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詹志方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477153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破解”管理学的理论“对没有用”(一)

热度 11已有 194372 次阅读2010-11-22 23:23 |系统分类:营销实战|

“破解”管理学的理论“对没有用”(一)

——献给商学本科生

(一)找适用的条件

詹志方(2010-11-22

     很多商学院的学生,等到大四毕业时,忽然发现,学了四年的商科,到自己真要处理实际问题时,竟然“无从下手”,“底气相当不足”。

     笔者当时经济学学研究生毕业,到企业找工作也有类似的感觉。2003年改学管理学,还记得考博士时,考了管理理论演进题目。笔者答了考博指定教材罗宾斯《管理学》中相关内容:“19世纪30年代,泰罗把管理经验变成科学管理;30年代之后为行为管理学派,加强了对人的研究;二战后,是现代管理理论丛林,它包括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经验主义学派、行为科学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管理过程学派;6070年代后,出现管理理论的新探索,管理学又慢慢走向统一,这个时候系统理论学派、权变理论学派担任主角了”。知识学了,背了,又考了,这样笔者潜意识认为,科学管理把人当作机器一样,不人性化,还是上个世纪30年代的理论,它应该过时了。结果,2004年跑到湖南一些有名企业一看,傻眼了,远大空调不止是科学管理还带军事化管理色彩,三一重工也很强调科学管理。这次调查,使得笔者很遗憾自己所学的知识。

      后来看到曾仕强先生说了一句“对没有用”,仿佛击中了笔者当时心里的困惑,遂记下了这句话。当然曾仕强先生更多的是基于“怎么做人”来谈《中国式管理》,如大学生刚入职做员工时,“不要在公开场合指正领导的错误,即使自己绝对正确”;又如,“领导自己是正确的,也不要当众批评自己的手下”。因为“对没有用”,“对的东西只能看场合运用,再对的东西,如果运用的场合不对,也没有用”。当时,笔者刚从学校出来,看到曾仕强先生东西,觉得不可思议,当然现在也不是挺了解。因为笔者还看到另一位有名的余先生的一个案例,“领导应该立即当面指正下属的错误”,如“秘书安排事情错了,马上狠狠批评,当面指正”。到底哪个正确呢?当时我很困惑,显然这是两种不同的管理理念、管理风格、管理方式。现在看起来曾先生理论的更偏向于中国式艺术管理,而余先生理论更偏向西方科学式管理。

      当然,在本科生层次,我们商学院的学生所学管理知识几乎都是清一色的西方科学管理理论。管理学教材大概有“罗宾斯”或“孔茨”的影子,市场营销教材大概有“科特勒”或“凯勒”的影子,当然经济学的话就更西方了……笔者无法评论这个好不好,也没有必要。

 

     西方管理理论,不用质疑它的科学性,当然科学东西是否有用,这是另外一个问题。至少营销界有知名实践人士说,“科学的东西不营销”。笔者主要在这里从科学研究的过程来看这个问题。

     科学的东西是通过验证了的经验,或者说验证了的AB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验证的规律到底有没有用?没有必要疑惑它,我们《中国式营销》认为关注的重点是“怎么用和为什么这样用”而不是“有没有用”。遗憾的是,大学商学院教材没有几本是关于“怎么用和为什么这样用”的,大部分教材谈“意义”、“定义”、“性质”、“规律”、“职能”、“作用”,但是“怎么用和为什么这样用”,以前几乎没有教材谈到,现在,虽有所改观,教材里面大都谈到了“案例”,可是很多案例都是老外的案例,而且案例多以描述为主,至于案例里面的管理人员“为什么这样做”,“其底层思维是什么”,大都又没有涉及到,“怎么用和为什么这样用”还是一个悬在空中的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管理理论不仅在于其科学性,更多在于其实用性。西方管理科学在中国尤其显得科学味道十足,但是如果没有用它的条件,科学味再足,也不能用。这样很多业界的人士,学完MBA的大多西方科学管理课程后后,有开始在EMBA班却学习当今流行国学。

     业界一直在追求实用的理论,而商学院本科层次大体给的是科学的,只有更高层次(我们指EMBA,一般不指DBA)才开始给艺术的或其他的。

   

     其实,科学和艺术有很大的差别,其中一个最显著的差别是“科学可重复”,然而“可重复”需要“条件”,只有在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才可以重复。艺术是不可重复的,多年来,管理艺术也因此受到国人的冷落。这其实也是不公平的。看看老外管理高手怎么发出的感慨吧。

   

     比尔盖茨说“成功并不总是一位永远引导我们向前的向导”(张利 新营销)

  

        盖茨先生为什么这样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说,“成功并不总是一位永远引导我们向前的向导”“因此我们要学规律,人不可和规律相抗”,也有人说,“管理是实践”不要依赖于成功经验,成功经验也不要上升到规律,管理谈不上科学,因为“成功并不总是一位永远引导我们向前的向导”。

  

      至于到底怎么理解盖茨先生的感慨,这个不重要,还是看看我们《孙子兵法》说的吧!

