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徐炜轩 https://www.cmmo.cn/?476656 [收藏] [复制] [RSS] 20年专注于啤酒企业的营销咨询,致力于与中国啤酒工业的共同成长

日志

品牌营销的十八个法则

热度 5已有 157528 次阅读2010-11-3 21:01 |系统分类:公关传播

品牌营销的十八个法则

 

21世纪“品牌”走下神坛,以打造“品牌形象”高手著称的“广告人”们也风光不再。90年代,一个出色的品牌、广告策划案,少则100万,多则上千万,不需要执行、不需要风险的投入,广告人的智慧为企业家们获得了丰厚的市场回报,自己也赚了个体满钵满。过去,每10本畅销的营销书籍,至少有3本与品牌、广告创意有关,企业的市场竞争战略似乎是围绕着品牌定位所展开的,因此,就有了《定位》、《再定位》、《重新定位》这样的书籍,的确,特劳特对企业的贡献是不容置疑的。但在今天,品牌的角色从“领军”到“从属”,过去由企业高层共同参与的品牌策略提案会变成了最多由市场总监带着几个市场部品牌专员就能定夺的“小事情”。

那么,品牌策略真的是没有价值了吗?我以为,品牌价值仍然非常重要,只是它可能无法恢复以往的“辉煌”,今天的竞争是企业综合能力的竞争而不仅仅是“名声”的竞争,因此,品牌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环节,应该也必须获得企业家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品牌是营销的利器,所以我们这里提及的不是品牌法则、也不是营销法则,而是“品牌营销的十八个法则”。

 

品牌的迷失和事实

  

   在谈品牌营销法则之前,我们首先应该来回顾一下这些年来“品牌”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那么多的企业家对品牌的态度从“顶礼膜拜”到“束之高阁”?俗话说,对过去看得更深才能对未来看得更远。“品牌”今天的际遇,无外乎是由于过去“品牌”为企业家们带来的巨大财富,时移世易,今天我们还用过去的经验来经营和评判“品牌”的价值,就变得大失所望而漠不关心了。为此,在文章的开篇先来回顾一下品牌的“迷失和事实”,以便更好地总结、归纳新的竞争环境下的“品牌作用”和品牌营销法则。

 

迷失一:品牌是企业目标!

事实:品牌是竞争手段!

 

建立品牌一直是众多企业战略中反复提及的目标之一。不少企业家认为,构建了强大的品牌,就为企业获得一张长盛不衰的护身符,是企业赢得竞争的关键因素。这在某个阶段可能有效,尤其是企业的起步阶段,品牌的塑造能够让更多的消费者迅速形成购买行为。但能够保持企业“稳定飞行”的绝不仅仅是品牌的力量。比如,百年领先品牌通用汽车难保第一市场地位。百年通用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品牌,2008年品牌价值排名第67位,领先于排名第80位的丰田集团。但2008年通用全球销售量、销售额被丰田全面超越,丰田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公司,净利润超过100亿美金,而同期通用亏损309亿美金,申请破产保护。而诺基亚比不上苹果公司全球第十的品牌资产,也没有消费者为之彻夜疯狂的iPhone上市活动,没有大规模的鲜活广告…诺基亚求真务实地践行通讯产品“沟通联系你我他、理解拉近距离”的承诺,多年稳居移动电话市场第一位置,全球份额达30%以上。一句话,吨位决定座位,古老而朴素的法则并没有失效!品牌就是竞争的手段,是实现企业长盛不衰的利器之一而不是全部。

 

迷失二:品牌可以拯救企业!

事实:品牌无法挽救失败的商业模式!

 

我们都知道顾客为领先的品牌所吸引、着迷,但是构建了成功的品牌绝不等于赢得生意。20055月,欧洲最的碳酸饮料品牌:维珍可乐,借用原四川百事的灌装线,制定了一整套咄咄逼人的销售计划,大张旗鼓展开市场推广,目标直指两大可乐巨头。2008年初,维珍在中国基本消失,据其中国合作方间接证实,失败主要由于:双方合约中未能协调好市场开发费用承担方,以及内部员工安置问题引发的内部矛盾致使整个供应链断裂停产。从事咨询行业这么多年来,我们接触到最多的是那些境况不好的企业,他们慕名而来的主要原因,是发现我们所服务的企业是当地最好的、最知名的品牌,在他们看来,一个擅长经营品牌的公司可以帮助他们扭转企业颓势,其实不然。出于专业良心,我们对企业也会进行细致的评估,而大多数的时候是我们放弃了与这些企业“联姻”的机会,因为我们始终坚信:差异化本身并不能带来销售额。企业的成功与实力、企业家包袱和真正有价值的产品所分不开的,“品牌形象”只能是锦上添花,却难以雪中送炭。

 

迷失三:品牌会自我成长!

