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周宝存 https://www.cmmo.cn/?34201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郎咸平:第二波危机更凶险

已有 69575 次阅读2009-4-10 12:55 |个人分类:股市金融|系统分类:市场评论|

郎咸平:第二波危机更凶险
泡沫消费使得全世界形成了严重的产能过剩,而严重的产能过剩以及严重的泡沫消费背后都有银行的资金在运作。
  最近我看到了一些比较耸人听闻的资料。根据彭博通讯社的统计,在奥巴马提列出8190亿美金的救市方案当中,美国政府承诺,未来将拨出的救市金额将高达8.5万亿美元。这个惊人的数字包括2.3万亿美元用来发放贷款,但是抵押的资产价值几乎为零。3万亿美元用来购买破产机构的股权,而这些机构的净值是负的。剩下的3.2万亿美元要用来为这些濒临崩溃边缘的金融衍生产品做担保。
  那么,这个8.5万亿是什么概念?美国从18世纪建国开始,一直到现在十五个重大项目支出的钱加在一起,以今天的价值来算,也不过只有8.1万亿。
  可是美国政府这一次为了拯救次债危机,就要花掉8.5万亿。这个钱从哪里来? 8.5万亿是什么概念?美国的GDP也不过14万亿。
  也就是说2009年大年过后的经济情况不容乐观,我们现在没有人知道情况多严重,这些都是彭博通讯社所发布的数据。而8.5万亿里面的3.1万亿已经正在用了。 因为很多是不需要通过国会批准的,直接可以用掉,直接印钞票来用,这就是目前的现状,这就是第二次金融海啸的冲击。其实你在想,为什么情况会这么严重呢?
  由美国次贷所引发的金融海啸,在经济中的过程表现为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当金融海啸进一步引发严重消费信心动摇之后,多米诺骨牌式的反应就将下一张骨牌压向实体经济,实体经济的危机就会倒向银行,银行不堪重负就可能发生第二次金融危机。如果说,第一次金融危机的表现是美国投行的倒下,第二次金融危机就将考验美国的银行,那么,美国的消费与美国的银行是不是真的已经发生问题了呢?
  一直以来我就根本不同意说金融危机仅仅是由于次级债造成的,不是的,而是美国的泡沫消费,这种政府透过银行,透过金融资本所炒作的泡沫消费导致了这一切。而泡沫消费当中只有一小部分是次级债,而次级债一旦还不起钱的结果,就是成了整个金融体系、消费体系的崩溃。而这个崩溃,让美国所有的银行全部栽下去,为什么?因为银行不只是借钱让你买房子,不只是借次级债给你,他还要借出大量钱让你去买汽车,让你去买冰箱,让你去买电脑,这一切都这么发生的。所以银行信用大幅膨胀的结果是现在债权很多收不回来,而造成全面的溃败,这就是第二次金融海啸的原因。所以第一次只是简单的次级债的问题,当次级债还不起钱之后,那些曾经购买过次级债等等的衍生性金融工具的银行产生重大危机。所以美国政府提列8000亿美金的目的,就是给那些曾经购买过这些有毒的--所谓毒就是次级债的衍生工具--资产的银行,美国政府拿8000亿来帮助他。这就是为什么给AIG850亿美金,给花旗银行250亿美金。那么花旗银行购买有毒的资产有多少呢?有3060亿美金。
  可是到了2009年2月我们发现情况不这么简单了,它更爆炸更扩大。所谓爆炸就是美国整个国家的泡沫消费,是真正第二次金融海啸的原因,而整个泡沫消费怎么来的?那是美国政府以及金融资本所鼓励的,这个泡沫消费已经恶化到什么地步?靠贷款买来的房子涨价后抵押掉再去消费,那么这种创造出来的泡沫消费使得全世界包括中国跟美国在内都形成了严重的产能过剩。你不要把它看得太简单--严重的产能过剩以及严重的泡沫消费背后都有银行的资金在运作。那么如何形成这么大的产能过剩,包括三大汽车公司,包括中国占了35%GDP的出口,你哪儿来的钱?也是银行来支持的。所以泡沫消费的背后是银行的债权。产能扩大、产能过剩的背后也是银行债权。但是因为次级债的冲击使得泡沫消费大幅萎缩,结果消费者还不起债了,银行就亏损了。企业由于卖不出产品了,由于泡沫消费爆破了,造成大量产能过剩,结果是企业倒闭,而企业倒闭,又回头过来冲击到银行的债权。所以泡沫消费的爆破,回头冲击银行债权,企业的倒闭回头冲击银行债权,这就是第二次金融海啸的开始。(郎咸平:新世纪周刊)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张瑞454 2009-4-10 14:12
分析的很精辟。收藏了,谢谢
回复 姚尧 2009-4-10 21:25
郎咸平教授是一个说真话负责任的学者,值得尊敬的学者!他的很多观点虽然有点耸听,但是我们却必须要认同,因为他往往是准确的。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6-1 09:55 , Processed in 0.02929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