正确”的判断原则。他相信,要用“利他之心”去经营企业,利他之心就是一颗正确的心。
    何为“利他之心”呢?稻盛和夫认为:“人心可分为两面,即利己之心和利他之心,所谓利他之心,是指一切为了自身利益;所谓利他之心,是指为了帮助别人可以牺牲自己利益。”
    确实如此,一个企业家不能太“利己”。因为管理就是借力,你太过于自私,从不为别人考虑,处处算计员工,怎么借得到力呢?要知道,你算计员工一次容易,算计员工十次很难;你一人算计一百个员工很难,一百个员工算计你容易。“利己”的结果很可能是“双输”。
    那“利他”就一定是“双赢”吗?我看未必!
    大善与大恶者仅仅占人群中极少比例,绝大多数都是正常人。所谓正常人,就是有点便宜就会占,有点负担就会躲,大错不犯,赚点小钱。作为老板,你“利他们”真的就可以得到“他们利你”?你拿出心来就一定能换得他们的将心比心,以心还心吗?
    稻盛和夫未必不明白这个道理!有一次,一个员工奇怪地问他,“您不是说利他之心吗?为什么还要设计繁琐的制度来防范员工?”稻盛和夫回答:“每个人都会犯错,我不忍心让员工犯错,不得不设计一个不会犯错的制度。”
    成功的中国企业家更是明白这个道理。柳传志之所以成为柳传志,史玉柱之所以成为史玉柱,马云之所以成为马云,我觉得并不是他们境界有多高,目光有多远,而是因为他们洞察了“人性”,顺应了“人性”,运用了“人性”。
    然而,人才之道的最高层次是精神层次,就是经营员工的神圣感。古往今来从未有企业能达到这个层面。只有宗教达到了。
    是的,宗教也宣扬“利他”,耶稣就为人类而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但耶稣“利他”的真正目的在于唤起教徒,触动教徒,让他们也“利他”,就是“他利”,即让教徒传播爱的福音。
    做企业的灵魂也是如此!
    仅仅老板一个人“利他”,一个人神圣完全没有任何意义,你神圣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员工也神圣起来。否则,员工的“利他”思想没有被触动出来,员工的
    潜力如何激发?员工梦想如何实现?企业梦想如何得
    以顺便实现?
    成功之道并不在于让员工卑微,让员工被动地接受老板的恩赐,而是让员工变得高贵,让员工觉得所作所为可以改变世界。一句话,就是经营员工的神圣感,就是让员工也“利他”。

原文地址:http://www.igungho.com/cn/products_view.htm?id=72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6-1 22:31 , Processed in 0.03064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