  

     “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孙子兵法

 

       上句话也有不同的解释,这就是人主观能动性的表现。笔者选择一种解释:“战胜敌人的规律,为什么不能重复呢?这不是规律错了(或不科学),而是形式变化了,而这种形式变化是无穷无尽的”。

 

     归根结底,管理科学有用的前提——首先要存在这条理论实用的环境!

 

      可以说,科学管理是在假定的条件下,找规律,这也是一般做学术研究的基本套路。然而,这个研究出来的规律有“没有用”,“如何用”,理论研究工作者大体不会去考察了。因为这一般不是他们的兴趣点,也不是他们的使命。理论研究工作者的使命一般为知识发现——为人类知识做贡献。至于科学知识怎么用,就交给了实践工作者。

   

     这样,学了满肚子西方科学管理知识的学生,走到实践部门时,大体上就会有“学了这么多知识,怎么用不上呢?”,难道“所学的知识错了吗?”或者“对真的没有用?”……

   

      其实,所学的任何知识,都是科学的,也是有用的,只要找到那个对应的条件(或创造那个条件),肯定就有用,如标杆理论用来指导中国企业造汽车,质量以奔驰为标杆,管理以丰田为标杆,营销以现代为标杆,然后“走近它、模仿它、学习它、超越它”,从逻辑上来说,是科学的,而且有道理。然而这个理论对中国企业真正有用,需要前提。比如果企业资源无限,标杆理论很好用;还有,如果时间能无限延续,也可以用。

 

      显然,绝大部分中国企业都没有这个条件。如果我们大学生拿这套东西给企业去解决问题,企业刚开始的时候,似乎还觉得有道理,到后面就发现这个理论可能只是人人都知道的大道理,对没有用!

 

     如此看来,找适用的条件是“破解”管理理论“对没有用”的一个方式

      (未完——待续)

詹志方 经济学硕士, 企业管理博士,香港城市大学市场营销系博士后。研究方向:商业模式、战略管理、市场营销。服务过的组织有:湖南省人民政府综合调研室,长沙市国家公务员培训中心、长沙老百姓大药房,海南航空集团战略规划部、江西格力销售公司等。联系方式 13767029869zhanzf@hotmail.com qq 563721088


路过

鸡蛋
1

鲜花
9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10 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回复 包强盛 2010-11-23 10:42
精彩!有深度!
回复 马亮亮 2010-11-23 11:16
学习了!期待下文.
回复 任小东 2010-11-23 12:51
期待继续!
回复 詹志方 2010-11-23 15:37
谢谢鼓励!
回复 熊兴平 2010-11-24 09:42
哈哈,有同感啊。
从初中开始,我就发现,老师出试卷考试的时候,总是考那些“细枝末节”的地方——就是专门考那些前提条件和边界条件,例如,某个定理或者公理运用到某个具体的题目时,老师总是“耍滑头”——出题老师总是把前提条件和约束条件都“改变”了或者“变换”了。我识破了老师考题的“阴谋”——知道约束条件就是那些“陷阱”,我就提前注意到了,于是老是得高分。嘿嘿。这大概是应付考试的“秘籍”吧?!
回复 沙光 2011-1-23 19:03
哈哈,很现实的一个话题!我觉得“对没有用”,是因为,学到的或者知道的是“对”的,但并不是“没有用”而是针对你目前的条件或者平台,而没有办法去实施或者起到应有的作用,如果条件与平台允许则是有用的!从积极的意义上讲“对没有用”可以提醒我们不要机械的学习与应用, 要充分考虑自己的条件与平台,从消极的意义上讲,理解不透“对没有用”的真正含义,容易使人困惑,怀疑“对”的实用价值!归根到底:环境决定方法!任何东西,抛开对“环境”即现实条件的分析与理解,都会影响对具体方法的把握,也会失去他应用的根基!有用与没用,还要看你对环境理解之后的变通结果!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5-17 23:45 , Processed in 0.03099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