事实:品牌生命在于运动!

 

很多人会认为品牌一旦在顾客心中扎下根,企业只要适当维护品牌就会不断发展。自1997年海信推出我国第一台变频空调以来,海信变频空调几乎成为品类代名词,市场份额累计超过60%2005年后,由于缺乏有效的推广沟通运动,故当2009年美的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买变频选美的”推广运动后,销量直线上升达24.9%,超过海信、稳夺头牌。而延续了百年精彩的可口可乐,自1892年成立以来,可口可乐与顾客的沟通从未间断,一开始便拒绝平庸。随时随势修改瓶形,持续推新品,每年一个全新的沟通话题,永远签约当下最红年轻明星,采用最in的媒介平台,和有趣的互动活动…。事实上,品牌象是极易腐烂的产品,再强大的品牌也不能高忱无忧。肌肉处在运动状态才保持健康,让它们终日懒散,就会萎缩衰退。

 

迷失四:品牌作用就是卖出更多的产品!

事实:品牌作用在于传递生活方式!

 

打造品牌的根本目标,就是以更高的价格,更多地卖出产品,这种观点无可非议,但销量是检验品牌价值的唯一标准吗?2008年底,美国最大玩具零售商之一KBToys破产,直接导致中国最大玩具生产商合俊倒闭。KBToys长期坚持的优势:平价产品,多样化的产品没有能抵挡住本次美国金融危机,卖得越多,破产越早。伟大的品牌若想经久不衰,就必须使消费者对其产生超越理性的忠诚,品牌的最大作用必须是传递一种生活方式,在消费者的灵魂深处建立连接。同样是玩具,乐高的表现则令人尊敬。乐高以“玩得开心”为品牌理念,以“创造力、想象力和激发学习的娱乐方式”为价值观,创造一种集娱乐和教育于一体的体验模式,让所有人都感到刺激,让大家都参与其中。同样面对经济危机,乐高2008年利润增长高达32%。不言而喻,品牌所倡导的价值观和承担的社会责任,才是品牌得以延续的关键。

 

迷失五:品牌基于创造!

事实:品牌基于事实!

 

在广告行业流传着一句话“消费者不需要真相,他们只是用自己的理解来定义真相”。看上去似乎有一定道理,但凭空创造的品牌认知,只能“骗一时而不能骗一世”。我们都知道意大利服饰是世界上最好的服饰,善于品牌运作的公司力图为温州服饰穿上了“正宗意大利”的外衣。然而,中国式的设计、中国式的品质、中国式的服务、中国式的低价格…温州产“正宗意大利服饰” 70%销往三四线市场工薪阶层,平均售价500元以内,利润薄。更严重的是多数温州产“正宗意大利”服饰品牌被欧盟列入贸易黑名单。事实终究是事实,无论你如何为温州服饰“包装”都不可能是意大利服饰。当然,如果是仅仅将一个事实传播给消费者,是难以形成共鸣和价值的。品牌的魅力在于发掘有价值的故事性,巧传真实而非生造概念。我们服务过一个品牌,烟台长城葡萄酒,是中国三大“长城”葡萄酒品牌之一。通过洞察烟台长城葡萄酒的产地\历史\工艺\文化价值,整合葡萄酒产地的3S原则,聚焦产地蓬莱.南王山谷的个性价值,发掘烟台长城的品牌战略:中国蓬莱,世界七大葡萄海岸之一。重新定义世界的葡萄酒划分标准,改写全球葡萄酒的市场竞争话语权格局。品牌的塑造,源于事实,超越事实!

 

总之,我们不应该对品牌寄与过高的期待,也不应夸大品牌的价值与作用。品牌回归到竞争、回归到企业赢利目标实现才是根本!回归品牌的本质:让品牌做品牌应该做的事!

 

 

品牌营销管理:品牌管理就是管理印象

 

何为品牌?

