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黄静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50253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淘汰你的九大理由

已有 238974 次阅读2006-2-1 10:00 |个人分类:文章专辑|系统分类:营销实战

江湖恩怨不靠谱

对供应商而言,必须面对这个事实:商品下架是由零售商控制的,是以零售商的利益为出发点的,不以供应商的意志为转移,除非供应商自己要下架。这里的“零售商”,不仅指企业,也指负责下架事宜的相关人等。
因此,如果下架的主事者感情用事,或公报私仇,你不要奇怪,更不要愤世嫉俗。这很正常。此事不能完全以理性待之,需“理性”加“感性”双管齐下。更兼国际和本土、一线和二、三线这几类零售商运作特性不同,你还要准备现代和传统两种应对手法。
按照下架的性质,可分为正常的下架和非正常的下架。
正常的下架,是零售商出于自身业绩、利润的需要,调整商品结构和厂商商品组合,以求商品力更强、结构更合理。这必然要剔除不中用的老商品,腾出地方上新货。
非正常的下架,多是临时性、突发性的,不是零售商出于正常商品调整,而是因为其他的事故。这类下架发生得突然,给供应商缓冲的时间短,而延续时间长,解决的成本和难度都比前一种要高得多,是供应商要重点控制的。
供应商必须弄清楚商品下架的原因和理由,这样才能对症下药。

正常的商品汰换

1.商品销售周期接近衰退期。
任何商品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进入期→成长期→高峰期→成熟期→衰退期→消亡期。在这个过程中,商品的业绩和毛利表现也是不同的(见图1的超市分析图)。
可见,越成熟的商品,市场价格越透明,卖场为保持成熟商品的价格优势,也在不断压缩自己的毛利空间(损失并非都由供应商承担)。因此,零售商必须靠新品的高毛利,才能保持整个商品结构的合理毛利结构,不然卖场将无法平衡损益。

2.你的业绩表现不佳。
每个月末,优秀零售商都有一项工作要做:
采购人员检查所有商品的销售情况,根据销售额排名,处理落后者,可能采取的行动包括:锁档(即将商品的资料档案转变成“暂时不能进货”)或锁码(收银台无法读取,即无法销售)、特价促销、清仓甩卖等。
如果通过补救,销售依然没什么起色,那就要下架退货。

3.你的销售毛利不够。
不赚钱的商品,就算销量高,零售商从心底来讲也是不喜欢的,尽管不至于被下架。因此对毛利的考核一直是检核商品的重要指标,甚至比销量更重要。
销售毛利不高有两种可能:一是销量太低导致毛利低(如一些新产品),二是销售还可以,但是毛利率太低了(如很多一线品牌)。

4.卖场调整供应商。
这个情况就比较复杂了。如何调整供应商完全在于采购,包括几种情况:
调整现有供应商的地位:“重要”和“非重要”,享受的政策就不一样。重要供应商的进货单品会增加,非重要供应商的单品可能要减少,也就是说有单品要下架了。
新进供应商:有新进就表示有淘汰,下架不可避免。
分类供应商策略调整:根据零售商实际需要,确定要重点发展的分类。你没进重点?删你没商量。不过由这个原因导致的下架有是可以预先知道的,补救的时间和空间还是比较大的。

5. 卖场调整商品结构。
成熟规范的卖场会有自己专门的商品组织结构表,依商品属性,为商品划定不同分类,从大分类到中、小分类,最终为单品定位。
商品组织表以消费者需求为逻辑,每一个分类都代表着消费者的一种特定需求,例如消费者在饮料类方面有什么需求、有哪几类需求、需要什么单品、需求容量是多少,都有严格规定,否则就会出现以下情况:要么分类商品的种类或库存超标,要么分类单品的种类或库存数量不足。
市场在变,顾客的新需求不断出现与改变,有的是顾客拉动了新品,有的是新品创造了新需求。无论如何,商品组织表一直处在动态的调整过程中,难免有人出局。

6. 卖场调整货架。
卖场格局因动线调整、季节因素、重新分类,会变动营业面积,陈列面必受影响,若是减少,肯定要缩减单品数量。这通常不是采购所能左右的。比如春节期间是食品的旺季,百货区就要适当缩减非畅销品的面积,给食品腾地方。那么节后百货区恢复时采用哪些品牌?供应商要当心喽!

非正常死亡

7.质量问题。
本来很多本土厂家就不注重质量管理,那零售商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因产品质量问题而被下架最为普遍。
一旦出现商品质量事故,除非和供应商关系很铁,不然卖场的第一反应就是把问题商品撤下来。至于善后嘛,完全取决于供应商的协调和采购的个人意愿了。

8.人员问题。
这里的人员是指与生意有关的所有人:如供应商的销售代表、促销员、财务、司机等后勤人员。凡是与零售商打交道的人员,都有与零售商起冲突的可能性。
不是说供应商人员的素质一定有问题,而是在目前的零售商坐大背景下,和气生财实在不容易。因人员摩擦惹恼零售商直至商品下架的事情也不少见。这个还需要供应商加强内部教育和管理,毕竟吵闹翻脸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嘛,何必吃眼前亏呢?
很多零售商工资低下,内部分配不公,其工作人员往往特别计较蝇头小利。因此,应对这种情况要谨慎万分。

9.谈判问题。
因为谈判没谈好而被下架的情形也比较常见,原因是多方面的,操作超市的每一个点都有可能成为导火索,比如:促销、价格、新品、费用、合同……
尽管谈判不成,零售商也会面临损失和压力,但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有时跟品牌厂家的谈判的确很困难。如果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商品下架,谈判矛盾一解决,也就自然恢复上架了,恢复上架速度与谈判顺利程度成正比。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6-1 22:11 , Processed in 0.02879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