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田友龙的个人空间 https://www.cmmo.cn/?23495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小老板的兵法

热度 2已有 146081 次阅读2008-5-19 22:29 |个人分类:文章专辑|系统分类:营销实战

王老板最近有点烦,他领导部一家不大不小的企业,也曾有过阳光烂灿的日子,近年原材料涨价成本攀升、市场竞争更加激烈,销售费用增加,产品越来越多价格却越卖越低,促销力度也越来越大,市场份额却越来越小,辛辛苦苦就赚点搬运费勉强度日……更让王总随闷的是以前百试不爽成功的经验,不知啥时变得不那么有效了,原来层出不穷的点子,随手拈来的灵感也枯竭了,王总越来越读不懂市场,越做越没有信心。而王总又一个热情而有梦想的人,对做企业有远大的目标,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使王总受到巨大冲击,更让王总受刺激的是中国市场快速增长,不少后起之秀一不留心稍不留心就做大了。因此王总近年心情一直都不爽,可除了拍桌子骂娘和叹息生意不好做这外,也没有什么办法。

其实这并不是王老板一个人的恼,这是多数中小企业生存状态的真实写照。小企业做不大做不强做不长是一个普遍规律。有研究表明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5年,超过五年的不足10%,即使活下来的多数也是时赚时赔过日子。这是一个专家学者炒过N遍的话题,但是多数人关不了解事实的真象,知道事实的人又不肯透露甚至掩盖事实真象。笔者曾在某中型企业做了六年的营销总监,职业生涯笔者几乎都在与中小企业打交道,笔者很清楚他在做什么,缺什么,想什么。中小企业最大的问题是营销。中小企业做营销的多数没经过正规的商业培训,也没读过几本营销专著(甚至普及版本),凭一颗勇敢的心操作市场,时此至今还有相当多的人分不清营销与销售的关系,更不能奢谈进行营销战略管理,表面上看热热闹闹,走近看一片混乱。

市场是算出来的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多数小老板能记住做这句至理名言,并能把它熟练地运用在在商业上。当然营销始于市场调研,通过市场调研精准地把握市场脉博,才能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小老板注重市调研,他们会高调宣布“没有调整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不过走近些你就会发现小老板做调研却很独特,既不是在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也不是弄清行业规律,而是算市场:

某产业份额高达100亿,只要占0.1%的份,也就是1千万,前景广阔大有作为。

XX企业在某行业做五千万,我比他笨一点,做他的三分之一应该没问题吧,

据统计,每人每年裤子消费量为两条,以中等城市四十万计,只在占据10%的份额,就是多少万,

……………

     对于有点营销常识的人来说,这可能是个笑话,聪明过人的老板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事实如此,多数小老板这样研究市场 并因此做决策。当然他们内心是这样想的:其一、表明眼光独到,善于发现机会;其二、找成熟市场,走别人走过的路,不会犯错误;其三、投入产出比做一个初步的概算,做到心中有数、其四、用事实的数据说话,证明决策的科学合理性。

算市场其实是老板虚张声势,由于对市场没有信心,也没有能力解读市场,只好手空洞无物经不起推敲的数据来增强信心。算出来的市场太抵是无效的,因为你算不出谁是潜在消费者,算也不会让潜在消费者成为你的顾客,算也算不败竞争对手。如果市场能算出来的话,世界五百强和大企业早就把市场全垄断了,基本上中小企业也就没有生意可做了。

算使我们看到市场处处都是鲜花,却不会想到会赔钱,所以不会做充分的备,也不会对自己的能力做评估,也不对困难做准备,就进入一个双一个行业,进入之后才以现自己的能力无法与行业匹配,要么遇妻困难就撒退,结果机会成了覆盖着鲜花的陷阱,于是中国市场每天都在上演开业大吉的喜剧,关门停业的悲剧。

营销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营销需要分析外部竞争环境,但只是外因,更重要的是内因——自己能力。市场份额的获得取决于你用什么方法——凭什么吸引消费的人心?用什么打击竞争对手?做营销一定要清楚你用自己是谁,能做什么,会做什么,与别人有什么不一样……一定要给消费者一个非你不造的理由。

中国多数营销人最只会做加法不会做减法。小老板的加法心态更强。中国做企业的多数经不起诱惑,市场的诱惑实在是太多了,企业的人强者本性,赶超思想特别严重,所以做企业的都想赢家通吃。加上曾经太穷,在金钱面前特别浮燥,总是想多赢昨马上赢利,多赢利。所以他们总是在想如何做更多的产品,覆盖更大的目标消费群体,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某中小化妆品企业年销售不过五六千万,却经营着三个品牌、一个包装厂、还有一个化妆品连锁机构,这绝非特例,而是一个普遍的营销现象。