 

    说到品牌营销,首先就必须了解究竟什么是品牌?各种关于品牌的理论很多,学校的教科书、大师们关于品牌研究的书籍,对品牌的解释可谓林林总总,层出不穷。这里,我并不关心如何像词典那样去解释品牌,不管品牌的定义如何,品牌就是一种商业竞争手段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对品牌的理解我以为应该站在历史的角度,去解读品牌在竞争中所承载的角色。现代意义的品牌概念是工业时代的产物,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走过了近100年的历史。从历史的角度来思考品牌在今天的价值尤为重要。归结品牌的历史,至今经历了八个阶段“赋予相同产品不同的名字——产品包装——产品利益——代言人——广告——品牌灵魂——品牌资产——品牌管理”。品牌只有一个来源,那就是工厂,品牌是工业化带来的产物。品牌在农业时代不会产生,尽管那时就有商标、标志,也有好的传播领域,但那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品牌。现代意义上的品牌只有工厂这一来源,工业化的进程让越来越多的同质化产品流向市场,这时候,品牌出现了,它赋予相同产品不同的名字,无论你给洗衣粉、香皂“杜撰”多少的不同,但每个工厂生产出来的洗衣粉、香皂本质上是相同的,为了迎合产品在市场上的差异化竞争需要,品牌就此应运而生了,人们赋予这些产品不同的名字,从而产生了最初的品牌公式。当商人、厂家将产品摆上货架,为了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产品包装成为关键,这时品牌的重点就变成了产品包装,人们开始挖空心思地把产品包装设计得非常精美。之后,发掘产品的独特卖点、为产品寻找专有的形象代言人,然后利用广告在不断出现的媒体(如电视的出现)扩大产品的影响力和销量,从而形成了最初的整体品牌经营的主要模式,这个模式延续至今在很多企业家眼里仍是对品牌经营的全部理解。这个阶段,“广告”是品牌营销的代名词,单纯意义上的广告公司引领着品牌向前发展。

1923年,美国广告界的传奇人士巴顿(Bruce Barton)提出:“广告的角色是帮助企业寻找自己的灵魂.这种寻找品牌真正意义的探索,逐渐使公司远离个别产品及其特质,转而从心理学及人类学的层面上检视品牌对于文化及人类生活的意义,也即,品牌的拥有者意识到,企业制造的是产品,而消费者买的却是品牌。”品牌灵魂的阶段由此开始,除了外表和概念的竞争之外,消费者更关注品牌是否符合自己的身份、喜好、个性等,品牌不仅仅是外在的物质体现,还需要品牌灵魂。品牌灵魂的出现,大大提升了某些同质化产品的附加值。消费者购买产品,不再是简单的消费需求,还是心理需求。众所周知,价值不到1美元的可口可乐代表着热情奔放的美国精神、大众汽车彰显了严谨入微的德国文化,品牌在运营商冠以精神、文化层面的塑造后,它就凌驾于物理性质的品牌之上了,品牌灵魂成为品牌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1988年,菲利普·莫里斯以126亿美元买下卡夫食品,这个价值是卡夫公司面值的六倍,价差当然就是品牌价值。这使全世界意识到品牌价值是可以高于资产及年销售总额的,从此以后,品牌成为商业世界中势不可挡的一股潮流,“品牌资产”的时代就此来临。一时间,品牌运营不再是广告公司的专有,全球顶尖的咨询公司将品牌资产管理纳入最重要的业务范畴。品牌资产评估,品牌资产排名成为企业角逐市场的首要利器,品牌资产也推动了企业全球化的进程,品牌让工厂从本土走向全球、让资本在全球快速流动。这个阶段,堪称品牌的鼎盛时期,企业战略是以“品牌”为核心来完成的。因此,以品牌策略构建为主导的广告公司、公关形象公司、咨询公司成为了企业的“座上宾”,每次的品牌策略提案汇集了企业高层的所有“班子”。

