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王稀达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476653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电商公司那些事儿

已有 148228 次阅读2011-3-13 10:52 |个人分类:电商思想|系统分类:营销实战|


最近总有消息灵通的朋友问笔者是不是有变动,下一步啥打算,想不想去某地之类。首先,还是借派代公开回复下,确实因个人原因从MSN购物撤了。然后,还是写点东西,谈谈对电商,对公司一些比较务虚的看法,如果您不赞同,就当是一个P,给放了吧,呵呵。

 

一,商业模式与公司阶段

1,赚钱,上量,做平台

看了太多的电商项目,笔者个人觉得大致分为三类:自己辛苦赚钱,赚上下游的钱,帮别人赚钱然后分润。具象点说,就是TB卖家,京东,TMall。这三种生意从本质上说,特别是在资金门槛,市场容量,游戏规则,毛利率,阵亡率等五项关键指标上,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每个player进去之前,想清楚目标,布局和路径,求仁得仁,实在太重要了。见过太多的有资源(钱,货,媒体等等)的朋友和项目,信心满满却很快人走茶凉;为何?须知资源仅仅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充分条件是什么?在新兴行业如电商,其实很多潜在因素谁也不知道。许多成功真的是出于偶然,除了天时地利人和,还有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这也正是其魅力所在:正如某年GMV数十亿的低调电商老板坦言,给他1亿从头做一遍,他也只有30%的把握。未来的不确定性,正是许多电商大佬在微博上时刻保持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的谨慎姿态的最根本原因。

2,门槛

据说VC最常问的一个问题是:商业模式的门槛在哪里?或者委婉点:如果腾讯/淘宝/百度/雷军系做了类似的项目你如何应对?

没有门槛的商业模式是可悲的,因为那意味着先驱永远是先烈,只要有钱,有资源,对手总能后发超越。五分钟的开心农场,只不过是一个广为人知的例子罢了。

很多同学对门槛的理解是:需要海量资源,海量资金,流程复杂难做才叫门槛。其实错了,自己容易跨过,别人很难跨过的条件才是门槛。如果大家都跨不过,那叫市场发育不成熟。一切竞争最终源于差异化,而门槛,则是差异化的综合体现。

如果不考虑内部约束,电商的外部门槛按重要性排列一般是:用户信任,潜在市场规模,竞争对手,规模经济点。如果列个表,把市面上所有B2C都按照上述4点按照高,中,低三档加权打分,一定会明白:门槛门槛,跨过去是门把对手关在门外,跨不过去是槛把自己绊倒!

3,0-1, 1-10, 10-100

公司在笔者看来,无非三个阶段,0-1,1-10,10-1003个阶段耳。所谓0-1,就是活下来,有个几千万收入,小钱不缺,大钱没有。所谓1-10,就是中型公司,收入高速成长,内部急速变革,有的找VC,有的求M&A。所谓10-100,基本都有个10亿以上收入,大多数需要开拓新领域或者改变方向,该上市的就上市,或者干脆卖掉了。

客观的说,从01,是一个非常艰难,九死一生的事情,若非创业者极度热爱乃至偏执,仅凭所谓热情是没法成功的;哪怕资源足够,也不过是学费充足些,容错机会多而已。在这个阶段,大公司其实并无太多竞争力。纵观全球,绝大部分500强公司的新业务都是并购来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对绝大部业者而言,从0开始,一般不是一个好主意。

二,产品与服务

一个公司的成功,是业务线和治理线共同发力的结果:前者决定生存,后者决定发展。这里先来谈谈产品与服务。任何To C的业务,起步期一定是用一个更经济或更便利的方法,聚焦满足目标客群一个极小的刚性需求,然后沿着产品线或人群线两个维度进行扩张。京东的初期机会,就很大程度在于3C市场定价的混乱:吊牌价,售货员报价,实际成交价都不一样。而京东,无论高低,只有一个价。就笔者个人的观感,在这个过程中,维持消费者端的均一服务是重中之重;从实务上看,消费者首先需要的,是公平对待;他们也许会贪小便宜买到假货而自认倒霉,却绝不会接受别人买到真货,自己却中招。从经济学上说,如果不同的消费者,或者同一消费者的不同消费批次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则消费者的决策成本将因信息不对称而趋于无限大,最终导致消费者放弃。这也是TmallTB集市更有价值的一个主要原因。事实上,线下零售巨头如苏宁也意识到这个变化趋势,目前有非常大的动作逐步取消联营柜台,并推进标签实价化。

但维持365X7X24的均一,是实际运作中非常难的:首先,每个结果都是由若干个步骤组成,每个步骤有各有各自的风险节点。其次,操作步骤的是人,而人一定是有波动性的。所以,均一服务有赖于运营主官孜孜不倦的持续优化SOP,落实风控责任,通过系统固化,最终将误差缩小到用户可接受的范围内。显然,这是个很难立竿见影的工作,往往需要最高管理者时刻关注,保持压力才有可能有效推进。否则,大家一起捣糨糊,最后运营背黑锅。

三,公司与个人

和谐,是公司与个人之间关系永恒的主题。正如海底捞CEO言简意赅:当人看。 这种和谐,最终体现在两个层次:

1,公司目标与个人目标的统一

2,公司内部员工彼此目标一致

随着人文社会的发展,个人价值趋向愈加发散,实现路径也千奇百怪,这对公司与个人的和谐,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战。笔者呆过国企上市公司,经历过民企上市,干过私人小公司,也奋斗过VC烧钱的创业公司,慢慢悟出来:中国公司之所以平均寿命不超过5年,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人太多。100个员工,往往80个想法,剩下20个没想法,于是把80个想法变成1个形成合力,那是难上加难。客观的说,无论你的投资人,老板,同事,下属,外包商在你看来是多么不靠谱,他们的看法,做派都是被一些客观的因素决定的;而这些,无论你多么长袖善舞,都是很难改变的。往大了说,非控股子公司管理中层持有母公司期权,而母公司即将上市,于是不冒头干好一亩三分地是最理性的选择。往小了说,某员工并不喜欢本职工作,但生活所迫放不下还ok的收入,于是始终混中游。

所以,公司与个人,目标一致是和谐王道:

作为投资者,一定要让管理团队最终成为大股东,充分激励规避委托风险。

作为管理者,需世事洞察,除非员工自己喜欢,否则结果一定不好。

作为执行者,则得明白,做对事,赚一次;跟对人,赚一世。

当然,这些都是真正的高难度动作,正如扁鹊同学接受采访说:我大哥二哥医术都比我强,不如我出名是因为他们不会等到病入膏肓再出手!

公司其实也一样,严进宽出,防微杜渐,从目标设定开始就要考虑和谐,不和谐的目标是没可能在体系内部得以实现的。数日前听某10亿+B2C老板谈顺丰,颇多推崇,说其战略重点是如何改进流程,研发装备,降低人工强度,确保员工在50+之后还能有效为之工作。其董事长说顺丰的原则之一是绝不强迫员工,10几万人分散在全国各地,员工不从内心深处认可公司目标,这公司治理是没法做的。所谓以人为本,莫过于此。

 

四,领导力与团队管理

谈到领导力,《杜拉拉》系列和《做单》值得一读。笔者个人的总结是:要阳谋,不要阴谋;要奖惩,不要忽悠;要SOP,不要人治。具体可以参见笔者之前的文章:“论管理者的修养”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531f370100m5sp.html

 

因为很快要踏上新的征途,趁着有时间,无顾忌的时候多说两句,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5-6 12:49 , Processed in 0.02774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