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流篇:
与电子商务通过式仓储“养在深闺人不识”的境遇不同,但凡做过几天电子商务的,多少对物流有点了解。
中国的电子商务物流市场非常奇怪,一方面是各大快递的加盟商为求总部返点,低于成本价疯狂揽件(淘宝C店常见的起重3.5-6元便是来自于此)。另一方面各大快递总部(顺丰除外)普遍处于微利或者亏损的边缘却无力提价(09年11月大雪后的淘宝物流集体提价事件就是其中一次抗争。)
国内绝大部分快递物流企业,都是从低端市场做起,依靠网点加盟快速扩张,形成规模,但对终端控制力极弱,形成了当下的怪现状。唯一不走寻常路的是顺丰,立足高端市场,坚持直营,同城就要收8块,但确实从不丢件。
不过,这种尴尬的场面很有可能在未来3-5年发生剧变:盈利能力差,人力成本又在快速上升,持续亏损将成为必然;终端控制力弱,意味着无法依赖各类增值服务提升盈利水平(如开包验货签收,半退);两端挤压之下,剩下的选择其实已经非常有限,而并购,就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阿里系对星辰急便的投资,只是一个开始罢了。快递企业必然走向并购时代,随后进入寡头时代。此后,各大快递承运人的服务质量和价格水平必将趋于一致。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战略路径其实也很有限:
巨型B2C:(10亿销售额以上,一般是平台型B2C)
这个级别的电子商务企业,自建仓储物流服务团队几乎无可避免。原因有三:
1, 用户数据是所有B2C的核心资源,不捏在手心里,怕是夜里都睡不着觉。
2, 网购用户期望值越来越高,当前快递企业明显已经无法满足。
3, 自身有足够的物动量规模将仓储物流成本拉低至少到行业平均水平,无论是出仓成本还是每单运费。
京东,卓越,Vancl就是此类B2C的代表。唯一的问题是:万一单量不能达到期望值,别人可是不敢用您的物流的;所谓先修路,后收费,估计是玩不转的。
中型B2C:(1-10亿,一般是垂直型B2C)
这类企业,自建仓储势在必行,而自建全套物流团队从成本上是不合算的,不过可以通过系统做好物流资源整合,把物流线延伸到最后三公里,同样也能够实现开箱验货试穿,半退等增值服务,提升用户体验。麦考林就是其中的领跑者。TA的基本物流策略是:全国分仓打包+点对点干线物流外包+城市/县指定配送团队。这种星状结构的最大好处是:可以在各地选择本地的优势物流团队,终端控制力强,包裹换手率低,损耗小,COD回款速度快,即使有纠纷也不会被快递承运人挟持(09年的DDS倒闭事件大家应该还记得吧)。从实践来看,目前唯一的问题是用户资料的保密,时有泄露,如何做的更好,可能还是需要通过手持设备和面单印刷的技术革新来解决。毕竟,这是一个社会问题,不是单个企业能够搞定的。
[版权归自在有我(王稀达)所有,欢迎转载,但请事先告知作者并注明出处]
小型B2C:(1亿以下,一般是各渠道品牌或商品品牌的电子商务平台)
此类企业,一般都有自己的仓储物流体系,某种程度上说,改造传统仓储比新建通过式仓储更难。一般来说,但凡有一线机会,仓储还是新建的好;如果预算不够,可以先建个小的run起来再说。不然,您很快就会知道“尾大不掉”是什么意思。
至于物流,更没啥好说的,除了彻底外包,别无选择。至少,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中,如果要控制物流成本,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
不过,上述三种情况,都无法把淘宝包括在内,淘宝特有的多点取货/多点发货和当前的市场占有率,都是非常特殊的存在。
一, 淘宝做仓储物流是必然的,因为B2C的竞争力正从前段转向后道。
二, 淘宝做仓储物流的难度很大,具体有三
A, 从商务上说,淘宝外部的独立B2C商家是绝对不会用淘宝仓储的,因为没人会放心把交易数据给你,这是中国国情。
B, 淘宝的C店,在可以预见的2年内,唯一的优势是价格低廉和出货灵活(随意加赠品,dm等);而他们的实际出仓成本,远低于B2C的行业水平6-8元(淘宝上海的百世仓是4元,捡货3元,包装1元,这个成本其实是亏本的,也符合淘宝先拉客群的一贯策略,以后必然会涨价);一旦入了仓,灵活的发货必然严格标准化,不比从前。目前没有更多的证据证明,淘宝的C店会大规模投入淘物流的怀抱。
C, 淘宝的B店,往往仅仅是品牌商的一个直销/分销渠道,这些品牌一般都有一套完整的仓储分拣配送的机制。没理由相信,品牌会为了一个销售额5-10%的渠道,去变动自身运作成熟的仓储体系。无论是从数据安全还是管理成本,都是不make sense的。对于B店而言,多点发货,必将成为淘宝UE的长期痛脚。
三, 淘宝的仓储物流,如果真心想做好,即使只考虑成本,最后是一定要自建而非寻找合作伙伴的。从公开消息来看,淘宝的仓几乎都是和物流公司合作的,除了百世算是马云自家的,可以一直亏着;其他合作伙伴可不傻,按照百世的出仓成本4元,物流3.5-6元,那真得亏死。
四, 淘宝目前的动作,似乎有点搞人民战争多点取货,多点发货的味道(特别是那个央视父子情的广告):这种模式,在全世界都没有成功的先例,原因很简单,逻辑太复杂了,系统的稳定性会有大问题。
不过,世事难料,谁也说不准,万一哪天出了一个新的技术解决方案搞定了数据保密的事情,所有的B2C共用同样一套物流系统也并非不可能。毕竟,自建物流的投入实在是太大了,规模效应也太明显了,成本降低的竞争力不是谁都可以抗拒的。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4-11-1 07:09 , Processed in 0.02808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