进入21世纪,品牌走下神坛,美丽的光环正在逐年黯淡,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可以说是为“品牌资产”的神话画上了一个句号。随着全球巨人们的破产,世界上不少知名的品牌退出了历史舞台,品牌无法拯救失败于资本上的企业,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品牌策划人们开始迷失,品牌的价值在哪呢?回归,只能是回归。让品牌回归到原本的地位,品牌只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手段,而不是企业经营的主导或全部。90年代企业将营销费用的70%以上用于广告而提升品牌知名度,这就有了中央台的“标王”,剩下的就是在家等着经销商来上门提货。现在,用于品牌形象建设方面的费用却不到企业全年营销费用中的10%。两个极端的做法,都没有让品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今天,最畅销的的产品更多是在价格而不是在品牌方面进行竞争,这个世界已经变了。越来越的企业家们发现,投资品牌形象不能直接带来市场份额和利润的增长,而减少品牌投资后消费者开始产生抱怨,抱怨的背后必将影响现在尤其是未来的销量。面对这一系列的矛盾,真正的解决之道就是实施“品牌管理”。这里所说的品牌管理,不是过去所说的品牌资产的管理,现在的品牌管理必须符合顾客经济时代下的规则,将品牌管理的重心集聚于消费者关系、可得性和企业责任感上。

回顾这个历程来思考今天的品牌竞争,更能使我们拨开迷雾看“品牌”的作用。历经百年,各种手段都用过了,我们在这里不是要“斗法品牌理论”,更不敢说大师们的理论是否已经过时了。不同阶段品牌的作用不同,抱守过去成功的经验不足以指导今天的品牌竞争,符合现时特征的方法才是最适用的方法。

 

品牌管理即是印象管理

 

  正如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说:“顾客并不购买我们认为我们卖给他们的东西。”换句话说,在顾客经济时代,消费者基于自己的角度选购产品,而不是基于企业的“定位”。消费者不再对拥有超级品牌或其他优点的企业产品有兴趣,他们寻找那些能够提供创新性、附加值或便利性、简单化生活或可操作性的产品。企业对品牌的描述不会影响消费者,他们惟一考虑的实际传递的价值。因此,品牌的管理必须站在消费者角度,而不是企业的自身的角度来定义品牌的价值。更重要的是不同人群对品牌的理解不同,受品牌传播的影响也不同。我们可以从买件衬衫来看品牌对什么人才起作用,在地摊上十块钱就可以买一件,那就是一件衣服而已,如果花一百块去买件衬衣时,可能会开始买品质比较好的产品。当花一千块去买一件衬衣时,就是去买某个品牌。但花一万块钱去买件衬衣时,就不仅是品牌,而是量身定制惟一仅属于你的。甚至有花五万、十万去买件衬衣的时候,这件衣服其实就变成了艺术品。因此,品牌真正所能影响的核心人群就是中产阶层。下一层的消费者只关注价格,中产阶层以上开始真正关注品牌对自身的符合性,同时又是受品牌影响最大的群体。因此,对中产阶层的理解,是我们打通品牌管理之路的关键。下面我们从一个中产阶层一天来看看品牌是如何影响中产阶级的?

 

     30年产生的信息量比过去5,000年间产生的还多,人们每天接受到的品牌信息无以数计。人的大脑是有选择性的,人的记忆也有高度的选择性。就如哈佛心理学家乔治·米勒所提出的“七的规划”:实际上,对大多数人来说,如果不是重复记忆,只有七条信息能够在大脑保存几分钟。大脑对信息有本能的自我防御机制,人们总是注意那些早就感兴趣的事物或观点--支持或拒绝。一句话,消费者是通过记忆碎片来感知品牌的。经验告诉我们,中产阶级所接触的每个产品品类,最多只能容纳三个品牌,那么这三个品牌就形成了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抽屉,这抽屉有三层,能摆在第一层的就是最大的品牌认知。如果进不了这三个抽屉中的其中一个,基本上在市场上就不会有太大的机会。试想一下,在你购买牙膏、电脑、汽车的时候有几个能进入到你的选择视野呢?一定不会超过三个。

