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syf916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34589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转帖一片好文章《诊断小老板》

已有 189036 次阅读2009-3-25 08:24 |个人分类:营销日记|

刘春雄  《销售与市场》   营销版
洞察小老板,会发现他们有许多共同的特点:过于全职全能,精力过剩穷折腾,老板的话就是规矩当这些小老板为企业长不大而烦恼时,有谁能想到,他们身上的人性特点,既是成功的因素,又是成功的羁绊!
 
按照我国划分企业规模的标准,营业额低于5000万元的企业是小企业,营业额5000万元~5亿元的企业是中型企业,营业额5亿元~50亿元的企业是大型企业,营业额高于50亿元的企业是特大型企业。
当一个企业的营业额多年徘徊在几千万元或几亿元时,就成为长不大的中小企业。根据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翰森教授的说法,美国99%的企业都会在这个规模上退下来,其中95%的企业在3年内破产,其余的就永远停留在小老板的行列中。翰森教授说:公认的原因有三条,机构迅速膨胀,管理力不能渗透到底;财务的扩张,导致财务失控;人性的弱点。
把人性的弱点列为企业长不大的重要原因,这是对企业成长烦恼的深刻洞察。当企业检讨影响企业成长的管理、财务、营销等问题时,谁又能想到人性才是决定性的因素?

大树底下不长草

典型现象1:英雄老板成就不了英雄企业。
典型现象2:小老板往往精明能干,大老板往往大智若愚。
案例:一家企业人才济济,老板也非常爱才。但是,没有多长时间,优秀人才都跳槽了,企业也没有发展。主要原因是老板精力旺盛,而且经历丰富,不管大事小事都要过问,并且总能发现问题,经常质问部下:为什么这么简单的问题都考虑不周全?那些本来能力很强的部下没有一点成就感,纷纷离开了企业。
诊断:创业成功的企业,通常都有一个个人能力突出的老板,而老板个人能力的过分突出,通常又是人才队伍缺失的原因。俗话说大树底下不长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家年销售额2亿元的企业老板要我帮忙推荐人才,我了解老板对人才的要求后,当即拒绝了,因为老板要求的人才是自己的影子。这位老板自称曾经是盲流,为了活命,什么活都干过。在这位老板眼里,那些只懂一两门专业的人根本就不是人才。
老板经历丰富当然是好事,但是,如果对人才的要求是自己的影子,那就会陷入困境:没有这种本事的人,老板看不上;有这种本事的人,看不上老板。
对比小企业的小老板和大企业的大老板,我们发现两者在能力和对待人才上有许多差异。
小老板往往精明能干,全职全能,不可或缺;大老板因为不做具体的事,似乎可有可无。
小老板往往不原谅部下的错误;大老板往往对部下的小错误视而不见。一位作家说:作为上级,不能看不到部下的缺点,也不能老盯着部下的缺点。看不到缺点,会用错人;老盯着,会没人用。
小老板往往喜欢有才外露,通过有才外露让别人不敢小瞧自己,让才能为自己壮胆;大老板往往有才不露,把露脸的机会让给部下,自己的才能自有企业为自己作证。
小老板遇到能力欠缺的部下,经常会说还不如自己亲自干,因此,部下的能力可能永远得不到提升大老板遇到能力欠缺的部下,要么把部下培养合格,要么换合格的人。
小老板发现部下的工作没干好,往往批评甚至责骂部下;大老板发现部下的工作没干好,如果是责任心问题才会批评,如果是能力问题则指导、帮助部下。
那些能够以一当十、以一当百的老板,终究会发现自己不可能以一当千。英雄老板只能成就小企业,只有英雄团队才能成就大企业。因此,培养部下,带出一支队伍,是比发挥老板个人才干更重要的工作。

