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冯雄华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477935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假如没有中国人的巨额储蓄?

热度 3已有 117535 次阅读2011-2-18 10:27 |个人分类:生活|系统分类:营销人生

多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储蓄冠军,占中国迅速增长的国内生产总值(GDP) 50%以上的钱都存起来了。政府、企业和家庭都纷纷为储蓄热推波助澜。一份新的研究报告认为,事情并不总是如此。中国家庭2007年储蓄占GDP的22%,而上世纪70年代末只占6%到7%。储蓄率的上升有很多原因,不过有一个充分的理由是,中国家庭收入迅速增长,能够把更多的钱存起来。

中国储蓄“过高”,已是国内外一个相当普遍的共识。现在的争论焦点,在于这个问题有多严重,要怎样去解决。乐观派认为,中国人的高储蓄率是一种正常现象。这一派所关注的往往是中国家庭。中国家庭确实存了很多钱,大约相当于收入的30%到35%。这个比例肯定不低,但与处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其他亚洲经济体相比较,其实并不算高得离谱。

而悲观派则认为,中国人是全世界最爱存钱的,但单纯存钱而不投资,会越存越穷。依据一位经济学家对国内33年来CPI(消费者物价指数)涨幅的观察,来推算“负利率”对中国人财富的稀释——如果你在20年前有100万元,你绝对可以买一座很好的别墅,但如果放到现在,没有做投资,就只剩下65万元了。

虽然后者的观点值得商榷,但并没有错,因为扣除通胀的因素,将钱存银行是一种最不划算的做法,财富贬值是难以避免的,要想实现保值增值,还是要投资,例如买房,或投资黄金和股票。其实,这个道理恐怕谁都懂,只是“实践”起来很有难度:一来没有多少钱投资,二来对普通百姓而言,投资风险太大,一不小心就会血本无归。所以专家的建议更像是给富人的建议,与普通百姓无关。

不过,并不是所有中国人都是“越存越穷”、不敢消费的。我们经常能看到国外主流媒体发出“中国游客一掷千金”这样的字眼,西方恭维中国人的话不时出现。中国富人在发达国家的消费令世界所瞠目结舌。全球最大消费退税运营商——环球退税公司公布的“2010年外国人在法购买退税商品排行榜”显示,中国游客在法国购买免税品排名世界第一,总额达1.58亿欧元。

但这只是中国富人的行为,并不代表大多数中国人。其实,许多中国百姓存钱,还是被生活所迫。这并不难理解。简而言之,就是社会保障水平低、公共福利低,大多数收入低的中国人必须要将钱存储起来用来供子女上学、准备生病用、准备养老用。由于在教育高收费、医疗高消费、房价居高不下、养老保障体制不健全的社会语境下,除了存钱之外,许多中国人也没有其他的选择。

实际上,一个国家跟一个家庭是一样的,总收入无外乎有两块,一部分是消费,一部分是储蓄,即收入=消费+储蓄。在国家层面,按照经济学的基本恒等式,储蓄这部分是用作投资的,所以正常情况下应该是储蓄与投资。这是理论上的平衡,在现实中从来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平衡。

从中国常年居高不下的储蓄率来看,说明中国人其实可以为消费做出更多的贡献。之所以如此,也许是中国人更有理性,为了未来的福利,可以牺牲眼前的享受。这一点与美国人恰恰相反,他们是少储蓄多消费。有数据显示,在全球金融危机发生的2007年之前,美国的制造业占整个GDP的比例在12%至15%之间,与此相对应,美国经济增长只能依靠以金融业为主的虚拟经济。

美国媒体日前的一篇评论认为,呼吁中国人拼命消费的外国人应该小心,如果他们的呼吁果然一夜间实现,对世界的负面作用可能大过正面效应。假如中国人没有巨额储蓄,没有创造大量财富,就无法与美国实现货币的交换,购买巨额美国国债。显然,中国经济总量不管怎么增加,永远不能超过美国,除非中国对外贸易不用与美元交换。
换句话说,假如没有中国人的巨额储蓄,政府也不可能花巨额资金去购买8000亿美元美国国债。如果中国不去投资美债,在美国还没有找到另一个大国和它对称失衡以前,谁来为美国人的过度消费买单?从常识看,从来是富人借钱给穷人,为什么还不富裕的中国人,愿意把钱借给比自己富裕20多倍的美国人?这也许正是美国人所担心的——中国人没有巨额储蓄,美国人也许就无钱可用了。(转载)


路过

鸡蛋

鲜花
2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曹立峰1978 2011-2-18 13:42
支持!!!!!!!!
回复 雷生期货 2011-2-27 11:26
雷生期货工作室:期货开户、配资、私募操作一条龙服务。
期货开户:合理偏低的期货交易手续费率;
配资:1.提供1:2到 1:10 倍期货资金配资2. 不收利息,不收管理费,不提取盈利分成,5000起配;
私募:高投资回报率私募操作;
QQ:121582488,电话13432058355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6-1 16:13 , Processed in 0.04424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