   品牌营销的目标是什么呢?简单说就是进入目标消费群体的“三层抽屉”,并不断保持或成为第一层的品牌。消费者会在为数不多的排在名单前列的品牌中作出消费选择!在选择品牌、接受品牌的时候,不可能像我们在规划一个品牌时候那样去了解你的产品和你诉求品牌的全过程,更不会用我们常用的“品牌忠诚度”、“品牌美誉度”这些专有名词来诠释自己对品牌的理解。消费者选择品牌是根据脑海里留下那些或清晰或模糊的印象所决定的。也就是说,品牌是盛放消费者对产品和公司印象体验的容器。企业管理品牌的行为,就是管理消费者对品牌“印象”的全过程。品牌战略就是确定构建何种印象并规划出达成印象的路径。品牌印象是怎么形成的?这里有两个关键因素:心智滤镜和心智黑匣。每个企业都想把自己认为自己最长处、最有竞争力的一面展现给消费者,太多的信息让消费者无暇接受,消费者心智中有一个虚拟的“滤镜”,只会按照自己的兴趣来记忆自己想记住的信息,而有时候企业的“错误”往往是消费者记住最快的信息。消费者会自觉不自觉地对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进行重复记忆,那些形成了重复记忆的信息就会成为消费者心智黑匣的一部分,固有的、长期存在的,短时间内不会更改,这样就形成了消费者的惯性消费。

   下面我们来看看心智滤镜和心智黒匣是如何对品牌印象形成作用的?

 

消费者心智滤镜的构成是由他们的体验决定和构成的,在实践中经历各种事的体验,这些体验(记忆碎片)如同镶嵌画般的组成这个滤镜,色彩不断变化。如同一个单纯空白洁净的新生婴儿,他的10岁、20岁、30岁的范式滤镜的结构和内容是不同的。世界(市场)的整体如同钻石多面体,我们是永远无法看法看到这个整体,看见的只能是片段和碎片。市场同样如此,我们的思维,我们感情既自然又偏颇地引导我们,我们只能看见符合我们个人范式的世界,那只是一个部分的世界和市场。向市场传递信息就如同向空谷响声一样,如果空谷的环境比较封闭,回声对原来的还原度就高,如果,空谷比较开阔,地形比较复杂,回声就很容易损耗和失真,甚至与原声毫无二致。信息传递到消费者心智过程中的损耗和变形,极容易造成有效信息到达率低,包括歪曲,形成消费者对品牌的印象与企业的初衷错位。从物质匮乏到相对过剩,仅用了二十多年时间。商品市场不断翻新,我们每天同时能接触几百种酒,几十种护肤品以及数不清的食品。世界越来越复杂、世界越来越同质,到底什么信息才能穿透功能越来越坏的滤镜?

 

空难事故发生后,飞机往往解体,甚至被烈火烧毁。人们到现场救援的时候,总是会寻找一个东西,它的名字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了,对了,这就是被誉为空难见证人的黑匣子。它可以给调查人员提供证据,帮助他们了解事故的真相。消费者按照自己认知事物的模式的认知事物,经过心智滤镜层层过滤后沉淀下来的自己认为的“真相”就形成了我们所说的心智黒匣。人们往往在极其短暂的时间里做出了重大决策或是判断,到底是什么指引人们决定和判断一件事情,其心智过程十分神秘,无法直接用理性来破译。消费者往往根据需要和消费动机,在其心智中排名靠前的品牌做出选择。消费者会在心智中自动把品牌按购买理由分类,形成类似抽屉似的认知结构,每次需要什么,过去在心智中所积累的品牌印象会自动跳出来,从而使购买决策过程非常简单,同时减少了决策时间。进入并长期保存在目标消费群体的“心智黒匣”中,品牌就能保持长盛不衰,历久弥新。

     品牌就是印象,这就是品牌的概念。什么是品牌经营?就是经营印象。什么是品牌管理?就是管理印象。

 

品牌营销的十八个法则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定位大师杰克·特劳特所写的《22条商规》,为了消除市场营销过程的神秘和误区,总结了他数年来对市场基本原理和问题的研究,把他们的成功浓缩归纳成影响与决定市场营销成功和失败的22条法则。在这里,我不是想抄袭、借鉴这22条法则。而是希望找到管理品牌印象的途径,站在企业、市场、消费者的整体立场上找出快速与消费者心智对接有效信息,减少心智滤镜的过滤偏差。管理品牌就是要挖掘独特的核心价值,寻求适合企业发展阶段的品牌结构,然后以有效的沟通模式在消费者的心智黒匣中形成良好的固有印象。品牌营销的十八个法则本质上就是归类的工作,把各种各样的案例进行有效的归类,找出品牌营销的基本规律。很多咨询顾问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就是说一个做咨询很有经验的人,跟客户交谈半小时,一定能抓住客户的主要问题,而且甚至可能主要的解决方案都已经有了。这是基于一种什么样的能力?这种能力毫无疑问是建立在对一些规律的总结和认识上。之前,我们说过品牌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一种手段,那么我们在总结归纳品牌营销的十八个法则时也就必须站在竞争的角度来归纳。这里,我们将十八个法则归纳为三个竞争层级:“我是谁”、“我如何才能被喜欢”、“我该怎么做”这三个从战略到战术的竞争层级。