贪在营销上表现是立体的多层次的——营销加法:搞品牌多元化,单一品牌多类品化,单一品类多产品化;产品加法:花色品种越多越好、产品线长越宽越好,单一产品卖点越多越好;销售加法:客户越多越好、市场范起越大越好…………

贪是企业家的本性,资本追求利益最大化,营销追求市场份额最大化。没有贪企业就不会赚钱,贪是企业的个性和文化。但是当我们竭力追求更多,更多欲望左右每一次决策时,当我们不想错过任何机会,问题产生了。世界很大,我们的力量却很弱小,太贪,我们丧失了焦点,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任何业务都做不深做不透;贪把有限的资源分散,多数投到没有产出的地主,效率非常差。贪多的结果是嚼不烂,要么消化不良,要么被撑死,本想多获一点利益,结果却失去了整个世。

市场处罚贪婪的人,消费者的大脑拒绝复杂,喜欢简单东西,人们只记得住简单的信息,消费者不会记住更不会使用更多更复杂的产品。在人们的认知世界将产品与一个简单的概念挂钩,每一个产品都在大脑中有一个独定的阶梯,多功能产品通常会跨越多个阶梯,产品就没有特定的概念,不会给消旨者贸下深刻的印象,什么都是的结果什么都不是,这种产品注定要失败。很多多功能产品注定会成为笑料。

请记住营销有一个最基本法则:聚焦,少就是多。

     做中国消费者真的很难,只要你购过物逛过商超,一定有这样的体验:在琳琅满目的货价上,很多产品都似曾相识,稍不留心你就把“李鬼”当成“李逵”。做企业搭顺风车的思想太严重,对于中小企业很多时间都在想如何把对手的好点子据为己有。于偷窃盛行:

偷创意:有一切皆有可能,移花接木来个一切无限可能,

偷产品:有宝宝金水,搭个顺风车搞个X宝宝金水,

偷设计、偷形象、偷管理……………

市场竞争的基本法则,小企业最基本的战略思想是差异化经营,中国做企业的人多不认同这观点,偏爱模仿抄垄。究其原因有三:其一、中国有不为天下先故能成大事的思想,喜欢跟进而不是独立潮头;其二、创新承担的风险太大,也没有能力进行创新,其三、走别人走过的路,大抵不会犯错误,节约成本,也不会犯在错误。所以多数小企业什么火就生产什么,什么畅销就卖什么,。

模仿本身是一种成长战略,但在中国市场不是一种好策略,因为搞模仿的实在太多了。一个机会,大家都在抢占就一定不是好机会,一个好点子大家都在运用,就一定不是好点子。过度模仿的结果是千军万马走一条路,阳光大道也就变成了独木桥。模仿是一种同质化思维,在同质化思维的指导下形成产品同质、促销同质化、渠道同质化的高高同质化竞争,同质化竞争的结果就是不得不打价格战,所以近年无店不打折,无品不促销,结果是大家日子不好过。价格战促销战漫天飞舞,市场变得混乱,面对不确定消费者更喜欢买知名品牌,最受伤的还是搞模仿的小企业。

中国的消费者是游离型的,对新产品、新品牌、新主张、新概念有一种自然的接纳性。这是创新的天堂,守旧者的地狱!由于多数思维是模仿,创新者就缺乏竞争对手的关注和干扰,很容易在市场中脱颖而出。近年中国市场风起云涌的市场领袖,无一不是创新的实践者。

做经营创新者是天才,模仿者是庸才,跟进者是蠢才。

只想快赢

中国营销界有一个主流观点——竞争的焦点是速度。其实一直以来国人内心一个重要的驱动力是“赶超”,这股力量体现在做经营上就是速度,而中小企业是最典型的代表。在高速发展的经济带动下,多娄企业的发展一直是跨越式的。快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因此,我们对自然发展极不烦,总是想赶超跨越,总想快赢。于中大家都在高喊“快鱼吃慢鱼”,“市场机会不等人”……

为了实现快赢,各种手段用到极致。广告的狂轰滥炸、人海战促销战漫天飞、概念炒作你方唱罢我方登场、搭便车借船出海……于是中国市场产生一个比一个快的速度,诞生了一个又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其实作为一个后进者,要想实现快速发展是很容易的,因为你可以用极低成本运用别人的技术、知识、工艺、制度等,只要你稍稍上了一点轨道,想慢都很困难。所以你必须认清是外是偶然还是必然,是外部机遇还是内部能力。事实上除了神,人是不能创造奇迹的,任何的夸大都是泡沫最终是会破灭的,实践证所有奇迹都是泡沫。君不见行业中的黑马,有几个能有美好的结局!?