折腾不死,折腾不大

案例:一家一直做不大的食品企业,老板精力旺盛,特别爱折腾企业。通常的折腾方式有三种:第一,不断改政策。只要销售形势稍有好转,就实行紧缩政策;只要销售形势下滑,立即执行宽松政策。第二,不断折腾队伍,给经营班子下达的销售指标通常都是翻几番,只要3个月完不成任务,立即给队伍来个大换血。第三,只要市场形势好,一定会跳出来亲自指挥,挑毛病;一旦市场形势不好,就把指挥权交给职业经理人。正因为好折腾,这个企业既死不了,也做不大。
诊断:所谓折腾就是思路多变,政策多变,人员多变。好折腾的老板往往脑子活络,精力旺盛。好折腾是长不大的小企业的通病之一。下面是几则老板折腾的例子:
一家企业开始招人时,老板总怕政策不好招不到人,给新业务员的政策非常优惠。新业务员到市场后,第一个月就取得突出业绩,有的新业务员第一个月的收入就超过万元。于是,老板大幅度降低对新业务员的政策优惠。没过几个月,多数新业务员都跳槽了。
一家年销量只有3万~4万吨的啤酒厂,开发新市场时,招商政策非常优惠,经销商云集。年度第一个小旺季(收麦季节)销量就大幅上升。老板一见形势这么好,立即改政策,砍人员。到夏天旺季到来时,销量反而不如以前。厂家又急着改政策,但市场已经丢了。
一家食品厂,老板一会儿实行分公司制,一会儿实行事业部制,一会儿实行区域管理,人员不断调整,经销商都不知找谁打交道。
好折腾的企业轻易死不了,因为好折腾的老板在面对企业危机时,表现出的是活命哲学为了活下去,往往不计代价,什么政策都敢给,什么事都敢做,什么人都敢用。
好折腾的企业往往又做不大,因为当企业摆脱困境时,老板往往好了伤疤忘了痛。其实,老板之所以好折腾,主要是因为太想做大,但同时又没有稳定的思路,没有长线的战略,只有不断采取试错的办法,一种办法不行再换另一种。
当老板没有稳定的思路时,会有两种表现:一种是自己想到什么新点子,马上就推倒重来;另一种是只要一听到别人提的好建议,马上就改弦易辙。
华西希望的老总有一句名言值得小老板们铭记:选择之前要谨慎,选择之后要坚持。想法太多并非企业之福,把一个慎重选择的思路坚持下去才是成功之道。

老板是企业的天花板

案例:一家年营业额3000多万元的服装企业老板,学历不高,创业成功之前开过日杂店,做过餐馆,卖过面条,最后做服装成功了。在销售额达到1000多万元时,老板的自我感受最好,经常自己夸自己:我虽然没读几天书,那些读过书的大学生还不是照样给我打工。但是,当销售额达到3000多万元时,老板再也没有当初的那种良好感觉,开始找专家请教,请朋友介绍职业经理人。
诊断:老板是企业的天花板。部下超越老板的情况很罕见,因为超越老板的部下通常会离开企业,除非老板主动让贤。因此,小老板的企业基本上都不同程度存在着武大郎开店的现象。
老板一个人的进步,必然会带动部下群体进步。在企业里,老板是多数部下学习、模仿的老师,老板的言行、思想对部下有示范效应。因此,老板快速进步的企业,部下的进步速度也会加快。
小老板学习进步的最大心理障碍是自傲,而且这种自傲往往来自创业成功之前的自卑。一些小老板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读书有什么用,不是照样给我打工吗?
当然,我们并不认为老板要做大,就一定要上学读书。实际上,上大学是靠读书进步,上社会大学是靠读人、读事进步。河南一家企业的老板是采取这样的方式进步的:第一,不仅自己去读博士,而且把高级经理都送去读硕士研究生;第二,聘请专家教授做顾问,自己做专家教授的贴身学生;第三,每年的董事会都到国外去开,到国外开眼界、考察学习。重庆一家企业的老板在公司经销商大会上,对所有与会的员工和经销商说:每当我遇到难题时,我都要做三件事:第一,逛书店,买相关书籍回来学习;第二,找专家,向老师请教;第三,下市场,到市场找灵感。

老板陷阱:我大于我们

案例:山东一家民营企业,兄弟几人共同创业时,领头的老三立下一条规矩:只要没有出差,早晨8点必须准时上班,哪怕上班后再回家睡觉也可以。正是因为有不少类似的规矩,这个家族企业才显得那么规范,才能快速发展壮大。
诊断:创业初期,创办者勇气和决心的支持是企业生存下来的最原始力量。此时,企业的成长命系老板一念,“我(老板)大于我们(企业和企业里的所有人),老板的风格、魅力、意识决定一切。此时,企业的发展主要靠老板在一线抓机会,企业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是靠老板玩投机、玩技巧。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就会陷入创办人陷阱,曾经支持企业发展的精神力量可能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障碍。因为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我与我们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以前,老板是企业的绝对支柱,离开老板就玩不转;现在,老板的作用大大下降,很多事情在老板不知道的情况下就做了。
以前,做决策时可能自己一人说了算,即使想商量都找不到合适的人;现在,需要组成个决策班子,老板要发扬民主作用了。
以前,老板的核心队伍是几个共同创业、忠心耿耿的马仔;现在,专业人员、职业经理人成为企业的骨干。一位大企业的老板曾经这样说:我可以骂一起创业的人,但绝不骂戴眼镜的。他的意思是:戴眼镜的知识分子脸皮薄,骂不得。
以前,老板在管理上一竿子插到底,所有政策、制度、计划、盈亏都装在老板一人脑子里;现在,管理层次从一级变为二级、三级,管理要有制度,行动要有计划,盈亏要有核算。
以前,老板的话就是企业的规矩;现在,老板制订的制度,自己要带头执行,否则制度就成为虚设。
企业的发展过程,也是老板的重要性不断降低的过程。如果仍然沉湎于小企业那种君临天下的良好感觉,老板就会成为企业继续成长的障碍。要避免创办人陷阱,就要求老板在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表明一种决心:个人愿意服从企业。只有我们大于我的企业,才能真正发展壮大。