 

“我是谁”

 

   我是谁,就是如何定义我们客户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角色?有的客户已经有了答案,但也许不对,而如果客户的答案符合市场的实际地位,我们就不用再思考这个层面的问题,自动进入到下一个层次。这里涉及到两个角色,一个是企业的角色、一个是产品的角色,企业和产品的角色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有着相符的内在联系。在界定“我是谁”的时候,首先要考虑两个问题:第一,必须要对行业竞争的趋势和竞争的关键要素要有把握。即什么是行业的竞争本质?这个东西搞不清楚就没办法定义角色。第二,自己的实力或是自己的底牌是什么?将自己放到大的竞争格局之中才会产生一个角色的问题,放在当今复杂的、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定义自己的角色,以便找出最符合自己“身份”的市场角色。“我是谁”并不完全取决于自己想成为什么,更重要的是在竞争关系中你必须成为什么或者是只能成为什么。这个层级有六个法则可以参考:领先策略、品类策略、跟随策略、对立策略、聚焦策略、延伸策略。

 

“我如何才能被喜欢”

 

    定义了自己的竞争角色后,接下来就必须解决的就是如何让消费者喜欢你的问题,也就是如何提升品牌的市场魅力。如何才能让消费者喜欢这个品牌?这里有个模型,这个模型我们使用了很多年,很有效(见下图)。品牌被消费者所喜欢无外乎是三个层面:利益、符号、信仰。最低层面就是突出自己的利益,这个层次的品牌和产品,一般来讲其附加值都会比较低,如飘柔就是柔顺、农夫山泉就是有点甜。但产品利益的维护难度高,一旦犯错或者新技术的产生,品牌就会受到直接的损失。第二层面就是卖符号,品牌从单纯的产品功能和利益上升到精神层面,对符号的专属为消费者减少了购买的决策过程,同时也让消费者在消费品牌时产生了“外显”的价值。耐克的勾、可口可乐的红让消费者在使用品牌和产品的同时,增加了新的附加值,同时也让品牌有了比竞争品牌贵一点的理由。第三个层面是信仰,进入到这个层面的品牌,可以使消费者产生超越理性的忠诚。如LV、宜家、哈雷都是这样的品牌,经年累月的品牌塑造,它们形成了一大批品牌的追随者,他们由信任转变成信仰,将品牌视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这一类品牌卖的不仅仅是产品,更多的是一种价值观,并最终成为彰显消费者自身价值的道具。有了这个简单的模型,当我们遇到不同性质的品牌和产品,放进这个模型来就能大概判断在哪个层次去思考。在这个层级有五个法则可以参考:符咒策略、色彩策略、盘活策略、绿金策略、文化策略。

 

“我该怎么做”

 

     最后一个层级是解决“我该怎么做”的问题,是关于“术”的问题,也就是以适合的战术构建竞争优势的过程。如果说前两个层级说的是如何定义品牌角色而形成品牌的市场差异化的过程,第三个层级则是如何将这种差异化转变成品牌影响的势能,将品牌的影响更广泛地传递到更多的消费者心智中,从而扩大品牌的宽度。品牌与人一样,只有一次机会给人留下第一印象。有了好的印象,品牌就有可能与消费者发展更为深入的关系,最终实现品牌的赢利能力。“我该怎么做”其实就是帮助品牌实现“注意——可得性——信任——忠诚——拥护——高赢利”的全过程。这个层级有七个法则可以参考:阶梯策略、进化策略、联合策略、坦诚策略、应时策略、植入策略、社群策略。

 

    法无定法,品牌营销的十八个法则不是什么无往不败的铁律,总结它们就是想给我们一些启发。当去思考给客户策略建议的时候,要看看客户碰到的问题是哪一类的问题,在这些类型里面来找到启动智慧的灵感。下面将对这十八个法则逐一阐述。


路过

鸡蛋

鲜花
5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5 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5-8 21:47 , Processed in 0.03113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