经济学将速度的劣势讲得很明白,往往只注意到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直接因素,南明看不到间接、但更为重要基础性制度性因素。在营销上的体现就是注重能带来立竿见影的促销手段和技巧,忽略基础的营销管理制度和长远的品牌建设,多数中国企业会做销售但是不会做营销,品牌是空心的。不信?看一看以营销见长的领域,还有几个领域是国字号产品在独领风骚?

速度害了很多中国企业,快速发展盖了问题的存在,快速发展让大大小小的老板自我感觉良好,其实并未从好人才、组织、知识、技能、制度上等方面为快速发展的企业做好准备。快速发的结果要么进一步退几步,要么成为流星。多数中国企业的命运多舛,平均寿命只有2.5年,超过5年的企业不过10%的,这都是求快的结果。

做企业重要的长跑而不是短跑,中国多数中国企业短跑水平不错,但大多数不会跑长跑。

践踏规律

走进中小企业,你会发现很多怪现象,其一、多数做营销的没接受正规的营销培训,也不读营销专著;第二、胆子大,营销中透出很强的疯劲,第三、不尊守规则,为取胜利什么招都用,不管阴招邪招歪招。比如营销规则要求要尊重消费者,多数人却在想方设法就操纵消者;规则讲小企业要实行差异化经营,大家却偏爱奏热闹,比如规则讲;比如营销始于产品,多数人却热衷于炒作概念……

在中小企业的字典里,他们是这样看待营销规则的:其一、中国是一个不规则的社会,人人都不尊重规则,营销规则也不应例外;其二、商业模式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战争中学战争;第三、营销理念起源于西方,不适合中国国情,不能用也不实用;其四、企业小就可以不讲规则,就是不能按常理出牌,就是要乱拳打死老师傅。   

不尊守规我们能获得好处?践踏着规律,中国营销总会犯很多幼稚得可笑的错误;重实践,强调事事自己摸索和体验,成本非常高;中国市场有最廉价的规则和最昴贵的经验。缺乏系统营销思想,摸到石头过河,我们得见眼前,却不能预测未来;抓住了短时的胜利,却丢掉了可持续性发展;熟练运用营销技术,丢掉了营销的根本……结果多数企业越业越读不懂市场,越来越不会做营销,输得一塌糊涂。在日化行业,由于没有比较竞争优势,竞争的焦点是品牌,由于中国企业在营销上的幼稚和无能,国字号品牌已全线败退了。

营销规律虽是西方创造的商业规则和信念,其实是全球商业文明的共同结果,这是商业共同的底线,这些规则适用于全世界。比如诚信,难道就不适用于中国企业?比如创和满足消费者需求,难道就要按中国市场环境而改变?营销需要创新,小企业需要差异化经营,并不等于不尊重规律乱出拳。营销规则的改变本身需要尊守规则和程序规则。其实营销无论如何变化,万变不离其中一定是建立在公平、诚信、满足消费者需求、提高消费满意度的基础之上的,以中国国情而否定营销基本规律,这是一个天大的笑话,也是无知和无能的表现。

小企业资源有限,容不得有任何闪失,而中国市场又不太宽容失败者,小企业必须小心谨慎,必须站得更高,看得列远,做正确的事以除低成本,这都必须建立在学习、掌握、利用规则的基础之上,只能在规则之下匍匐前行。小企业是弱小者,面对强大的对手就要运手后发优势,也就是以极小的成本学习运用别人花极大价值发现的,创造的知识、技术、工艺,组织、规则及制度。总之作小企业只能学习规则,适应规律、利用规则而不能践踏规则,更能改变规律。

最后笔者想告诉诸君,这是笔者实践体会的心得。尽快现在营销理知识很丰富了,传播的途径很多,但是中小企业营销还相当初级很原始。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诸君只要到小企业去走一走看一看,相信你会得出判断。近年来有感于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下降,不少专家学者提出要新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而创造的基础是营销,你就知道中国企业的突围之道。

 


路过

鸡蛋

鲜花
2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刘庆 2011-6-25 17:42
小老板,为盲目交学费,可惜,没有长记性,好了伤疤忘了痛。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4-5-18 20:09 , Processed in 0.02888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