老板瓶颈:从本能管理到专业管理

典型现象:世界上最大的老板和最小的老板往往学历不高。
诊断:做老板需要专业训练吗?我们的回答是:做小老板靠本能,做大老板靠专业。那些MBA毕业生之所以去当职业经理人而不是主动创业,就是因为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做不好小老板。
很多人成为老板是被迫的,实在找不到工作了,只有当老板。这部分老板往往学历不高,他们创业通常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事他们并不情愿的职业做点小生意;第二阶段:发现一个机会并迅速抓住机会成功;第三阶段,从本能管理跃升至专业管理,企业做大。
小企业的管理靠本能、悟性,即使没上过学,只要足够精明,生意照样做得很好。但大企业的管理已经突破了本能的极限,必须靠专业支持。本能管理与专业管理有下列诸多差异:
小企业的盈亏分析,精明的老板扳着手指头就能算明白;大企业的核算,需要专业的财务人员。
小企业的客户主要靠老板搞定,老板是最大的推销员,老板靠哥们义气管理为数不多的业务员;大企业做市场主要靠业务员,管理业务员和客户要靠专业流程。
小企业的生产计划、销售计划、采购计划,老板脑子一转就想明白了;大企业不上ERP可能就运转不灵。
小企业的市场状况都装在老板脑子里;大企业的老板必须借助管理工具才能弄明白。
小企业主要做本地市场,老板自己对市场需求明白得很;大企业要做异地市场,要用专业调研人员去做市场调查。
当企业的规模靠本能就能运作时,老板往往觉得专业人员的流程、制度是多此一举、白耽误功夫;当企业规模扩大时,管理的复杂程度呈指数增加,靠老板的聪明和精明已无法控制,必须引入专业管理。
如何从本能管理跨越到专业管理?途径有三条:第一,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第二,引入职业经理人,职业经理人再引入专业管理;第三,引入专业咨询公司,引导老板从本能管理向专业管理过渡。

不良老板心态

典型现象:老板允许自己犯无数错误,不允许别人犯一丁点错误。
典型现象:要求职业经理人像老板一样对待企业。
案例:一位老板经常在晚上10点多以后到公司检查,要是有人还在工作,就会得到老板的表扬。公司经理们了解了老板的心态,就要求办公室在12点之前不关灯。老板每次看到办公室10点之后还亮着灯,才满意地回家休息。
诊断:老板犯的错误不叫错误,叫失误;员工的失误也是错误。企业是老板的,老板有资格犯错误;企业不是职业经理人的,职业经理人绝不能犯错误。老板犯错误是能力问题,别人犯错误是责任问题。
正是在上述心态之下,老板不能正确认识员工的问题,很容易把员工的问题上纲上线,把能力问题当作责任问题,把技能问题当作心态问题。
对老板而言,企业是自己的终身事业;对员工而言,工作是自己养家糊口的职业。这本是正常现象,不要对员工有过高的期待。对老板而言,企业就是自己的家;对员工而言,以厂为家只能是过高的道德要求。对老板而言,可能24小时都在工作,因为做梦可能都是企业的梦;对员工而言,8小时之外的工作只是义务奉献。老板对员工可以提倡勤勉、;敬业,但不能以老板自身的要求来要求员工。
(下期介绍:我是谁?作为老板,你能明确自己在企业中的角色定位而不至于管理错位吗?不引入职业经理人,企业可能难以做大;引入职业经理人又可能毁掉企业,老板与职业经理人如何相处?企业的发展超过了老板的控制能力时,老板的最后退路在哪里?针对不同问题,《诊断小老板》下期继续为您一一解答。)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4-26 08:04 , Processed in 0.02922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